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想到这些歌谣出自父亲昔日对手诸葛川之手,曹丕实在不解父亲曹操的用意。

若换成他,

绝不会公开聆听敌手创作的作品。

若传扬出去,他曹丕颜面何存?

半个时辰后,

反复吟唱数遍的歌谣声渐渐停歇。

书房内,曹操睁眼望向面前惴惴不安的曹丕,眼底掠过一丝失望。

"子桓!"

"方才乐师与军师演唱的歌谣,你以为如何?"

"诸葛川所作的《将军令》,你可曾读过?"

曹操说着举起一张纸,正是他亲笔抄录的《将军令·男儿行》。

"或者说——"

"在你眼中,诸葛川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摸不准父亲心思的曹丕谨慎答道:"父亲,诸葛川写的《问天下谁是英雄》《定军山》《精忠报国》等歌词虽气势磅礴..."

"但终究是市井俚曲,难入高雅之堂。"

"至于《将军令·男儿行》此诗,足见此子嗜杀成性,绝非善类。"

"物以类聚,可见刘备也不过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他只能如此作答——

毕竟,

绝不可能当着父亲的面,盛赞那个让曹操屡战屡败的对手。

否则,

若触怒父亲,他的世子之位恐将更加岌岌可危。

烛光摇曳间,

曹操的手指在诗稿上轻轻叩击。

曹操见曹丕对诸葛川出言贬损,怎会不知他这是在刻意逢迎。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对这个儿子愈发感到失望。

虽心有不甘,但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已别无选择。

长子曹昂战死宛城,最聪慧肖似的曹冲早夭而亡,曹植书生意气难当大任,曹彰虽然勇猛却过于刚烈,缺乏仁厚之心。

"子桓,你只道这几首俚俗之歌难入大雅之堂,却不知这等豪迈之作本就不是唱给那些脑满肠肥的达官贵人听的!"

"这是边关将士的战歌,是浴血将军的壮曲!"

"虽为俚歌,实乃军中战鼓!"

"出征之际,全军高唱此等战歌,胜过千言万语的激励。"

"至于诸葛川那首《将军令》......"

"呵呵,为父自愧不如啊!"

"若说关中之战败于诸葛川的谋略,那么这首《将军令》问世,为父在文采上也被他比下去了!"

"子桓!"

"倘若有朝一日为父不在了,你还以这般心态对待诸葛川......"

"只怕迟早要栽大跟头!"

"我会在诸葛川手上吃亏?!"

书房里,曹丕听到父亲的告诫,神色为之一怔。

他承认诸葛川确有过人之处——毕竟是在不久前的关中大战中数度战胜父亲的人物。

但要他曹丕打心底里敬佩此人......

嗬,还差得远呢。

关中战事的失利,并非父亲曹操才能不及诸葛川。

这个诸葛川最初籍籍无名,潜伏在暗处谋划,才在曹阳城(将军城)突袭得手,打了父亲一个措手不及。

待父亲重整旗鼓之时,战机已然错失,导致后续战局接连失利。

如今局势不同。

诸葛川既已名扬天下,再想如关中之战那般轻易击溃朝廷大军,恐怕难上加难。

只要谨慎应对。

这诸葛川并非不可战胜。

细细想来。

以曹丕之见,诸葛川的真实才干,至多与当年被父亲处决的陈宫相仿,都是依靠奇谋诡计建立功业!

曹丕深信,只要自己稳守阵营,步步为营,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思及此处......

曹丕面上仍保持着恭谨神色,向父亲躬身道:"父亲教诲极是!"

"孩儿定当谨记于心。"

曹操将长子这番作态看在眼里。知子莫若父,曹丕言辞间的敷衍之意,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只是......

对这个儿子也不好过分苛责。

实在是因为丕儿心思太过细腻敏感。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引发他诸多揣测。

有时......

曹操甚至不禁困惑......

在这个儿子心中,究竟是将自己视为君王,还是父亲?

"唉!"

曹操轻叹一声,开口道:

"子桓!"

"关中战败的影响正在显现,淮汝地区的世家和北境公孙氏开始蠢蠢欲动!"

"哼!"

"莫非他们以为,我曹操在关中折损些许兵力,就奈何不了他们了?"

"这两个地方,你择一处前去坐镇,权当历练。"

曹操对曹丕提出两个选择,未被选中的任务将由曹彰承担。

诸葛川的出现让曹操感到紧迫,他意识到必须尽快培养继承人。他担心自己若有闪失,曹丕、曹彰等人难以守住基业。

现在,是时候布局未来了。

他决定让儿子们外放历练,而非继续留在许都。

说完,曹操凝视曹丕,等待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