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回魂夜(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夜半鬼语录》最新章节。

李家坳的夜晚来得特别早,尤其是深秋时节,太阳刚擦着西山头,黑暗便从山谷里涌上来,将这个小村庄吞没。

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蹲在那里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像是夜里游荡的萤火虫。

“明天就是头七了。”李老汉吐出一口烟,烟雾在暮色中扭曲变形。

旁边的人都沉默着。谁都知道他说的是李贵家的事。

李贵的儿子李强,七天前死在了城里工地。说是意外,从十八层楼上掉下来,摔得不成人形。尸体运回来时,是用白布裹着的,没让人看。

二十二岁的小伙子,说没就没了。李贵媳妇哭晕过去三次,李贵自个儿蹲在院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一夜之间白了头。

头七的前一天,村里格外安静。

就连平日里最爱撒欢的狗,也都夹着尾巴,早早地钻回了窝里,发出不安的呜咽声。孩子们被大人拘在家里,不准出门。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空气中流动,让人心里发毛。

赵姑是傍晚时分到的李贵家。

她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灵婆,七十多岁年纪,干瘦得像棵老树,眼睛却亮得吓人。村里有什么白事,都会请她来主持。

李贵媳妇迎出来,眼睛肿得像核桃:“赵姑,您来了。”

赵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她迈过门槛,先是在院子里站定了,四下里看了看。院子当中摆着李强的遗像,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笑得腼腆。

“东西都备齐了?”赵姑问,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

“备齐了。”李贵媳妇引着她进屋,“按您吩咐的,强子生前最爱穿的衣裳,常穿的鞋,还有他去年生日时买的手表,都放在炕上了。”

赵姑看了看摆在炕上的那些物件,点了点头。她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过,最后定格在西墙上。

那里挂着一幅画,是李强小时候画的,一棵歪脖子树,树下两个小人。

“那画摘下来。”赵姑突然说。

李贵媳妇愣了一下:“赵姑,这是强子八岁时画的,他最喜欢...”

“摘下来。”赵姑的语气不容置疑,“回魂夜,不能留画。影子困魂,画也能困魂。”

李贵媳妇不敢多问,赶紧叫来李贵,把画摘了下来。

赵姑又里外检查了一遍,让把所有镜子都收起来,用黑布盖住电视屏幕,窗户上贴上黄纸符。一切安排妥当,她才在堂屋坐下,喝了口水。

“今晚我守夜。”赵姑说,“你们夫妻俩,天黑后就进里屋,闩上门,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出来,更不要偷看。明白吗?”

李贵搓着手,脸上是掩不住的恐惧:“赵姑,强子他...他会回来吗?”

赵姑抬眼看他,目光如炬:“头七回魂,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魂魄会回家来看最后一眼,了却尘缘,才好上路。你们莫怕,他是你们的孩子,不会害你们。”

话虽这么说,但李贵的手还是在抖。

天黑得很快。

赵姑独自坐在堂屋里,面前点着一盏煤油灯,火苗跳跃,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她手里拿着一沓黄纸,慢慢地折着元宝。

屋子里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纸页摩擦的沙沙声。

门外偶尔有风声,吹得门板轻微作响。每一次声响,都让里屋的门缝后的眼睛紧张地眨动——李贵夫妻终究还是没忍住,偷偷留着门缝,想要看一眼儿子最后的归途。

赵姑似乎察觉了,但没说话。她只是继续折着元宝,一个个金元银元在灯下泛着暗淡的光。

时间一点点流逝,煤油灯的火苗突然跳动了一下。

赵姑抬起头,侧耳倾听。

远处传来了第一声狗吠,接着全村的狗都叫了起来,那叫声凄厉异常,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

