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综武:入职六扇门,救下东方不败》最新章节。

在大明武林中,日月神教是一个庞大的存在。

而五岳剑派合并后,嵩山派自认为能与日月神教平起平坐。

但嵩山派的统一只是表面,实际上是由左冷禅一人施压,迫使其他四派不得不承认嵩山为五岳之首,尊他为盟主。

表面上恭敬服从,关键时刻却无人响应,左冷禅对此十分头疼。

对付刘正风,正是为了让其他四派认清形势。

因此,曹命出手救刘正风,实际上是站在战略层面与左冷禅对抗。

曲洋和莫大都不敢轻举妄动,各自有自己的考虑。

曲洋其实也想像刘正风一样退出江湖。

他是日月神教的长老,但只是闲职,根本调动不了人手。

以他的武功,最多只能救下刘正风一人,保全刘家老小却力不从心。

莫大若要出手,更是谨慎。

曲洋尚且能在危急时相助,莫大却只能暗中行动。

莫大作为衡山派的掌门,心中充满了忧虑。

他若公然支持刘正风,就会失去道德高地。

刘正风与曲洋的交情,已经让衡山派处于不利地位。

作为门派的代表,莫大不能因一人之私而损害衡山派的根本。

然而,刘正风毕竟是他的师弟,莫大也不忍心看着他遭遇不幸。

在刘正风金盆洗手之际,莫大不远千里而来,内心期盼着仪式能够顺利进行。

当有人救下了刘正风,莫大不愿久留,便拉起胡琴,示意之后便悄然离去。

刘正风这时才意识到师兄也来到了刘家大院:“我与师兄在音律上常有不同意见,不喜欢他的性格。

但在我遇到危险时,师兄还是来了。”

刘正风没有责怪莫大没有及时出手。

他明白,自己的家是他的家,而衡山派对莫大来说也同样是家。

如果他因为刘正风而出手,嵩山派可能会借机对衡山派发难,造成更大的危机。

刘正风向曹命表示感谢:“多亏曹大人相助,我刘正风绝不会忘记这份恩情。”他决定跟随曹命前往京城。

曲洋出现并询问曹命:“曹大人,您为何要找一个说书先生?”曹命回答说:“我在京城开了一家茶楼,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想来想去,是缺少一个说书唱曲的人。”曲洋感到惊讶:“随便找个说书的不是更简单吗?为何要自找麻烦?”曹命反问:“普通的说书人,有刘师叔这样的武艺吗?”

刘正风听到曹命评价自己的武功,并不生气。

毕竟曹命的实力明显在他之上。

曲洋却觉得有些好笑:“你请刘贤弟去说书,是因为看中他的武艺?”曹命点头:“也可以这么说。

前几天我在京城遭遇刺杀,原本请来的说书人都吓跑了,不敢再来了。”

追命在一旁听着,感到哭笑不得。

他远道而来,竟然是为了给曹命找一个会武功的说书人。

曹命甚至动用了东厂的力量,与嵩山派闹翻。

曹命再次邀请刘正风:“刘师叔既然打算洗手不干,不如来我的茶楼说书,我会给你满意的报酬。”刘正风苦笑:“曹大人救了我全家的命,既然如此,我去你的茶楼说书又有何不可?”他心里清楚,衡山派已经无法保护他了。

虽然他不认为自己与曲洋的交往是背叛,但在他人眼中,他就是理亏的一方。

能够保护他的,只有朝廷和官府的人,而曹命正是这样的人。

刘正风对曲洋提议:“曲兄,何不与我同赴京城?”曲洋则询问曹命:“曹大人,可愿接纳我这样的江湖人士?”曹命稍显意外,但考虑到自己曾收留东方不败,再多一个江湖长老也无妨,何况曲洋自有其价值,遂点头同意。

追命质疑曹命的行为,曹命则以东厂身份回应,强调自己的行动无需六扇门操心。

曹命的决心坚定不移,追命对此感到愤怒,认为曹命的立场变化无常。

曹正醇对曹命的行为感到极度愤怒,原本以为曹命离开京城是为了处理要事,却发现他只是请了衡山派的刘老三到茶楼讲故事。

曹正醇对曹命的不满情绪高涨。

曹命在京城遭遇不明身份的刺客袭击,却未告知曹正醇便逃离,这让曹正醇深感忧虑。

京城是曹正醇和东厂的根基,竟有人敢在此地行刺,曹正醇怎能不慌?他无法在京城之外采取行动,东厂的势力尚未扩展至此。

尽管得知正德皇帝派六扇门四大名捕保护曹命,曹正醇仍认为他们不足以保护曹命。

曹正醇焦虑不安,甚至考虑动用东厂力量寻找曹命。

曹命归来后,带回的消息让曹正醇更加愤怒,他恨不得立即严厉惩戒这个不争气的侄儿。

曹命最终还是抑制了自己的怒气,毕竟曹命是他的亲侄子。

此时,曹命递给刘正风两份手稿,计划让刘正风在茶楼里讲述这些故事。

虽然江湖中人大多不看重说书,但衡山派并无此成见。

衡山派的“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是门派的三大绝技之一,由一位早年卖艺的前辈所创,将戏法融入武学,使得招式变化无穷。

刘正风本人口才了得,也懂得说书的技巧,能够将许多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他没想到曹命会亲自准备故事让他来讲。

这两篇故事分别名为《斗穹传》和《悍刀行》。

刘正风先读了《斗穹传》,初读时点头称赞,但随后轻轻摇头,认为故事虽新奇有趣,但有些部分不足,角色过于善良,形象单薄,配角难以让人记住。

他认为,如果讲给普通人听,或许还算是个好故事。

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

曹命准备的这两本说书故事,是他根据多年阅读小说的记忆删改后的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