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你管这叫备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最新章节。

距离八月乡试仅剩一月有余。

魏源与赵恒相约,带着几样新得的珍品字帖,打算去探望正在闭关苦读的林昭。

二人心中都有些期待。

以林昭的才智,全力冲刺之下,这次乡试的解元之位,几乎是探囊取物。

然而,当他们推开林昭小院的门时,预想中那个埋首书山、奋笔疾书的场景,并未出现。

院内的石桌上,没有堆积如山的四书五经,也没有写满文章的稿纸。

取而代之的,是几叠被裁剪得整整齐齐、大小如掌心般的硬纸片。

林昭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柄小巧的刻刀和一把木尺,神情专注地在一张硬纸上划线、切割。

他的动作精准而稳定,仿佛不是在备考,而是在做什么精细的木工活。

“林老弟,你这是……”

赵恒一脸错愕,他拿起一张已经制成的卡片。

卡片正面用小楷写着“公羊、谷梁之辩”,背面则是几个关键词:“大一统”、“复仇”、“讥刺”。

字迹清晰,言简意赅。

“哦,赵大哥,老师,你们来了。”

林昭抬起头,将手里的刻刀放下,拿起一张卡片在指尖转了转,笑着解释道:

“孟老先生那本《春秋义理辨》博大精深,通读背诵,耗时耗力,效果也未必好。”

“我便将其中要点分门别类,制成这义理卡,一事一卡,一论一卡,便于随时取阅,反复记忆。”

赵恒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法子新奇。

可魏源却听得心头一跳。

他身为进士,深知治学之难。

一部经典,往往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浸淫才能融会贯通。

将一部四十万言的鸿篇巨制,化作上千张小小的卡片?

这已经不是读书了,这是在……重塑学问!

“这……这法子,当真记得牢靠?”魏源忍不住问道,这完全颠覆了他数十年的治学经验。

“记得更牢。”

林昭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死记硬背,记的是字句。而这样,记的是脉络和骨架。血肉可以随时填充,但骨架不能错。”

说着,他领着二人走入书房。

如果说院子里的景象只是让两人感到新奇,那书房墙壁上的东西,则让他们感到了彻头彻尾的震撼。

整整一面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桑皮纸。

纸上密密麻麻,最顶端用浓墨写着“今文经”“古文经”几个大字,往下则是数十个人名,每个名字都用细线连接,有的线条粗如指,有的细若游丝。

孟秋白的名字居于正中,从他那里延伸出七八条朱笔标注的细线,分别指向几个冷门学者。

每个人名旁,都密密麻麻地注着师承、交游、着作,甚至还有“好清谈”“厌浮华”之类的私人评语。

赵恒盯着那张图看了半晌,眉头越皱越紧。

他指着图上几个关键节点,试探着问:“这些人……都是朝中大儒?你这是在……梳理他们的关系?”

“不错。”

林昭用一根细木杆,点着图上的一个个人名。

“科举,考的不仅是学问,更是人情世故。文章做得再好,不合主考官的胃口,也是白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