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韩国梨泰院踩踏惨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这本该是年轻人狂欢的万圣节之夜,却变成了159个生命的"死亡坡"。在一条长45米、宽仅3.2米的狭窄小巷里,10万人的狂欢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人间惨剧。当人群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时,现场传来的不是欢快的尖叫,而是绝望的哀嚎。这是韩国自"世越号"沉船事故以来伤亡最惨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也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人祸"。
一、狂欢的序曲:死亡坡的前夕
1.1 节日的诱惑:疫情后的首个狂欢
2022年10月29日,韩国刚刚解除了户外强制口罩令,这个周末又恰逢万圣节前夕。被称为"新冠病毒一代"的年轻人终于可以将万圣节作为他们的第一个节日来庆祝。梨泰院作为首尔最着名的外国人聚集地,也是年轻人娱乐的天堂,自然成为了万圣节庆祝的首选地点。
当晚,约10万人涌向梨泰院,远超该区域的承载能力。这些年轻人大多是20多岁的大学生和上班族,他们精心打扮,准备在这个夜晚释放疫情期间积累的压抑情绪。据韩国警方统计,当晚梨泰院的人流量是平时的10倍以上。
1.2 危险的预警:被忽视的11次报警
然而,早在当晚6点34分,也就是踩踏事故发生前4小时,就已经有人预见到了这场灾难的可能性。第一个报警电话打到了韩国紧急报警系统112:"这里是进入梨泰院主街的路...汉密尔顿酒店的胡同里非常不安全,人下不去,一直有人涌上来,感觉会发生踩踏..."
随后的几个小时里,警方共接到了11次报警电话,其中9次明确提到了"踩踏"风险。这些报警电话的时间分别是:下午6:34、晚上8:09、8:33、8:53、9:00、9:02、9:07、9:10、9:51、10:00和10:11。报警者们焦急地描述着现场的危险状况:"人太多了,担心发生踩踏事故"、"人们在大街上跌倒,已经失控了危险"、"人太多了,快要被压死了"。
然而,警方的反应却令人失望。据韩国警察厅11月1日公布的信息,在这11次报警中,警方仅出动了4次,其余均以"现场已有警员出动"搪塞过去。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是这4次出动,警方也只是将现场人群简单疏散,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1.3 隐患的积累:狭窄巷道与监管缺失
梨泰院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是汉密尔顿酒店旁的一条狭窄小巷,这条巷子从梨泰院洞的世界美食街一直延伸到梨泰院地铁站1号出口。巷子长约45米,宽仅3.2米,坡度约为10度。事故发生的核心区域是其中长约5.7米的一段,面积仅约18平方米,而在这个狭小空间内,当时竟挤了300多人。
从地形上看,这段巷子是一个下坡路,一旦有人跌倒,后面的人群很难及时停下。巷子两侧是汉密尔顿酒店的后墙和酒吧、商店,没有其他出口,形成了一个"死亡陷阱"。当人群从地铁站涌出,与从主街出来的人以及排队进夜店的人混在一起时,狭窄的空间很快就被填满。
更重要的是,警方和地方政府在事前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据调查,事发当天梨泰院区域仅部署了137名警察,且多数警力用于禁毒而非人群管控。尽管警方预料到会有大量人群聚集,但没有制定针对无主办方活动的安全管理方案。
二、死亡的时刻:当狂欢变成噩梦
2.1 流体化现象:人群开始失控
晚上9点左右,梨泰院的人群已经达到了危险程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狭窄的巷子,出现了"人群流体化"现象——身处其中的人难以自主移动,只能随着人流的涌动而被动前进。
据一位幸存者回忆:"本来很正常地走着,突然来了很多人。前面的人往后挤,后面的人往前挤,我们被夹在中间。我已经快无法呼吸,双脚已经快离地了。"另一位目击者描述:"人群开始像水一样流动,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
晚上10点左右,巷子内的人流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米7.72至8.39人,远超安全阈值。五分钟后,密度增加到每平方米8.06至9.40人。到晚上10点25分,更是达到了每平方米9.07到10.74人。专家指出,当人群密度达到每平方米4人时,就已经很难移动;超过6人时,就会有因挤压导致呼吸困难的危险;而超过8人时,几乎可以肯定会发生严重的挤压事故。
2.2 致命的连锁反应: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晚上10点15分左右,灾难终于发生。据现场目击者称,不知从何时起,在坡路上方有推力,下坡方向的人群开始被推倒。前面的人跌倒后,后面的人也随着倒下,形成了"连续摔倒"的连锁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位澳大利亚幸存者内森回忆道:"有个路过哈密尔顿酒店旁小巷的人跌倒,尾随者依次倾倒,仿佛叠罗汉。"另一位20多岁的金某腿部受伤,他告诉记者:"晚上10点30分左右人群开始拥挤推搡,10点40分走在前面的人开始像多米诺一般倒下,堆叠了五六层人。"
