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系统任务进度核查,接近完成(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 综合完成度:(100%×30% + 90%×30% + 80%×40%)= 85%

- 剩余时间:3个月(系统提示:因中期核查后需预留缓冲期,实际有效推进时间为1个月)

- 系统建议:

1. 优先完善情报网络:情报网络权重占比40%,且当前完成度最低,建议在1个月内完成第3个据点建设,渗透至少1名核心机构中层(如兵部郎中、御史台主事),将完成度提升至90%以上;

2. 加速登莱防御工事:登莱作为水师基地,防御工事直接影响海防安全,需在1个月内完成火炮部署与排水系统优化,确保四大战略要地全部达标;

3. 维持粮食储备稳定:当前粮食储备已达标,但需警惕夏季旱情对秋收的影响,建议提前储备耐旱种子,指导农户做好抗旱准备,避免后续产能波动。

系统提示消失后,王巢看着纸上的记录,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计划。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京城的位置上停留许久——情报网络是此次任务的关键,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集中资源突破。

次日清晨,王巢召集沈文、李虎、赵峰、老刘在议事厅开会,重点部署中期核查后的推进计划。

“首先说登莱的防御工事。”王巢指着地图上的登莱,“老刘,军工坊现在还有多少门改进型克虏伯火炮?优先调2门到登莱,确保月底前完成剩余2处火炮阵地部署,配件生产可以暂缓几天,防御工事要紧。”

老刘立刻应道:“将军,现在库存有5门火炮,明天就能调2门去登莱,工部那边也已经安排了工匠,下周就能开始优化粮仓的排水系统,月底前肯定能完工。”

“好。”王巢点头,又看向赵峰,“情报网络的事,你这边有什么具体计划?系统给的时间只有1个月,必须尽快突破。”

赵峰上前一步,递上一份计划:“将军,我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让苏媚在本月中旬举办一场茶叶品鉴会,邀请御史台主事的夫人、兵部郎中的家眷参加,通过内宅关系拉近距离,争取能拿到御史台的弹劾预案、兵部的军饷调配初稿;第二步,钱六那边已经联系上兵部尚书府的幕僚,对方要价2万两白银,愿意每月提供一次核心情报,我想请示将军,是否同意这笔开支?”

王巢沉思片刻,问道:“这个幕僚可靠吗?会不会是朝廷的诱饵?”

赵峰回道:“已经让探子查过了,这个幕僚叫张谦,因赌博欠了巨额债务,急需银子,而且他在尚书府不得志,有私心,应该不是诱饵。我们可以先付一半银子,拿到第一次情报后,确认无误再付另一半,这样比较稳妥。”

“可以。”王巢拍板,“2万两银子从府库中列支,你告诉钱六,一定要小心,每次接头都要换地方,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另外,对接户部的粮行据点,这个月必须开业,让河南的探子推荐几个可靠的粮商,最好是与户部有旧交的,这样能减少审查阻力。”

赵峰躬身应道:“属下明白,粮行的事已经在推进了,预计本月二十号就能开业。”

接着,王巢又看向沈文:“粮食储备虽然达标,但不能掉以轻心。你让户部主事统计一下各府的粮食需求,尤其是流民安置点,要确保每人每天能领到半斤粮食,同时提前采购一批耐旱种子,分给农户,预防夏季旱情。”

沈文点头道:“已经统计好了,各府每月需粮50万斤,官仓的储备足够;耐旱种子也从荷兰商人那里订了,下个月就能到货,会及时分发给农户。”

最后,王巢看向李虎:“德州、兖州的防御工事虽然达标,但也要加强巡逻,尤其是德州,靠近后金边境,情报局传来消息,后金最近在边境调动频繁,可能会有小动作。你派一支骑兵去德州,协助当地守军加强戒备,一旦发现后金骑兵,及时通报。”

李虎起身抱拳道:“末将遵命,今天就派500骑兵去德州,确保边境安全。”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司其职,山东上下再次进入紧张的推进状态。王巢则留在议事厅,看着墙上的“稳固根基”任务进度表,在“粮食储备”后打了个勾,“防御工事”“情报网络”后分别标注了“月底前完工”“重点突破”。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巢每天都会收到各部门的进度汇报:

- 登莱防御工事:老刘亲自带着工匠前往登莱,2门改进型克虏伯火炮在5月15日顺利部署到位,粮仓排水系统的改造也在5月20日完工,经工部验收,完全符合防御标准;

- 情报网络:5月12日,苏媚的茶叶品鉴会顺利举办,成功结交了御史台主事夫人,拿到了御史台拟在6月弹劾山东邻省官员的名单;5月18日,钱六与张谦接头,支付1万两白银后,拿到了兵部拟在7月向山东催缴5万两军饷的预案——这正是王巢最担心的核心情报,有了这份预案,他就能提前准备应对方案;5月25日,对接户部的粮行据点在京城朝阳门开业,由河南粮商王老板负责,主要对接户部的粮秣司小吏,能获取全国的粮价调控计划;

- 粮食准备:沈文提前采购了10万斤耐旱种子,分发给兖州、沂州的流民安置点,同时派老农指导农户修建灌溉水渠,预防夏季旱情。

5月30日,距离系统中期核查刚好一个月,王巢再次召集众人开会,此时的进度已与月初截然不同:

- 防御工事:登莱的两项细节工程全部完工,四大战略要地100%达标;

- 情报网络:京城3个据点全部建成,能获取兵部军饷催缴预案、御史台弹劾名单、户部粮价调控计划,渗透层级提升至中层官员,完成度预计达92%;

- 粮食储备:官仓存粮仍保持1020万斤,耐旱种子与灌溉水渠准备就绪,可应对夏季旱情。

会议结束后,王巢的脑海中再次响起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已在1个月内完成防御工事完善、情报网络突破,启动二次核查程序……核查结果:防御工事完成度100%,情报网络完成度92%,粮食储备维持100%,综合完成度提升至97%。”

“距离任务截止还有2个月,当前进度97%,剩余3%需进一步巩固情报网络渗透深度,建议获取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朝廷对山东的军事部署计划等核心情报,确保任务完全达标。”

看着虚拟屏幕上的进度条,王巢心中充满了期待。近十六个月的努力,从最初的步履维艰,到如今的接近完成,每一步都凝聚着山东军民的汗水。他知道,剩下的3%虽然看似不多,但获取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朝廷对山东的军事部署计划,难度远超之前的情报获取——这些都是涉及国家层面的核心机密,只有接触到内阁大臣、司礼监太监层级的人物,才能拿到。

但王巢并不畏惧。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军工坊的烟囱——那里正冒着浓烟,蒸汽机床的配件生产已进入尾声,很快就能组装出第一台蒸汽机床;水师营地传来阵阵呐喊,士兵们正在演练新的海战战术;流民安置点的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

这就是山东的根基,稳固而充满活力。王巢相信,只要继续推进情报网络建设,再过两个月,一定能完成“稳固根基”任务,为后续的“大明复兴”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赵峰,”王巢对着门外喊道,“让苏媚和钱六再加把劲,重点盯着内阁的动向,尤其是首辅温体仁与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往来,他们肯定知道后金和谈的消息。另外,情报局要多关注登莱的海防,水师刚完成远洋训练,不能放松警惕,万一后金勾结海盗来袭,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门外传来赵峰的应答声,王巢的目光再次投向京城的方向。他知道,这场围绕“稳固根基”任务的最后冲刺,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