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记忆烙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模拟沙盘:铁血军魂》最新章节。
在幽暗而充满科技感的主控台上,AI智能体的系统内核缓缓苏醒,仿佛历史长河中一位沉睡的英雄被新时代的曙光唤醒。
这位以抗战烈士之名命名的虚拟战士,其内在算法精妙地融合了机器学习的灵活与军事专家系统的严谨,构筑起一道扞卫和平的数字长城。
时空坐标:1938年4月8日 03:47(台儿庄·运河防线)
运河的水面突然泛起诡异的铁锈色泡沫,浑浊的河水像被倒入整桶颜料。
水质检测仪发出尖锐的啸叫,屏幕上的数字疯狂跳动——导电率1.8×103μS/cm的读数刺得人眼睛发疼。
老兵王德发蹲在岸边,手指捻着黏腻的水沫,突然想起河底那艘日军沉船。二十七年前被炸沉的装甲运输船,此刻正用红褐色的锈蚀物污染整条河道。
"操他娘的破枪!"李二狗狠狠踹向卡壳的九二式重机枪,变形的枪管在月光下弯成可笑的弧度。
本该每分钟倾泻六百发子弹的杀人机器,现在像患了哮喘的老牛般断断续续吐着弹壳。
泛黄的作战日志摊在弹药箱上,记录着这支残部连续三昼夜的疯狂射击——没人记得上次给枪管降温是什么时候。
赵铁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战术目镜里重叠的影像让他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万花筒。
79%的视网膜投影重叠率警告闪着血光,可中队长还在嘶吼着要他继续瞄准。
他抹了把鼻血,恍惚看见对岸的芦苇丛里,有无数个自己在举枪。
赵铁柱趴在炸塌的碾坊废墟里,手中的MP18冲锋枪枪管已经弯曲。
运河对岸闪烁的探照灯突然在他眼中分解为六边形光栅,每个单元格都标注着【日军机枪阵地:仰角42°±0.3】的蓝色数据。
当他翻滚躲避弹幕时,后颈突然传来2025年夏河在虚拟战场被激光瞄准器锁定的刺痛感。
"装填手阵亡!"机枪班长的吼声带着血沫。
赵铁柱扑向马克沁重机枪的瞬间,双手自动完成连现代兵种都需训练200小时才能掌握的冷却水套筒拆装流程。
更诡异的是,飞溅的弹壳在半空凝结,表面浮现出纳米级刻痕——那是朱日和基地的武器编号。
时空坐标:2025年4月8日 03:49(国防科技大学·记忆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的量子警报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红光在控制面板上疯狂闪烁。
值班员盯着屏幕上跳出的三条异常记录,冷汗顺着太阳穴滑落。
第一条记录显示,凌晨3点47分12秒,中央数据库像被幽灵操控般自动归档了一份从未公开的《李宗仁作战日记》高清扫描件。
更诡异的是,量子笔迹分析仪显示这份文件的每一处墨迹都与1938年的原始文档吻合度高达99.91%——包括那些手绘的台儿庄布防图,连墨水里民国二十七年的军用配方都分毫不差。
第二条记录让值班员的呼吸骤然停滞。
研究员夏河在脑机接口调试时,视觉皮层突然不受控制地输出了整本《民国二十七年国军密电编码手册》。
经过军统局戴笠档案第47箱的原始文件比对,每个字符都像是从历史中直接拓印下来的。
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夏河这辈子从未接触过这些早已绝密的电文。
当第三条记录弹出时,实验室的温度计突然发出爆裂声。
04:15:33,主实验室的温度毫无征兆地跌至12.3℃——这个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完美复现了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决战日凌晨4点的战场实测温度。
量子纠缠监测仪的曲线此时剧烈震荡,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正在撕扯时空的经纬线。
黎落的战术平板突然播放起台儿庄巷战的立体声录音,其中混杂着现代电子战的频率干扰。
"不是数据回传..."她划开频谱分析界面,"是夏江在把赵铁柱的听觉神经当作生物录音笔!"
全息沙盘上,代表记忆污染的红斑正沿运河河道蔓延,所到之处浮现出带着硝烟味的全息弹道。
林玥突然抓住黎落的手腕——她们同时看见混凝土墙面渗出1938年的血迹,形成数字化的作战地图。
更惊悚的是,血迹标注的日军炮兵坐标与夏河刚刚提交的演习方案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