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这些根本不是人!"

"叶伽将军在哪里?西域远征军呢?"

"为什么汉军会攻打贵霜?"

残余的贵霜守军陷入绝望。他们想不明白,明明叶伽将军带着五万大军出征西域,为何汉军会从西域方向杀来。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们心头:

"难道..."

"叶伽将军的五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个可能,守军们面如死灰。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贵霜名将叶伽不仅折损了帝国精锐,更为国家招来如此强大的敌人。

"快撤退!"

"必须把这个消息传回王都!"

"叶伽葬送了五万勇士,还引来了汉军进攻!"

早已丧失斗志的守军开始四散奔逃。刘耕的征西大军乘势展开 ** ,整个边境小镇血流成河。指挥将领曹操下令外围轻骑兵张弓搭箭,将所有逃兵尽数射杀,不留一个活口。

残阳如血,溃逃的守军被逐一剿灭,这座边境小城终于插上了大汉的旗幡。

“好!此乃征伐贵霜之首功!”曹操按剑立于城头,战袍被风卷得猎猎作响,“传令三军——此地便是吞并贵霜的粮秣大营!”

将士们的欢呼声中,长安宫阙内的刘耕正凝视着悬浮在半空的金色舆图。当代表曹操的赤色旌旗在边境定格时,年轻的 ** 嘴角微扬。征西大将军果然不负所托,这柄利剑出鞘首战,便劈开了贵霜帝国的国门。

指尖轻点,舆图上的斑驳小镇突然泛起波纹。没人注意到,在骑兵们刻意制造的尘土掩护下,青石地基正从泥土中自行生长。不过半日,崭新的城寨已替代了原本的土墙——雕花门楣上“镇西都护府”五个鎏金大字赫然在目。

“陛下真乃神人也!”曹操抚摸着粮仓里突然盈满的粟米,连酒樽倾覆都未察觉。那些凭空出现的粮垛让他想起泰山封禅时的祥云,或许当今天子本就是...

突然腕间玉符闪动,打断了曹操的思绪。此刻未央宫深处,刘耕正凝视着几乎要冲破虚空的资源洪流。自车书混一十七州以来,各郡县的铜铁、粮帛通过那张金色网络日夜奔涌而来,在系统面板上堆叠成璀璨的星河。

“宣荀彧、诸葛亮。”年轻的 ** 抬手划过虚空,无数光点随着他的动作汇成九条咆哮的金龙。

天下归一,统筹调度之事需得能臣专掌。

刘耕帐下现有两位旷世治世之才——王佐荀彧与卧龙诸葛亮,此二人堪称三国百余年来内政之首。大汉帝国内政疑难可询荀彧、孔明,外务纷争则交由曹操、周瑜定夺,可谓精英荟萃,尽在掌握。

诏令既出,王越立遣精锐剑士将尚在官署理政的二人迎入宫中。见高坐龙椅的刘耕,二人肃整衣冠行大礼。在其心中,这位秦皇已堪比上古尧舜圣君。入殿时二人早已揣度圣意,默契呈上预备多时的奏章。

"陛下!"

"自山河一统以来,各州复兴如火如荼。仰赖陛下文韬武略,今岁赋税较往年激增,实为盛世之兆!"

刘耕凝视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粮食以石计量,各州收支精确至毫厘。这份堪比后世数据报表的奏章,唯此二人能匠心独运。交州作为龙兴之地,粮产更是冠绝十七州。

"妙极!"

刘耕拍案赞叹,"文若、孔明真乃朕之股肱!"

阶下二人闻言热泪盈眶,伏地长拜。御座上, ** 的目光仍流连于那些跃动的数字——那是整个帝国跳动的脉搏。

凭借第一批开垦的农田与新落成的广州港,如今交州的粮食产量已跃居大汉十七州之首。

紧随其后的夷洲更被刘耕钦点为"天下粮仓",星罗棋布的农田为朝廷贡献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储备。

在物资清单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荀彧统计的幽州矿产——该州商业重镇贡献的黄金竟占帝国总量的七成。由甄氏、糜氏联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如今已将七成资源尽数纳入朝廷掌控。

面对如此充沛的金属矿藏,木材资源反倒显得无足轻重。深谙生态平衡之道的刘耕,始终严格控制着林木采伐的规模。

当看到资源面板上跃动的天文数字时,刘耕的指尖微微发颤。自穿越以来,这是首次实现资源的正向积累。昔日逐鹿中原时,每笔物资还未焐热便要立即投入战场,而此刻整个帝国的资源尽在掌握。

百万雄师枕戈待旦,巍巍大汉已成当世最强帝国。审阅完荀彧的奏章,端坐龙椅的刘耕陷入沉思:这些与日俱增的资源,必须转化为帝国腾飞的燃料。

作为"帝国系统"的持有者,他眼中看到的不仅是数字,更是铸就钢铁洪流的兵甲、连接九州的道路、点亮文明的学堂......

【刘耕摩挲着玉玺,仿佛触及到即将喷薄而出的时代脉搏。纵使四海归一,这位穿越者的野心仍在燃烧——他要将每粒金沙都铸成推动帝国前进的齿轮,让大汉的威名响彻寰宇。

刘耕深知,若要建立不世功勋,超越历代明君,眼下取得的成就不过沧海一粟。唯有开疆拓土,方能铸就亘古未有之伟业。

放眼寰宇,若要缔造前所未有的宏图霸业,不妨以征服天下为志。然当前汉室虽拥百万铁骑,足以横扫当世三大帝国,却难撑起全球疆域。细究其弊,根源在于人丁稀薄——区区亿万子民,纵使遍布四海,亦如滴水入沙。

忆及后世,神州沃土育养十四亿黎民尚显宽裕,而今幅员辽阔的汉土竟至"十里不见炊烟"之境。纵有系统神力开辟万顷良田,郡县村落仍显星散。昔日汉室鼎盛时不过五千万人口,今虽倍增,较之理想国度的六至八亿规模,仍如杯水车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