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心灯不设防(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荆棘中的常春藤》最新章节。

大多数人很快动笔,涂涂画画,笑声渐渐响起。

只有一个少年始终坐在角落,手里攥着笔,指节发白,面前的滤片一片空白。

林野走过去,没说话,只是把自己刚写废的一张稿纸撕下,折成纸灯,放进身旁的台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灯光透过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投出层层叠叠的影子,像一场被反复擦拭又不肯消失的梦。

少年盯着那光影,忽然吸了口气。

他提笔,在滤片上狠狠划下一道粗黑的线,仿佛要把什么割开。

然后,一点一点,把整片区域涂成深蓝。

灯亮时,整间厂房仿佛被夜海吞没。

可就在这片幽暗之中,光,依然在流动。

江予安站在门边,静静看着,嘴角微动,轻声说了句什么。

林野没听清。

但她记住了这一刻——当黑暗终于被允许发光时,世界反而有了真正的光。

林野站在窗前,玻璃映出她模糊的轮廓,与窗外流动的光影重叠在一起。

整座城市陷入短暂的黑暗,唯有那三十盏“信灯”次第亮起,像沉入海底的人忽然看见了星火。

灯光并不统一——有的泛着孩子涂鸦的粉红,有的是深蓝如夜海,还有一盏,滤片上只有一道被反复描摹的泪痕,在应急电源的微弱电流下静静发光。

居民从楼道里走出来,驻足仰头,有人举起手机拍照,笑声和低语在巷口轻轻回荡。

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踮脚摸了摸灯罩,转头对她妈妈说:“这个光……不像停电,倒像过节。”

林野的心口微微发烫。

荆棘纹身不再刺痛,也不再溃烂,而是以一种近乎温柔的节奏搏动着,仿佛它终于认出了这世界原本的模样:不完美,却允许破碎存在;不永恒,却愿意在断裂处继续照亮。

可她的手指仍攥着手机边缘,指节泛白。

团队群聊已经炸开。

有人说这是公益项目的胜利,是“信灯”真正融入城市的开始;也有人激烈反对——市电力公司的接入协议里写着“统一调度”“标准维护”,一旦纳入应急系统,是否意味着每一片私人情绪都将接受技术规训?

滤片会不会被换成白光?

创作权会不会变成审批制?

“我们不是做市政工程。”一位志愿者写道,“我们是在给说不出话的人留一扇窗。”

争论持续到深夜,林野没有回应。

她知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场光。

可她更清楚,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理念之争,而在那一刻来临时,你是否敢放手——让光离开你的掌心,去照见你不认识的人、不理解的痛。

而她父亲做到了。

验收会上,当电力工程师提出要拆除旧电路、替换智能模块时,团队成员几乎集体沉默。

只有林国栋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压住了所有杂音。

“灯本来就是给人用的。”他说,“怕被用坏,才一直藏在家里。”

全场静默。

他弯腰打开那只锈迹斑斑的铁盒,取出那把早已熔进铜牌的钥匙——那是最初修第一盏信灯时,他自己铸的总控开关。

他曾把它锁在工具箱最底层,像守护某种不可侵犯的秘密。

如今,他将它递向陌生的工程师,手有些抖,眼神却稳。

“总闸在左,”他说,“但光——该往哪走,你们比我懂。”

那一刻,林野差点转身逃开。

她怕自己会哭,怕泪水会冲垮好不容易筑起的平静。

可她忍住了,因为她终于明白,父亲交给别人的,不只是电路权限,而是一份迟来了三十年的信任:他不再害怕灯会熄,也不再执着于谁来点亮它。

当晚,当第一盏信灯因感应断电自动亮起时,林国栋独自走进老厂房的配电房。

他没有开主灯,只是坐在控制台前,手贴在胸口,闭上眼。

整座城市的灯火在他耳边苏醒——一盏接一盏,坦然亮起。

像呼吸。

想原谅。

像一个人,终于学会不设防地照亮。

林野望着窗外,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她低头,屏幕亮起——

一条私信静静地躺在后台未读列表中,发送时间正是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