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三次来到巴达维亚(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八月底出发,他们逆风向着巴达维亚航行,这条漫长的航路走了整整一个月。
九月底,他们在巴达维亚销售掉所有货物,又满载商品朝着果阿航行。
为什么每一次都是果阿?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广福源号的大老板陈怀远同志,他有一个自己的布厂。他自己的工厂需要果阿便宜的棉花,也在同行里销售棉花。
去掉所有开销,此时妈祖军这个小团队的资金来到了六千两,牛野发现中国的瓷器是真的赚钱。
而且,西方人为什么痴迷殖民地?为什么会在全球占领这么多的沿海城市作为殖民据点?
因为利润太恐怖!
一套中国瓷器从广州出发,到巴达维亚卖掉能赚一倍利,但市场上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铺卖出来却能赚四倍。
这就是殖民地垄断,任何非荷兰海船都只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交易,不允许私自贩卖,否则取消进港权和贸易权!
别的,牛野不知道,但是中国商会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数据,巴达维亚每年交易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毛估估都高达1600万两白银。
单单百分之十的贸易税,光中国贸易就高达160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这里最主要的香料贸易。
印度尼西亚这片热带土地疯狂生产香料,这些东西是印尼群岛的特产:
肉豆蔻: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可用于烹饪调味,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当时班达群岛是肉豆蔻的重要产地,荷兰东印度公司为独占肉豆蔻贸易,采取了一系列暴力手段。
丁香:气味浓郁,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常用于制作香料精油和传统药物。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德那地岛等五座岛屿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丁香产地。
肉桂:有甜香气味,可用于烹饪、烘焙,还能用于制作香水、药品等。
胡椒:是使用广泛的香料,有黑胡椒、白胡椒等品种,能为食物增添辛辣味道,在欧洲市场需求极大。
荷兰人为了在巴达维亚得到香料,几乎无所不用其极,手段极其残忍。
1621年,荷属东印度总督扬·彼得松·库恩为独占肉豆蔻贸易,不让当地人自己销售。直接下令屠杀了班达群岛上1.5万名居民中的绝大部分。在15年时间里,荷兰人在抢占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的原料产地时,致使当地九成以上的原住民灭绝。
荷兰人从印尼群岛直接抓来奴隶,奴役这些奴隶开挖运河,建市政厅、仓库等,强迫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只付出少量食物,为香料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不但如此,荷兰东印度公司禁止出口任何木材,每次发货前都会在每颗肉蔻上淋上石灰使其不育,防止种子外流。对于有偷窃、种植、销售肉蔻或者进口枯萎肉蔻嫌疑的人,一律可以不经过审批直接处死。
荷兰殖民者推出“强迫耕种制度”,要求当地人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种植香料出口经济作物,导致当地人几乎没有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出现饿殍遍野的惨状。
为了分裂族群,便于统治,在巴达维亚,荷兰人通过建立甲必丹制度等,挑拨华人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引发矛盾冲突,以便其更好地控制局势,保障香料贸易的顺利进行。当地华人老板告诉他,1740年的“红溪惨案”,根本原因是荷兰人怀疑华人在走私香料。于是,荷兰殖民当局借口搜查军火,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派军队挨户搜捕华侨,并且鼓动当地居民对华侨疯狂屠杀和洗劫。
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东西,白银!
牛野就站在胜利号的甲板上,,在起起伏伏的海浪间,遥望这片广阔的大陆,他已经开始慢慢了解整个人类历史的真相。
他在思考,1800年的荷兰,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口?当时的欧洲人口本来就不多,荷兰的国土面积很小,有两百万,还是三百万人口?
他就算把香料也按照160万两白银计算收的税,那么一个小小的巴达维亚城,一年能够向荷兰输送超过320万两白银。
300万人口,光巴达维亚就上缴320万两白银,就一个贸易城市就平均给每个荷兰人送上一两白银?他们在全球有多少殖民地?非洲,中东,加勒比海,南美洲,北美洲,到底有多少财富流向欧洲?这些财富和物资,会让荷兰人可以吃上最好的食物,建造最奢华的房屋, 可以投资科技,可以建造军舰,可以用这些不断新建造各种军舰来强化殖民地统治,不断扩大殖民地,不断奴役更多人口,再获取更大的收益!
