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天下赋税一律改为十取其一,百姓仅需缴纳十分之一!"

"另增设商税与重要关隘的通行税!"

此言一出,诸葛亮神色骤变。

国税乃国之根基,新君即位虽可酌情减赋,然此番税率下调过甚,长此以往恐致国库空虚。

诸葛亮眉峰紧蹙,急声谏道:"陛下三思!此策恐致财税锐减!"

阶前的刘耕却成竹在胸。这套赋税体系实乃后世集古今智慧所成,单是商税一项便足以充盈国库。天下商贾趋利如鹜,除已归附的甄糜二族,尚有诸多世家大族可资征敛。

"孔明尽管颁令。"刘耕拂袖道,"商税定其利五成。抗税者禁绝营商,抄没家产。凡违令者,俱依此例!"

见天子如此决断,诸葛亮忆及这位新君屡创奇迹,遂不再多言,躬身领命而去。

待其退下,刘耕转而凝视着眼前浮现的系统光幕。赋税之事不足萦怀,待首月税银入库,自见分晓。

此时诸葛亮已携抄录多份的税令来到城楼告示处。随着朱红大印重重落下,新政檄文即刻快马传檄十七州。围观百姓纷纷聚拢,争睹新政内容。

(四海归一之卷将启,寰宇征伐在即,此间故事暂且终章。)

四大帝国风云录

当诸葛亮将最后一张告示贴在城门时,新税法已如星火燎原般传遍大汉疆域。挤在告示前的百姓们说得唾沫横飞,都想知道这纸新政会如何改变他们的生计。

民众围观新政告示

"这上面说的是什么?"

"看着像是赋税新规!"

"新皇登基就颁布税法了?"

"让一让,快让我瞧瞧!"

听说皇榜贴着税收新规,百姓们争先恐后涌向布告栏。乱世终结后,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生计问题。如今四海归一,百姓都对这位建立大秦的刘耕陛下充满敬意。

当人群聚集时,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缓步上前解读:

"即日起......废除田赋!其余赋税按三十税一征收......"

"增设商税与关税!"

"皇恩浩荡啊!!!"

老者读到最后一个字时,突然热泪盈眶地跪地高呼。围观百姓都震撼得说不出话。东汉末年以来,沉重的赋税像大山般压得人喘不过气。虽明说三十税一,实际往往要交出一半收成,让人生不如死。

谁曾想新皇登基就颁布如此仁政?免除田赋意味着百姓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长安城的民众自发聚集,朝着那座白玉般的皇宫方向跪拜——那里住着他们敬若神明的君主,那位仁德无双的前朝皇子。

"陛下圣明!!"

"皇恩浩荡!!"

" ** !!万 ** !!"

欢呼声响彻街巷。百姓们由衷崇敬这位秦皇。民间开始传颂刘耕的功业,认为其政绩堪比汉高祖、武帝,开疆拓土更有过之。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除已归顺的甄、糜两家外,各地商贾世家都盯着新税法眉头紧锁:

"商税竟要抽五成利润?!"

"这分明是明抢啊!"

"为何农税如此微薄?!"

"简直有失公允!"

几位商贾世家代表驻足告示牌前愤然 ** 。

这些逐利之徒视财如命,触及利益如同剜心。抱怨声未落,数道锐利目光已将其笼罩。

告示牌两侧近卫军虎视眈眈,那位小家主顿觉脊背发凉。若其言辞涉及对刘耕不敬,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咕——"

商贾腿软跪地,连连告饶。待军士未加追究,方仓皇遁走。

各地商帮反应如出一辙:

"秦皇此乃明抢!"

"半数年利充公,断难接受!"

刘耕新政虽得民心,却激起商界反弹。然 ** 早洞悉大势:天下一统后,商路畅通无险,稳赚已成定局。

有远见者已率先纳税,发现虽缴半利,但因:

- 再无亏蚀之虞

- 新修官道省时

- 往返频次倍增

最终获利反超从前。

观望者见有利可图,纷纷效仿。多数赴幽州商都采办物资,转售牟利。

无论何时,商业利润的主要受益者始终是糜家和甄家两大氏族,而作为这两大世家实际掌控者的刘耕,自然成为最大获利者。在先行商队的示范效应下,其余商贾纷纷紧随其后加入贸易网络。部分心怀侥幸的商人初尝甜头后企图逃税,次日整个商界便传遍了该家族被连夜剿灭的消息。

杀一儆百的策略自古便是最有效的威慑手段。这个典型案例让天下商贾顿时肃然,对秦皇新颁布的商事法令也转为积极拥护。时光流转之间,在刘耕的治理下,大汉帝国正以惊人速度蓬勃发展。

一个月后......

即将展开四大帝国篇章。

"陛下!陛下!"手持月度税册的诸葛亮难掩激动,声音响彻大殿,"本月税收数额简直超乎想象!"

面对失态的谋臣,刘耕只是含笑示意其平复心绪。可目睹惊人税收数据的诸葛亮根本无法平静——在取消核心农业税的情况下,仅凭新增的商业关税,国库收入竟暴增数倍之多。

刘耕对这般结果早有预料。纵观历史,商贾群体才是真正的纳税主力。如今通过商业税收体系,财富正从商人阶层源源不断流向国库。如此卓越的政绩,让诸葛亮对这位君主彻底心悦诚服。汇报完毕后,这位重臣立即返回户部继续处理持续飙升的税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