在这18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300多人互相挤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体堆"。人们无法呼吸,无法移动,甚至无法呼救。一位被困在人群中的幸存者描述:"感觉像是几百斤的石头压着自己,双脚腾空,腿已经麻木手指动弹不得,我伸着脖子呼吸。"
2.3 求救与救援:在绝望中等待
当踩踏发生时,巷子里传出了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呼救声。消防部门在22时15分左右首次接到报警,称梨泰院站一条小巷里有人被困,需要救援。然而,由于现场过于拥挤,救援人员难以接近事故核心区域。
消防部门于22时43分发布了应对第一阶段命令,23时13分发布了应对第二阶段命令,23时50分发布应对第三阶段命令。这意味着,直到事故发生近一个半小时后,消防部门才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消防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有50多人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81人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他们立即对昏厥人员实施了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措施,并将伤者送往医院。然而,由于现场过于拥挤,救护车难以接近,许多伤者不得不在路边接受急救。
更令人心寒的是,据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救护车的红色警示灯下,一些旁观者仍在跳舞,旁边则是那些在生死之间挣扎的伤者。此外,还有俱乐部继续播放流行音乐,仿佛这不是一场灾难现场,而是另一个派对场所。
三、死亡名单:159个消逝的生命
3.1 伤亡统计:数字背后的悲剧
截至2022年10月31日上午6时,梨泰院踩踏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随后,一名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于2023年1月自杀身亡,被韩国行政安全部列为第159名遇难者。
在这些遇难者中,有98名女性,61名男性,女性占比高达61.6%。韩国安全专家协会会长李松圭分析称,以一人体重50公斤计算,如果有100个人,受困者至少承受5吨的重量,身材娇小纤瘦的女性被挤压后尤其危险。
遇难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多岁,其中包括6名中学生、8名军人和26名外国人。这意味着,这场灾难夺走的不仅是年轻人的生命,还有他们未完成的学业、事业和梦想。
3.2 中国公民遇难:四位年轻生命的终结
在这场悲剧中,有4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另有2名中国公民受轻伤。他们有的是来韩国留学的学生,有的是在韩国工作的年轻人,原本计划在这个万圣节之夜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事参赞邓琼介绍,事故发生后,中国驻韩使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邢海明大使连夜牵头成立工作组,与韩外交部、警察厅、消防厅、教育厅等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确认中国公民伤亡情况,要求韩方尽最大努力做好救治和善后工作。
3.3 家庭的破碎:无尽的悲痛与遗憾
每一个遇难者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安妍善告诉韩联社,她19岁的女儿与男友当晚去梨泰院约会,男友哭着打电话说,"她被一堆人压在下面一小时,他试图拉她出来,但拉不出来。"
一位母亲将儿子生前照片递给前来慰问的总统,颤抖着说:"他本应在今年大学毕业。"还有一位年轻女子哽咽着说,在哈密尔顿酒店附近和同伴走散后,一直没能取得联系,消防队和警方封锁事发现场,不许闲人进入,同伴至今不知下落。
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宣布从10月30日至11月5日晚24时为"国家哀悼期"。首尔龙山区被设为特别灾区,韩国总理韩德洙宣布降半旗,全国哀悼一周。
四、调查与追责:寻找真相的漫长道路
4.1 特别调查本部的成立与调查过程
2022年11月1日,也就是梨泰院惨案发生三天后,韩国警方成立了由501人组成的特别调查本部。这个庞大的调查团队用了74天时间,对首尔龙山区政府、龙山警察厅、首尔警察厅、龙山消防署所属公务员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过程中,警方问询了548名证人,分析了180个监控录像和社交媒体视频,并对遇难者和受伤者进行了尸检和血液检测。他们还在事故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和分析,重现了事故发生时的情景。
调查本部收集了611件物证、6521个通话记录等电子物证以及2部手机等超过7000件物证进行分析,并对事故发生地附近57个监控摄像头拍摄的78段录像、目击者提供的22段相关录像等在内的共计157段录像进行了仔细分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2 调查结果:系统性失职的"人祸"
2023年1月13日,韩国警察厅梨泰院事故特别调查本部公布了最终调查结果。调查本部认为,此次惨案是地方管辖自治团体和警察、消防等具有预防、应对灾难安全责任的机关没有制定事前安全对策或制定对策不当而引发的"人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