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情报网络深化,覆盖辽陕(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伪装成铁匠的队员也带来了重要情报:“流寇的铁矿产量很低,而且锻造技术落后,打造出来的兵器大多是劣质的刀枪,根本没法和咱们登州军的燧发枪相比。不过他们最近抓了不少铁匠,看样子是想扩大武器制造规模。”

陆岩将这些情报一一记录下来,又让李掌柜通过飞鸽传书,将初步整理的情报传回登州。为了确保情报的准确性,陆岩还特意安排了一次“交叉验证”——让两名队员分别向不同的流寇人员打探同一信息,若是两人传回的情报一致,便认定为可靠情报;若是存在差异,则进一步核实。

在一次核实流寇粮草储备的过程中,陆岩发现两名队员传回的信息相差很大:一名队员说流寇的粮仓“粮食充足,至少能支撑三个月”,另一名队员却称“粮仓里的粮食只够一个月消耗”。陆岩意识到其中可能有问题,便亲自伪装成粮贩,前往流寇的粮仓所在地。

来到粮仓外,陆岩看到流寇的士兵正在往粮袋里装粮食,看似储备充足。但他注意到,士兵们装粮时动作很慢,而且粮袋都没有装满,不少粮袋的底部还露出了稻草。陆岩心中有了判断,他故意走到一名士兵面前,笑着说道:“这位兄弟,你们的粮食真不少啊,能不能卖我一些?我愿意出高价。”

士兵瞪了陆岩一眼,不耐烦地说道:“滚远点!这些粮食都是军粮,概不出售!”

陆岩假装害怕地离开,却在转身时悄悄将一把泥土撒在粮袋上。待夜深人静时,他又悄悄返回粮仓,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划破一个粮袋——里面果然只有表面一层是粮食,下面全是稻草。陆岩心中了然,流寇是在故意营造“粮草充足”的假象,实则早已陷入粮荒。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连同其他核实后的情报,一起通过飞鸽传书传回登州。

此时的登州情报局后方分析组,正忙着整理从辽东与陕西传回的情报。分析组的成员们将情报按“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动向趋势”“内部矛盾”等类别分类,然后对每一条情报进行交叉验证——若是不同侦查员传回的同一类情报一致,便标注为“可靠”;若是存在差异,则标注为“待核实”,并反馈给前线侦查员进一步确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分析组的组长是讲武堂毕业的学员林墨,他不仅精通兵法,还擅长数据分析。他将辽东后金的兵力部署信息整理成表格,发现后金在辽东边塞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广宁、沈阳、锦州三地,其中广宁的兵力最多,且以骑兵为主;他又将陕西流寇的动向信息绘制成地图,发现流寇正逐步向河南、山西方向扩散,显然是想摆脱陕西的粮荒困境。

“林组长,这是辽东传回的最新情报,后金在广宁新增了一门红衣大炮,而且皇太极可能会在九月再次视察广宁。”一名分析员拿着一份情报,递给林墨。

林墨接过情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出红衣大炮的位置:“立刻将这一信息补充到《辽东情报汇总》中,还要提醒前线的秦峰组长,密切关注皇太极的动向,若是能摸清他的行程路线,对咱们制定应对策略会有很大帮助。”

经过半个月的整理与分析,第一份《辽陕情报汇总》终于完成。汇总分为“辽东后金篇”与“陕西流寇篇”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核心情报”“趋势判断”“风险预警”三个板块:在“辽东后金篇”中,明确指出“后金正在积极备战,可能于年内南下”,并预警“后金的红衣大炮对明朝防线构成威胁”;在“陕西流寇篇”中,指出“流寇内部矛盾加剧,且面临粮荒,可能会向河南、山西转移”,并建议“提前在河南、山西部署防御力量,防止流寇扩散”。

林墨将《辽陕情报汇总》送到萧影手中,萧影仔细审阅后,又补充了几点建议,然后亲自送到王巢的府邸。

王巢正在书房内查看登州军的训练报告,见到萧影送来的《辽陕情报汇总》,立刻放下手中的报告,认真翻阅起来。当看到“后金在广宁新增红衣大炮”的情报时,王巢眉头微皱:“后金的火炮技术虽然不如咱们登州军,但在辽东边塞部署红衣大炮,对明朝的守军仍是不小的威胁。咱们得提前给辽东边关的守军提个醒,让他们加强防御。”

翻到“陕西流寇面临粮荒,可能向河南、山西转移”的部分时,王巢的眼神变得凝重:“流寇扩散会给更多百姓带来灾难,而且一旦流寇进入河南、山西,就可能威胁到登州的侧翼安全。萧影,你让情报局密切关注流寇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向河南、山西转移的迹象,立刻上报。另外,让后勤保障部提前准备一批粮草与物资,若是河南、山西的官府需要支援,咱们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萧影点头应道:“属下明白!情报局会继续深化在辽东、陕西的情报网络,争取收集到更详细、更准确的情报。另外,秦峰与陆岩已经在广宁、西安各新增了一个秘密情报站,下一步计划在辽东的锦州、陕西的延安再设立情报站,进一步扩大情报覆盖范围。”

王巢满意地点头:“好!情报网络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确保每一个情报站都安全可靠,每一名侦查员都能发挥作用。你告诉前线的侦查员,一定要注意安全,若是遇到危险,优先保证自身安全,情报可以后续再补。”

萧影躬身应道:“属下一定将公子的话传达给每一名侦查员。”

送走萧影后,王巢再次拿起《辽陕情报汇总》,仔细研究起来。他意识到,随着登州军的不断壮大,登州已经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小城,而是需要面对后金与流寇两大威胁的重要力量。而完善的情报网络,正是登州应对这些威胁的关键——只有提前掌握敌人的动向与弱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此时的广宁,秦峰正带着队员们密切关注皇太极的动向;西安的陆岩则在打探流寇向河南、山西转移的具体计划。他们或许没有前线将士那样的赫赫战功,却在无人知晓的角落,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登州的安全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线。

九月初,第二份《辽陕情报汇总》送到了王巢手中。这份汇总中,不仅补充了皇太极的行程路线——他将在九月中旬前往锦州视察,还明确了流寇的转移计划——高迎祥将率领主力向河南进发,李自成则向山西移动。王巢根据这些情报,立刻调整了登州的防御部署:命令水师加强渤海巡逻,防止后金从海上偷袭;调派一支陆军前往登州与河南的交界处,协助当地官府防范流寇;同时,让军工坊加快武器生产,确保有足够的装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事。

“情报准确,才能决策正确。”王巢看着窗外的登州城,心中感慨道,“有了这样的情报网络,不管是后金的铁蹄,还是流寇的侵扰,咱们都能从容应对。”

而在千里之外的辽东与陕西,秦峰、陆岩和他们的队员们,仍在继续着自己的使命。他们知道,自己收集的每一条情报,都关系着登州的安危,关系着乱世中百姓的生死。他们将继续潜伏在黑暗中,用自己的眼睛,为登州军点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