赵姑站起身,走到门前,从门缝里向外看。

月色惨白,照得院子里一片清冷。老槐树的影子投在地上,枝杈扭曲如同鬼爪。

狗叫声越来越近,已经到了村口。

赵姑退回堂屋,重新坐下。她面前的煤油灯火苗开始不安地跳动,明灭不定。

里屋的门缝后,两只眼睛瞪得更大,呼吸几乎停止。

突然,所有的狗叫声戛然而止。

整个村子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煤油灯的火苗拉长,变蓝,然后恢复正常。

院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掠过,地上的树影晃动了一下。

堂屋的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一道缝。

赵姑一动不动,只是低头折元宝,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门又吱呀一声,关上了。

煤油灯的火苗再次变蓝,跳动得更加剧烈。

里屋,李贵的手紧紧捂住妻子的嘴,怕她发出声音。两人的身体都在剧烈颤抖,冷汗浸透了衣衫。

堂屋里,折纸的声音停了。

赵姑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向炕上摆放的那些物件。

李强生前最爱穿的那件蓝色外套,袖子似乎动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非常轻微,几乎难以察觉。

接着,摆在旁边的鞋子微微调整了角度,像是有人穿上了它们,调整了一下姿势。

手表表面闪过一道光。

赵姑缓缓起身,走到炕前。她拿起三炷香,在煤油灯上点燃,插进香炉里。

青烟袅袅升起,却不散开,而是在空中扭曲、盘旋,形成奇怪的形状。

“孩子,回来就好,看看就走,莫留恋。”赵姑低声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某个看不见的人听。

香燃烧得很快,几乎是肉眼可见地缩短。

突然,里屋传来一声压抑的抽泣。

是李贵媳妇没忍住,哭出了声。

霎时间,香炉里的三炷香齐齐从中折断,燃着的香头掉在桌子上,冒出青烟。

煤油灯的火苗猛地蹿高,然后变暗,几乎熄灭。

屋子里温度骤降。

赵姑脸色一变,快步走到里屋门前,压低声音:“别出声!别让他牵挂!”

里面的抽泣声立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恐惧的喘息。

赵姑回到堂屋,看着那折断的香,摇了摇头。她重新点上三炷香,恭敬地插好。

这次,香燃烧得很平稳,青烟笔直上升。

煤油灯的火苗也恢复了正常。

赵姑静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堂屋里的气氛渐渐不再那么凝重。

突然,院子里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不小心踢到了什么东西。

赵姑猛地转头看向窗外。

几乎同时,里屋的门被猛地推开,李贵冲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谁?谁在外面?”这李贵一生都是这臭脾气,只要一上头,别人说的他总不爱听,不爱信。

“回去!”赵姑厉声喝道,但已经晚了。

煤油灯的火苗疯狂跳动,然后倏地熄灭。

整个堂屋陷入黑暗。

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从他们身边掠过,带起一阵冷风,吹得人汗毛倒竖。

然后,一切归于寂静。

月光从门缝里透进来,勉强照亮堂屋。

赵姑重新点燃煤油灯,脸色阴沉得可怕。

“完了,”她喃喃道,“牵挂太深,不肯走了。”

第二天一早,消息就传遍了全村。

李强头七回魂,却被父母惊扰,魂魄未能安息,可能滞留阳间。

村里人心惶惶。

“怪不得昨晚我家的狗叫得那么凶,”村头的王婶压低声音说,“今早我去喂鸡,发现少了一只,地上连根毛都没剩下。”

“我家的牛昨晚也不安生,”另一个村民接话,“一直在撞栏,今早一看,槽里的饲料一点没动。”

老槐树下,人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不时有人朝李贵家方向瞥一眼,眼神里满是恐惧和忌讳。

李贵家大门紧闭,一整天没人出来。

赵姑是正午时分离开的,走时脸色依然难看。有人看见她在门口撒了一把糯米,又挂了一面小小的铜镜——尽管她之前说不让留镜子,但这面铜镜是特制的照妖镜,与普通镜子不同。

“三天内,不要出门。”赵姑离开前对李贵夫妻嘱咐道,“夜里听到任何声音都不要回应。我会想办法。”

但赵姑没能想到办法。

当天夜里,怪事就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