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工坊联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丝路万里驼铃》最新章节。

春风吹拂着布哈拉的城墙,城内一片繁忙景象。在一条热闹的巷子里,一座新的工坊拔地而起,这将是丝绸之路首个跨国工坊联盟的总部。

沈砚秋站在工坊前,望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座工坊,更是连接不同民族、传承技艺的重要纽带。

联盟的诞生

"我们要建立的不只是一个工坊,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沈砚秋对聚集的工匠们说,"在这里,中原的冶铁技艺、西域的皮革工艺、波斯的玻璃制造都能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顾长风站在一旁,默默支持着她的愿景:"砚秋的想法很有远见。工业联盟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军备制造能力,更能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设施建设

沈砚秋亲自规划了工坊联盟的布局:

功能分区:

- 冶铁区:锻造武器和农具

- 木工区:制作各类器械

- 皮革区:生产盔甲和皮具

- 陶器区:烧制器皿

- 研究区:改良工艺和材料

创新设计:

- 中央熔炉采用最新通风技术

- 各类工具标准化,便于共享

- 设立展示区,展示各国特色产品

跨国合作

工坊联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

中原工匠带来了先进的铁器制造技术

西域工匠展示了精湛的皮革工艺

波斯工匠传授了玻璃吹制技艺

游牧部落工匠贡献了马具制作经验

"在这里,没有主客之分,只有伙伴关系。"沈砚秋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技艺跨越国界,让友谊通过双手传递。"

标准化生产

为提高效率和质量,沈砚秋推行了标准化生产:

统一标准:

- 制定各类产品的尺寸标准

- 建立质量检验制度

- 记录工艺流程,便于传承

知识共享:

- 编制工艺手册

- 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

- 建立学徒制度,培养新一代工匠

技术创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