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茶路同行(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好,好。"掌柜的明显松了口气。
下午,沈行舟带着封样来到临江。他把封样打开,和客户手里的茶进行了对比,又用标准勺舀了一勺,放在白瓷盘里,让客户自己看、闻、尝。
"这是同一批次。"客户终于点头,"可能是我那天的水不一样。"
"没关系,"沈行舟微笑,"有疑问随时找我。我们的承诺是:让每一杯茶都和您看到的样一样。"
四
市场共拓计划的第一场标准发布会
傍晚,青娘和陆砚来到青州,准备第一场"城市伙伴"的标准发布会。会场不大,却坐满了人。青娘没有讲太多理论,她只讲了三个故事:
故事一:暴雨护茶
"那天,我们在雨里把鲜叶一箱箱搬进周转点,盖上雨布,架离地面。我们不是在救一次茶,而是在救一条路。"
故事二:一芽两叶
"这不是一个死板的规定,而是为了让每一片叶子都在最好的时候被采下。"
故事三:标准勺
"这把勺每天提醒我们:什么该采,什么不该采。它不只是一把勺,它是我们的信念。"
故事讲完,会场里响起了掌声。一位当地的名士站起来说:"我们愿意成为你们的'城市伙伴'。"
"谢谢。"青娘鞠躬,"我们会提供标准、培训和物料支持。让我们一起,把标准的温度带到更多的人心里。"
五
风险共担计划的第一笔互助款
晚上,青娘收到了周老的来信。信中说,西坡的一位茶农家里突发变故,无法参加本月的采摘。周老问是否可以动用风险基金的"互助款",帮助他渡过难关。
"可以。"青娘立刻回信,"按规定给予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安排他下个月做轻体力的工作,如验收点的辅助工作。"
她把这封信贴在"风险共担计划"的公告栏上,旁边写着:"互助不是施舍,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六
同行的意义:从"我"到"我们"
夜深了,青娘独自坐在青州的小客栈里。她翻开"茶路笔记",在最后一页写下:
"同行,不是一群人走同一条路,而是同一条路成就一群人。
我们要把'我'变成'我们',把'会做'变成'会教',把'卖茶'变成'卖标准'。"
她合上笔记,抬头看见窗外的月亮已经升得很高。月光如水,洒在陌生的街道上。青娘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而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七
尾声:把"同行"变成"同赢"
第二天一早,青娘回到青娘茶肆。她把"茶路同行计划"的四个子计划贴在了墙上,并在最下面写了一行字:
"让每一个人都不掉队,让每一杯茶都有温度。"
沈行舟、陆砚、阿福,还有闻讯赶来的赵老、王婶、李伯,都站在墙前。他们看着那些字,眼神里有光。
"青娘,"赵老说,"这条路,我们一起走。"
"好。"青娘点头,"一起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茶肆的门口,也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青娘站在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她知道,只要他们同行,就没有走不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