第116章 皇帝点过灯,你信不信?(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后宫开冥途》最新章节。

沈青梧是在一片死寂中醒来的。

地穴深处,没有日月,唯有那头名为“地喉”的冥兽残息,在她周身缓缓流转,如阴火舔舐筋脉。

三日了,她靠冥途汲取这地底怨念维生,每一口呼吸都像吞下千针万刺。

七窍早已干涸结痂,心口冰裂纹六道隐现,可第七道——那道在井底曾短暂闭合的裂痕,竟真的凝住了,金光如丝,缠绕命脉,仿佛某种古老契约正在她体内悄然重塑。

她动了动手指,掌心金钗尚在,已磨得锋利如刃。

她撑起身子,脊骨发出不堪重负的轻响,冷汗混着血水从额角滑落。

但她没有停。

她知道时间不多了。

指甲抠进岩面,她以金钗为笔,以血为墨,在地面缓缓勾勒。

一道、两道……九百个光点浮现,排列成阵——正是当年“九百灯阵”的布局。

传说此阵以童魂为引,活人镇桩,镇压龙脉暴动,可保王朝百年安稳。

她一笔一划,复刻着那些被掩埋的真相,直到最后一划落定。

刹那间,符光微闪,阵图中忽有一处剧烈震颤——阵眼所在,竟与紫禁城最核心的乾清宫龙床位置,完全重合!

沈青梧瞳孔骤缩。

原来钦天监日夜测算的龙脉镇压点,从来就不在观星台,也不在地宫密窟。

真正的真心,是皇权本身。

是那张万人仰望的龙床之下,埋着九百颗尚未熄灭的童心。

她忽然笑了,笑声低哑如砂纸磨骨。

帝王坐镇中枢,不是因他至高无上,而是因他本身就是一根桩。

她颤抖着取出贴身携带的“册灵”——那根由古竹简化形的灵物。

竹身斑驳,刻满九百姓名,皆是无碑无坟的祭童。

她咬破舌尖,将一滴心尖血弹在简上。

“显。”

血珠滚落,竹简骤然震颤,裂开一道细纹,一行新字缓缓浮现:

“祭童名录第七十二,萧氏,年九,籍贯京兆,血脉标记:龙纹胎记。”

沈青梧呼吸一滞。

萧氏?九岁?龙纹胎记?

那是萧玄策幼时隐疾的胎记,宫中仅少数御医知晓,连他自己都早已遗忘。

可这竹简,却将他写进了祭童之列。

她脑中轰然炸开——那少年皇帝,也曾被绑上祭台?

也曾跪在井边,听着孩童哭喊,亲手将铁钉钉入地心?

她猛地攥紧竹简,指节发白。

若皇帝也是祭童,那他后来为何能登基?

又为何对地脉之事讳莫如深?

是他选择了遗忘,还是……有人强行抹去了他的记忆?

她挣扎起身,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

她必须出去。

必须拿到更多证据。

就在她踉跄行至井底封石处时,头顶猛然传来巨震!

轰——!

火药爆裂声撕开死寂,碎石如雨砸落。

烟尘中,一道黑影跃下,单膝跪地,正是影七。

“婕妤,属下迟了。”

他声音低沉,目光扫过她满身血污与心口那道诡异金纹,眸中闪过一丝惊疑,却未多问。

他只道:“守夜名单已被调换,乾清宫外围已布下三重暗哨,您要的东西……素纱正在取。”

沈青梧没应,只抬手抹去唇边血迹,哑声道:“走。”

她没有回宫。

而是命影七护送她至皇室玉牒库外百步。

素纱早已潜入,半个时辰后,她悄然归来,手中紧攥一卷黄绸。

那是先帝“靖难遗诏”正本。

沈青梧颤抖着展开,层层翻阅,终于在夹层中摸到一丝异样。

她撕开内衬,取出一纸血书。

纸已泛黑,字迹却稚嫩清晰,仿佛出自孩童之手:

“儿玄策,奉旨守灯七日,每夜献童心一盏,血溅龙柱,不得闭眼。父皇言:此为帝王必经之试。”

她指尖猛地一颤,几乎握不住那张薄纸。

七日,七盏心灯。

可据她从地喉记忆中拼凑出的片段,当年共献祭三十六童。

也就是说……萧玄策不仅参与,更亲手点燃了三十六盏“心灯”。

他是祭童,也是行刑者。

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为何他登基后第一道诏令,便是重修乾清宫地基;为何他每夜必在乾清宫批阅奏折,直至子时;为何他对钦天监的星象异常反应激烈,甚至诛杀过三任监正。

他在镇压,也在……被镇压。

当夜,她回到偏殿,焚香净身,盘膝而坐。

识海中“衡”字浮现,她以心神为引,开启“梦门”。

刹那间,神识出窍。

她看见琉璃江山如巨鼎悬于天际,金光流转,却早已碎如蛛网。

裂痕纵横交错,而最深那一道,直指乾清宫方向。

她强行推进神识,窥入国运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