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茶路新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好。"陆砚应声而去。
阿福一边跑一边喊:"我去拿温度计和湿度计!"
风越刮越大,雨点开始落下。青娘和沈行舟冒着雨,把刚采下的鲜叶一箱箱搬进周转点,盖上雨布,架离地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温度25℃,湿度78%。"阿福一边读书一边记录。
"再开两台风扇,加强通风。"青娘说。
八
雨后的复盘:把"问题"变成"流程"
雨停在午后。青娘把大家召集到后院,做了一个15分钟的快速复盘。
"今天我们做得好的三件事:"青娘说,
1. 响应快:预案启动及时,没有造成鲜叶闷坏;
2. 数据化:现场记录了温度、湿度,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3. 协作顺:各岗位配合顺畅,没有出现推诿。
"需要改进的两件事:"她继续,
1. 周转点标识:需要增加明显的指引标识,避免紧急时找不到位置;
2. 设备备份:风扇和雨布数量不足,需要补充。
"改进措施:"青娘当场拍板,
1. 明天前完成所有周转点的标识张贴;
2. 立即采购一批风扇和加厚雨布,分配到各点;
3. 把"雨季应急清单"贴在每个周转点的显眼位置。
九
标准发布会的第一页:讲什么,怎么讲
傍晚,青娘在灯下修改"标准发布会"的PPT。她把第一页标题定为:"一杯干净的茶,背后是一套清晰的标准。"
内容结构如下:
1. 为什么:从梅雨断供到直采,我们为什么要做标准;
2. 是什么:一芽两叶、分级、验收、交付、售后的全链路标准;
3. 怎么做:SOP、抽检、封样、第三方检测的具体方法;
4. 有什么:稳定月单、客户权益、返利机制的实际案例;
5. 一起干:邀请合作伙伴加入,共建标准生态。
"我们不是在卖茶,"青娘在备注里写道,"我们是在卖一套可复制的方法。"
十
导师计划的第一课:把"经验"变成"工具"
阿福拿着"导师计划"的带教清单,认真地向新加入的两个年轻人讲解扫码、回单、异常处理的流程。
"记住,"阿福一本正经,"每一张回单都要拍照留档,每一个异常都要当天闭环。"
青娘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她知道,当经验变成工具,当工具变成习惯,这条路就真正走通了。
十一
夜深的对话: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夜深了,茶肆里安静下来。青娘和沈行舟并肩坐在后院的小凳上,望着远处的群山。
"青娘,"沈行舟轻声说,"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
"快吗?"青娘反问,"我们只是把该做的事提前做了。"
她顿了顿,又道:"路在脚下,心在远方。只要方向对,慢一点也没关系。"
沈行舟点头:"有你在,方向就不会错。"
青娘笑了笑:"有我们在,方向就不会错。"
十二
次日的清单:把"计划"变成"行动"
第二天一早,青娘把"次日行动清单"贴在墙上:
- 标准升级:完成水分活度仪的校准,发布"检测SOP v1.0";
- 产能优化:烘干房通风改造完工,进行一次试运行;
- 市场拓展:确定临江、青州、云州三地的发布会时间与场地;
- 人才培养:完成导师与学员的双向选择,发布"带教日历";
- 雨季应急:补充风扇和雨布,完成周转点标识张贴。
"各位,"青娘看着大家,"今天的每一个勾,都是明天的里程碑。"
"出发!"沈行舟、陆砚、阿福齐声应道。
阳光洒在茶肆的木牌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青娘站在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她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而这条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