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唐《火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小豆子拿着账本跑过来,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配比和试验结果,阳光照在账本上,“发火料账”四个字格外显眼,远处传来长安街的叫卖声,和后院的“嘭嘭”声混在一块儿,成了开元年间最特别的声响)

人物表(新增)

- 王将军:45岁,兵部郎将,沉稳干练,专注军务,为边境战事寻求破敌之法

- 小匠人阿吉:16岁,新入宫束班的学徒,擅长编织细竹篾,心思活络

- 苏公公:50岁,宫中内侍,奉玄宗之命来查看“发火料”进展,说话讲究分寸

第一幕:宫宴惊驾

【场景】大明宫麟德殿偏殿,殿内摆着几张案几,案上放着宫束班新制的“烟火筒”——裹着厚纸的竹筒里装满配好的粉末,竹口插着浸了油的棉线。老鲁、石头、小豆子站在殿角,王将军和苏公公站在殿中,远处传来宫宴的丝竹声。

【时间】开元十八年,春,上元节前

(苏公公拿起一个烟火筒,掂量了掂量,眉头微蹙)

苏公公:老鲁掌班,陛下听闻你们制出了“惊敌之物”,特让咱家来看看。只是这玩意儿看着粗陋,真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莫不是你们宫束班想邀功,弄些花哨东西糊弄人?

老鲁:(连忙拱手)苏公公明鉴!这烟火筒我们试了五十多次,硝石七分、硫磺二分、朱砂一分的配比绝无差错,点着了能响能炸,火星能溅三尺远,不信您看——石头,点一个!

(石头赶紧拿出火折子,走到殿外空地上,选了个远离梁柱的地方,点燃了烟火筒的棉线。棉线“滋滋”烧了两息,突然“嘭”的一声巨响,火星冲天而起,还带着一股黑烟,吓得殿外路过的小太监尖叫着跑开,连殿内的丝竹声都顿了一下)

苏公公:(被响声惊得后退一步,手里的拂尘差点掉了)哎哟!这动静也太大了!要是在宫宴上放,岂不是要惊了圣驾?

王将军:(却眼睛一亮,快步走到烟火筒炸开的地方,看着地上的纸灰和火星)好!够烈!边境的突厥骑兵最怕异响,要是把这烟火筒埋在阵前,等他们冲过来时点燃,定能惊乱他们的马群!

(正说着,殿外传来脚步声,玄宗身边的高力士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侍卫)

高力士:苏公公,陛下问这边情形如何?方才那响声,陛下在主殿都听见了。

苏公公:(赶紧上前回话)回高公公,这烟火筒确实烈性,就是动静太大,怕是不宜在宫中燃放。不过王将军说,这东西在战场上能惊敌,倒是个好物件。

高力士:(看向王将军)王郎将,若真如你所说,这东西能助战事,陛下定有重赏。只是眼下上元节要到了,宫中有宴,陛下还问,这玩意儿能不能改改,做成能看的烟火?别总是“嘭嘭”炸,也添些颜色,让宫宴热闹些。

(老鲁愣了,石头和小豆子也面面相觑——他们只琢磨着怎么让烟火筒“烈”,从没想着让它“好看”)

老鲁:(犹豫着开口)高公公,这烟火筒的粉末是按“炸劲”配的,要加颜色……怕是得改配比,万一改坏了,既不能惊敌,也不能看,可就误事了。

石头:(突然插话)鲁班头!我前儿在料房见着有雌黄和铅丹,都是带颜色的料,要是掺进去,会不会让火星变颜色?咱们试试呗!

小豆子:(拉了拉石头的袖子)你又瞎琢磨!雌黄是涂漆器的,铅丹是画符的,掺进烟火筒里,万一炸不出火星,反而有毒气,怎么办?

王将军:(却摆了摆手)无妨!战场用的和宫宴用的分开做便是。老鲁掌班,你们先试着改改,若是能做出彩色烟火,上元宫宴用得上,陛下高兴了,给你们宫束班的赏赐,少不了!

