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唐《金刚经》(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场景三:工坊,半月后,深夜

【时】深夜,月光从窗棂照进来,工坊里点着两盏油灯,火苗跳动。老憨揉着肩膀,二愣趴在案上打盹,三傻还在调墨。案上摆着几块刻好的木板,其中一块木板上的“如”字刻坏了一点。

老憨(指着那块刻坏的木板,叹了口气):这、这“如”字的口字旁刻、刻缺了一块,得、得重新刻一块木板。

二愣(被惊醒,揉了揉眼睛,看着那块木板):班主,这都刻了一半了,重新刻多费功夫啊……要不,咱用墨补一补?

老憨(突然提高声音,手拍在案上):补、补什么补!经、经文是神圣的,错一个笔画都、都不行!咱宫束班虽然是、是“憨货”,但、但做事不能糊弄!明天一、一早,咱就重新刻这块木板!

三傻(赶紧点头,把调好的墨倒进一个瓷罐里,盖好盖子):对、不能糊弄。

【第二天清晨,老憨拿着新的梨木板,重新描字、刻字。二愣这次没敢偷懒,帮着老憨扶着木板,三傻则把刻坏的木板收起来,说要留着当教训。】

场景四:工坊,三日后,午后

【时】午后,突然下起雨,雨点打在屋顶上“噼里啪啦”响。二愣正在刻一块木板,突然“哎呀”一声,刻刀划破了手指,血滴在木板上。

二愣(举着流血的手指,眼圈泛红):班主,我、我把木板弄脏了……

老憨(赶紧走过去,从怀里掏出块布条,给二愣包扎手指,又拿起木板,看了看血渍):别、别哭,血渍能、能擦掉。三傻,拿、拿湿布来。

三傻(赶紧拿来湿布,老憨小心翼翼地擦着木板上的血渍,擦了好几遍才擦干净):班主,木、木板没坏,还、还能刻。

老憨(摸了摸二愣的头,轻声说):没事,咱、咱干活难免受伤,下次小、小心点就行。这木板还、还能用,你、你歇会儿,我来刻。

【二愣点点头,坐在旁边,看着老憨刻字。三傻则把二愣的刻刀磨锋利,放在旁边,又给老憨递了杯热水。】

场景五:苏记书铺,一周后

【时】午后,苏先生来到工坊,看到案上摆着十几块刻好的木板,老憨、二愣、三傻正在试印。

苏先生(拿起一张试印的经文,仔细看着,惊讶地说):老憨,这字刻得真工整!墨色也均匀,比手抄的还清楚!

老憨(笑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苏、苏掌柜,还、还差几块木板没刻好,等、等都刻完了,咱、咱就批量印。

二愣(得意地说):苏掌柜,我现在刻字不手抖了!上次刻“佛”字,班主还夸我呢!

三傻(递过一张试印的经文,小声说):您、您看,不晕墨。

苏先生(拿着经文,连连点头):好!好!慈恩寺的师父们肯定会满意的。老憨,你们宫束班虽然看着“憨”,但做事真靠谱!

第四幕:印制成经,梵音传世

场景六:工坊,一个月后,清晨

【时】清晨,阳光明媚,工坊里摆满了印好的《金刚经》,一张张晾在绳子上,像一片片金色的叶子。老憨、二愣、三傻、李工匠、苏先生、小沙弥都在工坊里。

小沙弥(捧着一卷印好的《金刚经》,双手合十,激动地说):阿弥陀佛!这经文印得太好的,字迹清晰,墨香浓郁,比手抄的还庄严!

苏先生(看着晾在绳子上的经文,笑着对老憨说):老憨,你可立了大功!慈恩寺的法会能用得上这么好的经文,都是你的功劳。

李工匠(拍着老憨的肩,哈哈大笑):我就说老憨你行!你这股子憨劲,就是能办成事!

老憨(看着满院的经文,眼圈有点红,结巴得更厉害了):这、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是二愣、三傻,还有李老哥帮、帮忙的结果。咱、咱宫束班虽然没、没文化,但、但知道做事要用心,不、不能糊弄。

二愣(挠了挠头,笑着说):班主,我现在刻字不毛手毛脚了!以后咱还能刻更多的经卷!

三傻(点头,手里拿着一张经文,小声说):还、还能刻《诗经》《论语》,让、更多人能看书。

老憨(接过小沙弥递来的一卷《金刚经》,小心翼翼地展开,阳光照在经文字上,仿佛有金光闪烁。他轻声说):咱、咱虽然是“憨货”,但、但能把佛祖的话刻在木头上,印、印成经卷,让、更多人看到,值、值了!

【小沙弥双手捧着经卷,向老憨、二愣、三傻鞠躬。苏先生拿出工钱,递给老憨,老憨却只拿了一半。】

老憨(说):苏、苏掌柜,这、这一半工钱够了。能、能为佛祖做事,是、是咱的福气。

苏先生(感动地说):老憨,你真是个实在人!以后有活,我还找你们宫束班!

【阳光洒在工坊里,晾在绳子上的《金刚经》随风轻轻飘动,墨香混合着木头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老憨、二愣、三傻看着经卷,脸上露出了憨厚又满足的笑容。】

尾声:岁月流转,经卷永存

【时】唐咸通九年,秋

【景】慈恩寺,一场法会上,僧人们捧着印好的《金刚经》诵经,信徒们虔诚地聆听。苏先生站在人群中,看着经卷,想起了宫束班的三个憨货。

【工坊里,老憨、二愣、三傻正在刻另一部经卷,刻刀在木板上“沙沙”响,木屑纷飞。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光。】

【画外音】:长安的风,吹过西市的书铺,吹过宫束班的工坊,吹过慈恩寺的佛堂。一群“憨货”用他们的执拗和用心,把文字刻在木头上,把信仰印在纸上,让《金刚经》的梵音,穿越千年,依旧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