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泡面味的自由(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荆棘中的常春藤》最新章节。

周慧敏是在第三天上午装的摄像头。

林野听见客厅传来螺丝刀拧螺丝的声响时,正对着数学卷子发呆。

草稿纸上的函数图像被橡皮擦出毛边,像团揉皱的云。

她数着“叮——嗒”的金属碰撞声,数到第七下时,母亲的声音从阁楼楼梯口飘上来:“野野,过来看看位置。”

她起身时,心口的荆棘突然刺了一下。

这是近半年来养成的条件反射——但凡周慧敏开口,情绪雷达总会先一步预警。

林野扶着书桌边缘稳住呼吸,抬头便看见那枚黑色摄像头,正对着她的课桌,镜头泛着幽绿的光,像只永不闭合的眼睛。

“我让师傅选了360度旋转款。”周慧敏拍了拍摄像头底座,塑料外壳发出脆响,“你写作业、吃饭、睡觉,妈都能看着。”她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珍珠发卡,那是林野前晚放回铁盒的,此刻别在耳后,珍珠在日光下泛着冷白的光。

林野盯着那抹白,突然想起童年时母亲带她去珠宝店。

玻璃柜台里的珍珠被射灯照着,周慧敏说:“珍珠是蚌壳里的沙子磨的,疼够了才能圆。”那时她踮脚看,只觉得那些珠子像眼泪,凝在玻璃后面永远掉不下来。

“行吧。”她垂眼应了声,转身坐回椅子。

摄像头的绿光在卷子上投下个小光斑,随着她的动作晃了晃。

心口的荆棘开始往锁骨爬,像有蚂蚁叼着细针在皮肤下穿行。

她想起前晚在阁楼里默念的“我不听”,试着再闭了闭眼——周慧敏站在身后的焦虑感,那些“必须考上重点”“不能再逃”的碎碎念,竟真如被按了静音键,只剩模糊的嗡鸣。

疼痛减轻了些。

林野握笔的手松了松,在草稿纸上画了朵歪歪扭扭的花。

傍晚写作业时,摄像头的红光始终亮着。

林野写英语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

她盯着“家庭”这个词,笔尖戳破了纸。

母亲在楼下切菜,菜刀剁在砧板上的声音透过楼板传上来,一下,两下,像在数她的罪状。

她低头,看见心口的荆棘已经爬上脖颈,暗红色的纹路在锁骨处盘成小簇,却不像从前那样疼得发抖。

“野野,喝汤。”

敲门声很轻,像片叶子落在门上。

林野抬头,看见父亲端着青瓷碗站在门口。

他的蓝格子衬衫皱巴巴的,袖口沾着机油——他今天去修了楼下王奶奶的老冰箱。

汤碗里浮着枸杞和木耳,热气裹着姜味飘进来,模糊了摄像头的红光。

“你妈不知道。”林国栋把碗放在她手边,手指蹭了蹭碗沿,“我看你最近吃得少……”

林野没接,目光落在他发皱的衬衫上。

那是她去年生日送的,他总说“上班穿太花哨”,此刻却穿得这么旧。

“爸,你小时候,敢哭吗?”她突然问。

林国栋的手顿在半空。

他盯着汤碗里晃动的枸杞,喉结动了动。

窗外的风掀起他额前的白发,露出一道淡粉色的疤——那是他说“小时候爬树摔的”,可林野记得,有次偷翻老相册,看见张泛黄的照片:五岁的林国栋跪在地上,后颈红得发亮,旁边站着个穿军装的男人,手里攥着皮带。

“我不敢。”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转身要走,又在门口停住,背对着她说,“可你,好像比我勇敢。”

林野“尝”到他话语里的情绪了。

那不是父亲常有的逃避的麻木,也不是母亲尖锐的焦虑,是团将熄未熄的炉火,余温裹着呛人的烟。

她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伸手摸了摸汤碗——还热着。

她把碗端到墙角,没喝,也没倒。

周慧敏是在深夜检查电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