第二幕:料房试色

【场景】宫束班料房,木架上多了几罐新料——雌黄(黄色)、铅丹(红色)、石绿(绿色),地上摆着十几个小竹筒,阿吉正蹲在地上,用细竹篾编织小巧的竹笼,石头和小豆子在调配粉末,老鲁拿着账本,一边看一边记。

【时间】三日后,午后

(石头把一勺雌黄粉倒进硝石、硫磺、朱砂的混合粉末里,搅拌均匀,倒进一个小竹筒里)

石头:小豆子,你记一下,这次加了一钱雌黄,看看点着了是什么颜色。

小豆子:(在账本上写着“雌黄一钱,烟火筒一号”)知道了!不过你上次加铅丹,火星是红了点,可炸劲小了一半,这次加雌黄,别连响都不响了。

(阿吉编完一个竹笼,递过来)石头哥,我把竹笼编小了,正好能套在竹筒外面,万一竹筒炸碎了,竹笼能兜住碎片,不会伤人。

石头:(接过竹笼,套在竹筒上)还是阿吉心思细!上次点加铅丹的烟火筒,碎片溅到我手上,现在还有印子呢。

(老鲁走过来,拿起加了雌黄的竹筒,看了看粉末的颜色)配比别乱改,硝石还是七分,其他料加得越多,炸劲越小。咱们分两条路走:一条路按原配比做战场用的“惊雷筒”,另一条路减些硫磺,加颜料,做宫宴用的“彩焰筒”。

(石头拿着火折子,又走到后院,这次他把套着竹笼的“彩焰筒”放在地上,点燃了棉线。棉线烧完,“嘭”的一声,没有上次那么响,但火星却变成了明黄色,在空中飘了一会儿才落下,像散落的金屑)

小豆子:(拍着手叫好)变黄了!真的变黄了!阿吉,你看,你的竹笼也没坏!

阿吉:(笑着点头)要是再加石绿,会不会变绿?咱们再试一个!

(老鲁也走了过来,看着地上的黄火星,脸上露出笑容)不错!炸劲小了正好,宫宴上放着安全,颜色也好看。小豆子,把这个配比记下来:硝石七分、硫磺一分八、朱砂一分、雌黄二分。再调个加石绿的,试试绿色。

(正试得热闹,王将军的亲兵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亲兵:老鲁掌班!王将军让我来取“惊雷筒”,边境急报,突厥骑兵近期可能会来犯,要带五十个惊雷筒去前线!

老鲁:(脸色一正)好!我们已经做好了三十个,剩下的二十个,今晚连夜赶制,明早一定给王将军送去!

石头:(攥紧了手里的火折子)王将军带惊雷筒去战场,要是管用,咱们宫束班也算为朝廷出力了!

老鲁:(拍了拍石头的肩膀)别光顾着高兴,惊雷筒的配比一点都不能错,要是出了岔子,害了前线的将士,咱们就是罪人!赶紧干活!

第三幕:双线建功

【场景】分两处:左半幕是边境战场,夜色中,突厥骑兵冲向唐军阵地,阵前突然响起“嘭嘭”巨响,火星四溅,马群受惊狂跳;右半幕是大明宫宫宴,夜空中,彩色火星炸开,红的、黄的、绿的,照亮了麟德殿的琉璃瓦,玄宗和嫔妃们拍手叫好。

【时间】开元十八年,上元节夜

(左半幕:王将军站在阵前,看着突厥骑兵冲来,大喊一声“点火!”。唐军士兵点燃了埋在阵前的惊雷筒,巨响连连,火星乱飞。突厥的战马嘶鸣着人立而起,骑兵们控制不住马,阵形瞬间大乱)

突厥首领:(气急败坏)这是什么鬼东西?怎么又响又炸!撤!快撤!

