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南瓜子壳的回音(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荆棘中的常春藤》最新章节。
第二颗,第三颗……周慧敏的头慢慢点起来,幅度极小,频率却和音频里的节奏分毫不差。
她的眼神不再茫然,像被谁按了记忆的播放键,嘴角甚至扯出个极淡的笑——林野从未在母亲脸上见过这样的表情,松弛得近乎温柔。
“妈?”她轻声唤。
周慧敏的手顿住,瓜子壳从指缝里掉出来,“啪嗒”落在瓷碟上。
她抬头时眼里有层雾,张了张嘴,最终只是低头继续嗑,可节奏乱了,变成急促的“咔嚓咔嚓”。
林野退到厨房门口,看着母亲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与二十年前录像里的影子重叠——那时的周慧敏也这样坐着,一边嗑瓜子,一边在红本子上写“优秀”“需努力”,而小林野趴在桌上,用蜡笔在草稿纸背面画歪歪扭扭的太阳。
“该让更多人听见这些声音。”林野当晚在声音剧场的公众号发了征集令,标题是“母亲的声音标本:那些没说出口的日常”。
私信像潮水般涌来:有位女儿发来母亲织毛衣时竹针相碰的“嗒嗒”声,说那是她高考前夜最安心的白噪音;有位老人自己录了切土豆丝的砧板响,备注“我女儿说这声音比闹钟灵,她听见就知道早饭快好了”。
江予安来送博物馆修复工具时,屏幕还亮着这些私信。
他俯身看了眼,指尖点在周慧敏的嗑瓜子声频谱图上:“你妈这段不该只是标本。”他声音很轻,“声音是活的,该有来有往。”
林野懂他的意思。
她重新架起麦克风,在《1998年的夜晚》末尾加了句轻声的提问:“妈,那时候你想着什么?”录完后她笑自己傻——二十年前的周慧敏怎么会回答?
可当她在深夜回放时,频谱图的褶皱里突然浮出道细弱的波峰,像根被风吹斜的芦苇。
“……想着她考上大学,我就轻松了。”
林野的鼠标“啪”地砸在桌上。
那声音太轻,混着电炉的嗡鸣几乎要消散,但确实是周慧敏的,带着点江浙口音的软,尾音还带着点没藏住的期待。
她突然想起高中晚自习结束,周慧敏在校门口等她,手里永远攥着包瓜子,见她出来就塞过去:“吃,补充脑力。”那时她嫌母亲唠叨,现在才明白,每颗瓜子里都裹着句没说出口的“你要走得远些”。
她把这段完整的音频刻进迷你唱片,用蓝粉笔在卡纸上写:“你嗑的不是瓜子,是你没说出口的盼望。”清晨出门前,她把唱片和卡片放在周慧敏常坐的藤椅上,椅背还留着母亲昨晚离开时的温度。
傍晚回家时,藤椅上的唱片不见了。
林野蹲在地上找,发现它躺在茶几底下,边缘有半圈细细的刻痕,像是被指甲反复摩挲过。
玄关的老黑板上多了行字,粉笔灰簌簌往下掉,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野儿……我不该只盼你走。”
她站在黑板前,手指轻轻碰了碰那些字。
粉笔灰沾在指腹上,像层薄雪。
风从窗户钻进来,老黑板晃了晃,“吱呀”声混着客厅音响里的《生活未完成》,像句终于说出口的“对不起”。
书桌上的《她也曾想温柔》终章手稿摊开着,最后一页还空着。
林野把写着“你要走得远些”的卡片压进扉页,稿纸边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半行未写完的句子:“原来爱不是……”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把后半句吞进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