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韧草承霜寒 密信启归途(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最新章节。
晨光熹微,秋霜在枯草上凝成细碎的冰晶。
祝英台推开客房的木门,冷风扑面,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看着后院劈好摆放整齐的柴火眼底闪过一丝不解。
手上的伤口已被银心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扎好,但每动一下,仍会传来阵阵刺痛。
她深吸一口寒气,挺直了因疲惫而微驼的背脊,走向院中的水缸。
梁母早已起身,沉默地坐在堂屋门内,手中做着针线。
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扫过院中那道忙碌的、略显单薄的身影。
她看着祝英台用未受伤的手背抹去额角的细汗,看着她和银心合力将最后一桶水倒入缸中。
看着她们主仆二人因连日的劳累脸色发黄的面容,却始终没有一句抱怨,更没有流露出半分退缩之意。
梁母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这并非她预想中高门贵女应有的反应——娇气、脆弱,受不得半点委屈,稍遇挫折便会知难而退。
然而,祝英台的沉默与坚持,像一株在寒霜中顽强生长的韧草,打破了她固有的认知。
这份坚韧,让她心生好感,但随即,一种更深的惋惜与决绝涌了上来。
……如此心性,若不是已…..她与伯儿定成就一段佳话。
可惜了,她是祝家女,是已定下婚约的马家未来妇。
这注定是一段孽缘,强求不得,否则,只会给这早已风雨飘摇的家带来灭顶之灾。
不是她心狠要斩断情丝,而是这不该属于梁家的福分,他们承受不起。
硬要沾染,只怕会招来更大的灾殃,害人害己。
早饭时,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
粥碗里的米粒几乎可以数清,野菜也只剩下些挑剩的粗梗。
梁母放下筷子,语气平淡地陈述了一个事实:“家中的米,撑不过三日了。”
梁山伯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猛地站起身:“娘,我……我这就去城里,看看能否卖些字画,或是寻个抄书的活计!”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梁母看了他一眼,未置可否,只淡淡道:“去吧。”
梁山伯带着四九,怀揣着几份自己觉得尚可的字画,匆匆赶往县城。
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
他一个无名书生,字画在市面上根本无人问津。
寻了几家书铺,询问抄书的活计,不是被人婉拒,便是报酬低得可怜,且需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奔波了一日,最终一无所获,拖着更加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甚至不敢直视母亲和祝英台的眼睛。
祝英台看着垂头丧气的梁山伯,心中那点微弱的希望之火,仿佛又被泼了一盆冷水。
她默默地将自己碗里所剩无几的粥拨了一些到银心碗里,低声道。
“你多吃些,今日辛苦了。”
银心眼圈一红,连忙推拒:“小姐,您自己……”
“我吃不下。”
祝英台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
更艰难的日子,如同窗外愈发凛冽的秋风,真实而残酷地降临在这个小小的院落。
夜深人静,梁母并未入睡。
她坐在油灯下,眉头紧锁。
家中存粮将尽,伯儿求职无门,那祝英台主仆虽沉默坚韧,但终究是两张需要吃饭的嘴。
长此以往,别说伯儿的前程,便是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更重要的是,她不能让这不清不楚的关系再持续下去,那如同悬在梁家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她起身,走到一个陈旧的木箱子前,打开锁,从最底层取出一张质地尚可的纸和一支保存完好的狼毫笔。
她并非不通文墨,只是寡居多年,早已疏于动笔。
此刻,她凝神静气,斟酌良久,终是落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