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韩国梨泰院踩踏惨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调查结果显示,惨剧发生在2022年10月29日晚10时15分左右。当时,该胡同的人流密度为每平方米7.72至8.39人,五分钟后增至每平方米8.06至9.40人。晚上10点25分,增加到每平方米9.07到10.74个。由于上面的人群不断往下挤,到晚上10点25分,数百人被一层层堆起来,压了10多米高。一共有158人在巷内死亡,196人受伤。
特别调查本部明确指出,事故因事发地属地政府、警方、消防部门等对防灾负有责任的机构未提前制定安全对策所致,相关机构在事发后也未按照相关法律和指南及时开展搜救工作。
4.3 法律追责:谁该为159条生命负责?
基于调查结果,韩国警方特别调查本部以涉嫌职务过失致死对警方、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和首尔交通公社等机构的24人立案,其中首尔龙山区区长和前龙山警察署署长等6人被拘捕,17人被直接移交检方,另有1人已死亡。
具体来说,涉嫌在事发前后预防不力的龙山区政府和警察厅干部4人、涉嫌删除万圣节事故风险报告的警察厅情报部门干部2人被批捕并移送检方,首尔警察厅厅长金光浩等其余17人也被送检,但未被捕。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首尔市长吴世勋、警察厅厅长尹熙根、首尔市地方警察委员会不予送检。
此外,调查本部还将涉嫌非法扩建的梨泰院汉密尔顿酒店代表贪污案、消防厅干部涉虚报中央应急控制团运营相关公文案移交至首尔警察厅重案组进行调查。
4.4 审判与判决:漫长的司法过程
2024年9月30日,首尔西部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首尔龙山区警察署前署长李林宰在足以预见事发的情况下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没有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部署警备机动队等措施,犯有业务过失致人死伤罪,判处三年监禁,但无需从事监狱劳动。
法院认为,李林宰在事故前后应对不力,本可以预见危险,却未采取预防措施,玩忽职守致人死伤罪名成立。检方还指控他在事后调查中就抵达事故现场时间撒谎,以掩盖自己应对不及时的事实,避免遭受更多批评。
然而,法院最终认定龙山区区长朴熙英等区政府官员无罪,理由是根据相关法规,他们没有义务就没有组织方的活动制定安全预案。
2024年10月17日,韩国首尔西部地方法院对首尔前警察厅长金光浩作出判决,裁定其职务过失杀人罪名不成立。法院解释称,首尔警察厅长只能依赖位于前线的龙山警察署的报告,无法具体掌握可能发生大规模人员伤亡事故或需要相关应对的情报。
法院承认,警方的应对不及民众期待,但仅凭检方提交的证据难以认定踩踏事故的发生或事态进一步升级与金光浩存在工作过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当天,与金光浩一同被起诉的两名前首尔警察厅警员也均被判无罪。
判决结果公布后,引发了遇难者家属的强烈不满。他们发表声明,称这是"放弃司法职能的欺骗性裁决",并敦促检方提起上诉。部分遇难者家属从本月15日起,一直在法院门前举行针对金光浩的"严惩接力呼吁"。
五、真相与谎言:调查中的争议与疑点
5.1 被删除的风险报告:关键证据的消失
调查发现,在梨泰院惨案发生前,警方内部曾有一份关于万圣节期间梨泰院人员聚集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警告文件。然而,事故发生后,有人销毁了这份上传到警察信息管理系统的报告书,甚至怂恿部门职员,删除他们电脑里面保存的报告原件。
郑某作为情报部门主管,曾下令删除这份关键报告。他声称:"原则上,上传到警察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后,是不留下报告书原件的,所以是按规定进行"。但私下里,他却暗示其他人这是上面授意删掉的,假装不存在这份报告。
这一发现引发了公众对警方内部是否存在掩盖行为的质疑。如果这份风险报告没有被删除,警方是否会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这是否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5.2 报警电话的谜团:79通还是11通?
关于事故发生前警方接到的报警电话数量,存在两种说法。韩国警察厅11月1日公开的资料显示,从梨泰院踩踏事故发生4小时前至事故发生,警方共接到11个报警电话。
然而,韩国SBS电视台1日报道指出,从10月29日晚6点到10点,警方接到的电话不只11通,共计79通。这一差异引发了公众对警方是否隐瞒了部分报警记录的质疑。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警方公布的11通报警电话中,有9次提到了"踩踏"风险。然而,警方仅出动了4次,其余均以"现场已有警员出动"搪塞过去。即使是这4次出动,警方也只是将现场人群简单疏散,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5.3 谁该为救援延迟负责?
