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什么?!燕王答应和亲了?!丘力居猛然起身,激动得语无伦次。

麋竺含笑确认:正是。婚期已定,不日将迎公主入宫。

恭贺大王!帐内贵族们纷纷拱手道喜。

同喜同喜!丘力居满面红光。

待众人平静,麋竺压低声音道:那些遇害使者,实为有人蓄意破坏两家联姻。

难楼怒拍桌案:果然有人在捣鬼!

苏仆延冷哼:看来有人眼红咱们找了个好女婿啊!

乌延敏锐追问:麋大人,可查出幕后 ** ?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从容自若的麋竺。

迎着帐内众人的目光,麋竺坦然答道:"不错,我们已查明幕后 ** 。"

丘力居搁下酒樽沉声问道:"还请麋大人明示。"

"右北平太守公孙瓒。"麋竺直言不讳,"他派白马义从伪装马匪,截杀两地使节。"

"好个公孙瓒!"难楼怒摔酒盏,"定要叫他血债血偿!"

乌延敏锐追问:"燕王殿下有何打算?"

麋竺摇头苦笑:"纵使上奏朝廷,公孙瓒也必矢口否认。眼下缺乏实证,难以指证他破坏和亲。"

"今日且不谈这些扫兴事。"丘力居笑着举杯,"说说喜庆的婚仪筹备吧。"

乌延会意附和:"正是!该商议娜塔公主与燕王大婚的细节了。"

帐中众人纷纷响应:"美酒肥羊,正当尽欢!"

当务之急是促成这桩婚事。只要燕王成为乌桓女婿,草原诸部便不足为惧。至于公孙瓒——待婚事落定,自会让他领教乌桓儿郎的怒火。燕王不便出手,可乌桓与公孙瓒从无交情!

大帐内,乌桓贵族们正殷勤招待燕国使臣麋竺,言语间不断试探燕王的态度。众人盼能知晓燕王喜好,借机进献珍宝以增进与乌桓部族的情谊。

麋竺望着这些平日执掌生杀大权的贵族此刻卑躬屈膝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傲然。燕王的威仪竟令这群豺狼般的权贵化作温驯羔羊。

这位使臣始终保持谦和姿态,既传达燕王接纳乌桓的诚意,又申明愿将其视若汉室子民。虽【娜塔公主】无缘王妃之位,但将获封夫人身份,绝不相负,请诸位大人宽心。

丘力居与众贵族闻言,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他们本就不敢肖想侧妃之位,能得王宫主母身份已属意外之喜。依照汉室礼法,宗室藩王迎娶异族为正妃确非易事。

在乌桓贵族看来,娜塔能获封夫人之位,足见燕王对其部族的重视。即便无缘正妃,想必也能独得恩宠。他们为公主精心遴选的五名绝色侍女,皆是从数十万部众中千挑万选而出,更接受过特殊 ** 。

这些贵族暗自盘算,若族中女子能得燕王青睐,整个幽州都将成为乌桓的坚实后盾。丘力居等人随后与使臣详细商洽和亲细则,直至破晓时分,这场宾主尽欢的宴席方告落幕。

晨光微露时,麋竺在丘力居及众贵族的簇拥下启程返回蓟城。数百精甲护卫的队伍中满载着乌桓贵族馈赠的厚礼。丘力居特意备下献给燕王的贡品托使团转呈,又私下将珍贵私藏赠予麋竺,盼其能在燕王面前为乌桓美言。

蓟城王宫永宁殿内,茶香氤氲。刘凤执壶烹茶,麋竺正襟危坐详述乌桓之行。从王庭会谈细节到呈上的礼单,事无巨细皆如实禀报。燕国律令森严:官员受赠需登记上报,经查验后由上官统一处置。暗中受贿者,当以重罪论处。

这套明暗 ** 的监察之法,是刘凤融合古今制定的方略。既容官吏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收益,又以黑衣卫暗查杜绝贪墨。治下至今尚未出现重大 ** 案件。

"子仲且将那些金银珠宝留着吧。"刘凤推过茶盏笑道,"至于丘力居进献的数万牲畜,朕自会遣文若处置。卿先休沐数日,再以迎亲使身份赴乌桓接回娜塔公主。回礼须显燕国气度——文房珍玩、奇巧物件皆可,唯军械粮草不在其列。"

子仲,你且给丘力居他们带去一个喜讯:孤王欲在草原上兴建一座新城,专供与各部族牧民互市交易之用。

草原牧民再不必忧心牲畜销路,从此牛羊马匹皆有去处。

想来乌桓贵族们听闻此事,定会欣然应允吧?

自然,子仲你也得从他们身上多榨些油水——横竖不必花钱,不要白不要。

麋竺闻言露出精明的笑意,将杯中热茶一饮而尽,拍胸高声道:"主公放心,谈判之事臣十拿九稳。您交代的任务,臣必办得滴水不漏。"

刘凤执壶为他续茶,赞许道:"子仲经商之才,孤向来倚重。乌桓此番和亲,必藏私心。"

"切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如此,何必与他们客气?幽州尚缺粮草,若得其百万牲畜,百姓饥馑可解。议价时,务必将牛羊马匹尽数讨来!"

麋竺拱手禀报:"据臣所知,草原牲畜冬日多冻毙,于牧民反成累赘。他们巴不得用牲口换我幽州物资。"

议罢,麋竺起身行礼:"若无事,臣先行告退。"

刘凤颔首:"有劳子仲。"

待麋竺离去,殿内独剩刘凤一人。想起乌桓人谄媚之态,不由冷笑摇头。

幽州边境,乌桓王丘力居与一众部落首领的心思,刘凤早已揣摩得七八分透彻。这些草原贵族妄想借他之力谋取利益,殊不知他亦将计就计,要借乌桓铁骑为铺路石。说到底,不过是场各怀鬼胎的交易罢了。

此刻的场景,倒像草原上常见的狼与鹰争食——狼群盯着鹰爪下的腐肉,苍鹰却盘算着借狼群惊起地下的野兔。所幸他握着史册未载的底牌,能够预判乌桓部落终将湮灭的宿命,才不至于在这博弈中落了下乘。

案几上的茶汤腾起袅袅白雾,映得他眼底精光闪烁。史笔如铁,这个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部族,不出二十年便会消融在汉家烟尘里。如今又有他暗中操弄,这消亡的进程怕是要来得更迅疾些。

自然,他并非要行那赶尽杀绝之事。这些游牧之民若能归化汉家,日后便是耕种陇亩的黔首,背诵诗书的学子。就像当年匈奴残部归顺,如今不也安安分分地做着汉家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