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情报网络深化,覆盖辽陕(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崇祯二年八月下旬,登州城内一处不起眼的杂货铺后院,十几名身着短打、眼神锐利的青壮正围站在一张地图前,听着一位面覆轻纱的女子讲解。这处看似普通的杂货铺,正是新升级的“登州情报局”总部,而那位女子,便是情报局统领萧影。

“从今日起,‘登州斥候队’正式更名为‘登州情报局’,下设‘辽东专项侦查组’与‘陕西专项侦查组’。”萧影的声音清冷却有力,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辽东边塞与陕西地界,“你们的任务,是伪装潜入这两处区域,收集后金与流寇的核心情报。记住,情报是军队的眼睛,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站在人群最前排的两名青壮,分别是辽东组组长秦峰与陕西组组长陆岩。秦峰是辽东本地人,少年时因后金入侵家破人亡,辗转来到登州参军,不仅精通辽东话,还熟悉辽东边塞的地形;陆岩则是陕西流民出身,曾在流寇盘踞的区域生活过半年,对流寇的习性与陕西方言了如指掌。

“萧统领放心!”秦峰与陆岩同时抱拳,声音铿锵,“属下定不负公子与统领所托,将辽东、陕西的情报尽数带回!”

此次情报局升级,王巢投入了大量资源:从系统兑换了一批便于携带的密写药水、微型罗盘与伪装工具,还专门从讲武堂挑选了二十名精通地图绘制、文书整理的学员,负责情报的汇总与分析。萧影则根据王巢的要求,制定了“三层情报网络”计划——第一层为“潜入侦查员”,直接深入目标区域收集一手信息;第二层为“秘密情报站”,负责接收与中转情报;第三层为“后方分析组”,对情报进行筛选、验证与解读,最终形成《情报汇总》呈给王巢。

三日后,秦峰带着辽东组的十名侦查员,伪装成贩卖布匹的商贩,乘坐一艘不起眼的商船,从蓬莱港出发,前往辽东广宁。广宁是辽东边塞的重要城镇,既是明朝与后金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后金刺探明朝军情的前沿阵地,鱼龙混杂,侦查难度极大。

商船抵达广宁码头时,秦峰特意让队员们将布匹摊在最显眼的位置,自己则拿着算盘,一副精明商贩的模样,与往来的行人讨价还价。他的目光却暗中观察着码头的动静:不远处的驿站外,几名身着后金服饰的士兵正盘查过往行人,腰间的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码头角落,一名看似搬运工的男子不时抬头张望,眼神警惕——秦峰一眼便认出,那是后金的暗探。

“大哥,咱们这布匹质量好,价格又公道,您要不要多买几匹?”秦峰笑着拦住一位身着绸缎的商人,手指却悄悄在布匹上划了一个暗号——这是情报局约定的“试探信号”,若是遇到潜伏的己方人员,对方会回应一个特定的手势。

商人愣了一下,随即不动声色地用手指敲了敲腰间的玉佩——这正是秦峰要等的回应。待周围无人注意时,商人低声说道:“随我来。”

跟着商人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秦峰来到一处院落前。商人推开院门,里面正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见到秦峰,眼中露出激动的神色:“终于等到你们了!我是登州安排在广宁的联络员老周,这半年来,后金在广宁的兵力增加了不少,我正愁没法把消息传回去。”

老周的院落,便是登州在广宁设立的第一个秘密情报站。院落的地窖里,藏着一套完整的情报传递设备:用于密写的药水、标注着暗格的账本、训练有素的信鸽。老周一边给秦峰倒茶,一边说道:“后金近期从蒙古部落购买了三千多匹战马,还在广宁城外修建了三座粮仓,听说粮草是从沈阳运来的,具体数量还不清楚。另外,后金的贝勒皇太极上个月亲自来广宁视察过,看样子是在为南下做准备。”

秦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将老周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又问道:“后金在广宁的兵力部署如何?有没有新增的火炮或军队?”

“后金在广宁的守军有五千人,其中骑兵占三成,大多是从八旗中抽调的精锐。”老周回忆道,“上个月新增了两门红衣大炮,就架在广宁城头,炮口对着明朝的防线。对了,后金还抓了不少明朝的百姓,在城外修建防御工事,若是你们要去城外侦查,可得小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秦峰带着队员们以“贩卖布匹”为掩护,走遍了广宁的大街小巷与周边村落。为了摸清后金粮仓的储备情况,秦峰特意让一名队员伪装成流浪汉,混入后金招募的民夫队伍,跟着民夫一起往粮仓运粮。队员每天回来后,都会用密写药水将当天运粮的车数、每车粮食的大致重量记录在布匹的夹层里,再由秦峰汇总整理。

一日,队员回来后,脸色凝重地对秦峰说道:“秦组长,我今天在粮仓看到,后金的士兵正在往粮袋里掺沙子,而且粮仓的看守比以前严了很多,好像是发现有人在打探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峰心中一紧,立刻决定暂停城外侦查:“看来后金已经有了警惕,咱们不能再冒险。接下来重点收集城内的情报,比如后金军官的动向、士兵的训练情况,这些信息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陆岩带领的陕西组也在西安展开了侦查工作。西安是陕西的重镇,也是流寇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此时的陕西,正被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流寇搅得鸡犬不宁,官府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为陆岩的侦查提供了便利,却也增加了危险。

陆岩带着队员们伪装成流民,混在逃荒的人群中,前往西安。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景象触目惊心:田地荒芜,村庄烧毁,不少百姓饿死在路边,而流寇的队伍却越来越壮大,沿途不断有饥民加入。

“大哥,我听说高迎祥的队伍昨天攻下了西安城外的一座县城,抢了不少粮食和钱财,咱们要不要去投奔他们?”一名流民对陆岩说道,眼中满是对生存的渴望。

陆岩心中一沉,表面却装作犹豫的样子:“我听说流寇虽然能抢到粮食,但也经常自相残杀,咱们还是先去西安看看情况再说。”

抵达西安后,陆岩根据萧影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设在西安城内一家药铺的秘密情报站。药铺的掌柜姓李,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他见到陆岩,立刻将他们迎进内堂:“陆组长,你们可算来了!陕西的情况比咱们预想的还要糟,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股流寇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表面上合作,暗地里却在争夺地盘和粮草。”

李掌柜拿出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三股流寇的活动范围:“高迎祥的主力在西安周边,李自成在延安一带,张献忠则控制着汉中。上个月,李自成和张献忠因为争夺一座铁矿,还发生了冲突,死伤了不少人。另外,官府派来的援军龟缩在西安城内,根本不敢出城迎战,百姓们对官府早就失去了信心。”

为了摸清流寇的内部派系与动向,陆岩让队员们分头行动:一名队员伪装成郎中,跟着药铺的伙计去流寇盘踞的区域义诊,趁机打探流寇的伤病情况与内部矛盾;另一名队员伪装成铁匠,混入流寇控制的铁矿,了解流寇的武器制造情况;陆岩则自己伪装成粮贩,与流寇的后勤人员接触,收集流寇的粮草储备信息。

伪装成郎中的队员回来后,向陆岩汇报:“陆组长,我在流寇的营地里看到,很多士兵都得了痢疾,却没有足够的药材治疗,不少人因为病情严重被抛弃。而且流寇的将领之间矛盾很深,高迎祥的侄子高杰因为抢了李自成的一个小妾,两人差点打起来,最后还是高迎祥出面调解才罢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