这大约就是欧洲近代科学和军事整个崛起的根本原因吧!
有殖民地的大量白银输入,就能强化科学和军事,反过来用这些军事和科技再次强化殖民,这就是一个恐怖的循环。
再直白一点说,那就是用其他地区人的生命作为免费劳动力,不断吸血,不断强化欧洲的科学和军事内核。
伟大而高尚的欧洲文明啊!
你的基座到底埋了多少尸骨?
你到底是吞噬了亚非拉美多少普通生命的血肉,才慢慢举起那血淋淋的科学皇冠?
接下来,要为中华求一条活路,那就需要科学,科学的背后是银两,只有无穷无尽的银两,才可以支持大量脱产人员从事科学研究。
再次摊开地图,认真分析现在的情况。牛野发现,这个时候的亚洲,欧洲殖民者还是在不断巩固城市据点,在一点点扩展殖民地范围。
1800年的东南亚,已如一盘被欧洲列强分割的棋局。荷兰人盘踞在爪哇岛,以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为中心,构筑起庞大的殖民网络。这座始建于1619年的城市,如今已是荷属东印度总督府所在地,荷兰式的红砖建筑鳞次栉比,码头边停泊着满载香料与鸦片的商船。荷兰人在此建立了严密的种植园制度,将爪哇变成了他们的"东方金币仓库"。
英国人在马来半岛站稳了脚跟。槟城于1786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占据,如今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港。英国人在此建立贸易站,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蚕食荷兰人的海上贸易优势。
西班牙人仍固守着菲律宾群岛。马尼拉作为其亚洲殖民地的核心,城墙环绕,教堂钟声不绝于耳。西班牙人在此推行严格的宗教统治,将菲律宾变成了亚洲最"基督教化"的地区。然而,马尼拉的繁荣已大不如前,英国人的竞争使其贸易地位日渐衰落。
葡萄牙人虽已势微,但仍保有东帝汶和澳门两处据点。澳门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转站,仍为葡萄牙人提供着微薄的收入。而东帝汶的香料贸易,则成了葡萄牙人勉强维持的殖民遗产。
法国人此时尚未在东南亚建立稳固据点,但其商船已开始频繁出没于交趾支那海岸。这是一个未来的殖民帝国,拿破仑此刻正在耐心等待时机,他们的目标是越南。
这些星罗棋布的殖民据点,如同嵌在东南亚土地上的欧洲徽章,见证着一个大陆被逐步肢解的过程。欧洲列强在此争夺的不仅是香料与土地,更是对东方财富的无限贪欲。在这场满是硝烟和尸骨的战争中,东南亚各国逐渐沦为欧洲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其命运已被彻底改写。
手指不断敲打,牛野觉得自己需要情报,真正的情报。
下一步,应该是商铺,在这些殖民据点建立商铺和人脉,来获得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情报。
而传递这些情报,需要真正的快船,超越所有现在帆船一倍以上速度的快船,那只有可能是蒸汽船。
于是,未来要做的已经摆在牛野的面前,商铺,情报网络,蒸汽机,是必须要先做的三件事情。
但问题来了,这三件事情都需要人!可以完全信任,且有知识的人,所以培养人,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教育人需要书籍,他不可能自己去编写。
所以,《三字经》,可以入门!
所以,《天工开物》,可以普及物理和化学基本知识。
所以,《筹海图编》和《绩效新书》可以作为军事素养养成书籍。
所以,他还需要欧洲的物理化学的书籍,需要找人全面翻译,在印刷成中文!去哪里找人?
所以,要重金从澳门或者广州十三行里找人,通过各国海船购买欧洲的全部数学,物理和化学的书籍,并请懂的西方语言的人才进行全面翻译。
他翻开本子,用炭笔记下这些想法,准备开始一步步走,这是基础,讨不了巧。
他又站起来走了几步,突然他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不能用西方人,直接向他们学习,甚至直接聘请他们来复制西方工业?
二话不说,他直接跳上正在对接装货的广福源号甲板,找到陈老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去巴达维亚找几个荷兰老师,荷兰匠人和懂荷兰语的中国人!”
“做咩?”,陈老豆不明白,“你为啥要找洋人?”
“学习他们的科学和工艺”,牛野抽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燧发短枪,这是从西班牙人手里缴获的八十支燧发枪里的一支,现在正在全部弹线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