(唐军趁机冲锋,突厥骑兵狼狈逃窜,王将军看着远去的敌军,拿起一个没点燃的惊雷筒,哈哈大笑)

王将军:宫束班的憨货们,立大功了!

(右半幕:麟德殿外,老鲁、石头、小豆子、阿吉站在阶下,看着他们制的彩焰筒一个个升空,炸开彩色的火星。玄宗坐在殿上,举杯笑道)

玄宗:这彩色烟火做得好!比往年的花灯热闹多了!高力士,传旨下去,赏宫束班黄金五十两,老鲁掌班升为“宫造副监”,石头、小豆子、阿吉各赏绢十匹!

高力士:(高声传旨)陛下有旨,赏宫束班黄金五十两,老鲁升宫造副监,石头、小豆子、阿吉各赏绢十匹!

(老鲁带着三个徒弟连忙跪地谢恩,石头抬头看着夜空中的彩色火星,偷偷对小豆子说)

石头:你看!咱们当初瞎琢磨的粉末,现在既能保家卫国,又能让陛下高兴,值了!

小豆子:(笑着点头)就是鲁班头总说咱们是憨货,可要是没有咱们这些憨货,哪来的烟火筒啊!

老鲁:(听见他俩的话,瞪了一眼,却忍不住笑了)还说!下次做惊雷筒,配比要是错了一丝,照样罚你们抄《宫造则例》!

(夜风吹过,战场的硝烟和宫宴的烟火气仿佛在空气中交汇,宫束班的四个“憨货”看着眼前的景象,都笑得眉眼弯弯——他们从没想着发明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只是想把手里的活做明白,却偏偏在一次次试错里,让那捧不起眼的粉末,炸响了盛唐的夜空)

第四幕:匠心传承

【场景】宫束班料房,木架上多了一个新的木盒,上面刻着“火药方”三个字,盒子里放着两本账本:一本记着“惊雷筒”的战场配比,一本记着“彩焰筒”的宫宴配比。老鲁坐在案前,给十几个新学徒讲课,石头、小豆子、阿吉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烟火筒的半成品。

【时间】开元十九年,秋,午后

老鲁:(指着木盒)你们记住,这“火药方”不是咱们宫束班的私物,是大唐的物件。做惊雷筒,要按七分硝石、二分硫磺、一分朱砂的配比来,多一丝少一丝,到了战场上就是害人性命;做彩焰筒,虽能减些硫磺加颜料,但也不能乱加,铅丹多了有毒,石绿多了会灭火星,都得按账本上的来。

一个小学徒:(举手)鲁班头,咱们能不能再改改配比,让火药更厉害些?比如多加硝石,是不是能炸得更响?

石头:(笑着插话)我当初也这么想过,加了八分硝石,结果点着了直接炸碎了竹筒,碎片差点伤了小豆子。这配比是试了几十次试出来的,不能瞎改。

小豆子:(拿出当初的旧账本,翻到第一页)你们看,这是我们第一次试错的记录,那时候掺了太多朱砂,点着了只冒烟不炸,还浪费了半罐料。做匠人,就得耐住性子,一步一步来。

阿吉:(拿起一个竹笼)还有这个,编竹笼的时候要密,不然炸碎的纸筒会溅出去伤人。咱们做活,不光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安全,这才是宫束班的规矩。

老鲁:(点头)石头说得对,阿吉也说得对。咱们宫束班没什么大本事,就是能沉下心琢磨手里的活。这火药是咱们偶然发现的,但能把它用明白、传下去,才是真本事。以后你们不管是做惊雷筒保家卫国,还是做彩焰筒添些热闹,都要记住——匠心不是投机取巧,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次试错都记在心里,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实处。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火药方”的木盒上,也照在十几个年轻学徒的脸上。他们手里拿着工具,眼里闪着认真的光,就像一年前的石头、小豆子和阿吉一样。宫束班的“憨货”们,用最朴素的匠心,把那捧改变了时代的粉末,轻轻放进了传承的长河里,让它在盛唐的时光里,继续炸响属于匠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