调查发现,虽然距离梨泰院最近的消防署及急救队距事发地仅250米左右,且在接警2分钟后就派出救护车,但因为附近道路拥堵,阻碍救护车通行,救援工作几乎在接警一小时后才得以开展。
更令人震惊的是,韩国行政安全部灾害安全管理本部在10点48分才得到现场人流过大的报告,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33分钟。这意味着,高层决策者在事故发生后近半小时才得知情况,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
此外,有人质疑警方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据报道,龙山警察署前署长李林宰在事发当天虽然准确掌握了当时的情况,却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有警员报告拥挤后,他在10点就到达了绿沙坪站附近,而警察局离事发地只有130米,几分钟的路程。然而,他在街道上已经很拥挤的情况下选择坐车,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晚上11点5分才到达警察局。
5.4 各种猜测与谣言:事故原因的迷雾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各种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和谣言。有人拍摄到两名面具男在梨泰院的路面上洒类似油一样的液体,引发了人们的怀疑。
警方迅速将这两名男子逮捕调查,发现他们实际上洒的是酒,所在位置也并不是在事发区域。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于11月7日判定他们无嫌疑,以此结案。
接着,多人声称有一个戴着白色兔耳的男性在使劲喊着"推",导致拥挤发生。另一名黑色兔耳朵的男子饱受众人谴责。警方调查后发现,他早在事故发生前的21:55分就已经离开了梨泰院,搭乘首尔地铁6号线,晚上10:17从河井站出站,而踩踏事故发生在晚上10:15左右,他有足够的时间证明自己当时根本不在现场。
调查本部还表示,所谓事故发生时有头戴"兔子头带"者推前面的人,以及戴着"新娘面具"的人在地板上洒油等各种猜测都是毫无根据的。调查本部通过调查和对现场监控录像进行分析,确认了这些说法均不属实。
六、改革与反思:悲剧后的改变
6.1 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
梨泰院踩踏事故暴露了韩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严重缺陷。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开始推动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023年1月13日,韩国警察厅特别调查本部公布梨泰院踩踏事故调查结果的同一天,韩国行政安全部宣布了一系列预防人群聚集事故的措施,包括建立人流密集地区的实时监控系统、制定无主办方活动的安全管理指南、加强警察和消防部门的协同应对能力等。
2023年10月25日,首尔市政府在建国大学入口附近Kondae Flavour街举行了人流管制演习。演习将人群聚集情况分为"注意"、"警告"和"严重"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每平方米聚集3人、4人、5人。当达到不同阶段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尔市政府还宣布,将于2023年内安装909个人工智能(AI)人流监测系统监视器,防止惨案再度发生。该套系统于2023年万圣节前夕正式启用,能够通过分析监视器画面,自动测量监测地区的单位面积人数,发现人群拥挤时,将通报区政府灾难安全状况室、首尔市政府与警消单位。
6.2 《梨泰院特别法》的制定与波折
2024年5月2日,韩国国会表决通过《梨泰院特别法》,该法案旨在对2022年10月29日夜在首尔市梨泰院发生的严重踩踏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并从立法角度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该法案授权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对事故进行全面复核,包括调查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然而,前总 统 引西悦 以"违宪风险"为由行使否决权,导致法案陷入僵局。
引西悦 政府仅承诺优先补偿医疗费用,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这一态度遭到了遇难者家属和在野党的强烈批评,被指责为"冷血"。遗属控诉政府掩盖高层失职,包括警方预案缺失、现场指挥混乱。
6.3 里载明 政府的新承诺
2025年6月4日,里载明 在国会中央大厅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 统。在就职演说中,他明确表示将成立独立调查机构,彻底查明2014年"世越号"沉船事故和2022年"梨泰院踩踏事故"的真相,承诺追究政府责任并防止悲剧重演。
里载明 选择在就职首日提及这两起事故,被视为其巩固政治基础的关键举措。他强调,新政府将建立"从预警到救援"的全链条公共安全体系,包括增设社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强制要求大型活动主办方投保责任险等措施。
2025年7月16日,里载明 邀请了"世越号"沉船事故、梨泰院踩踏事件、五松地下通道事故及济州航空空难的207位遇难者家属参加"追思、慰问、治愈对话"活动,并代表韩国政府就这些重大灾难向遇难者家属正式道歉。
这是韩国政府首次就梨泰院踩踏事故和五松地下通道事故正式致歉。里载明 手持麦克风,神情凝重地表示:"作为国政最高负责人,我谨代表政府为未能尽到守护国民生命安全的责任正式道歉。"随后起身深鞠躬,他强调道歉虽无法挽回生命或消除创伤,但希望成为防止政府失职致国民伤亡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