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鲜儿改命记6(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最新章节。

她握了握缝在衣角里的几块银元,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活下去,带着这一家人,在这乱世里活下去。

哈尔滨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冬月,北风就卷着雪沫子,刮在人脸上像小刀子割。

道外区这处赁来的小院,墙薄窗破,即便整天烧着炕,屋里也存不住多少热气。一家人挤在唯一暖和的里屋,呵出的气都带着白雾。

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带来的银钱虽还有些,但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物价一天三涨,谁也不知道要在这冰城躲到什么时候。张金贵急得嘴角起泡,想出去找点营生,可这人生地不熟,满街都是逃难来的,哪有那么容易。

“爹,娘,”鲜儿看着日渐消沉的一家人,开了口,“俺琢磨着,咱还有点本钱,不如在附近支个小摊,卖点热乎吃食。这南来北往逃难的人多,总要吃饭。咱不求赚大钱,能糊口就行。”

李氏搂着粮儿,唉声叹气:“这能行吗?咱外地人,别让人欺负了。”

“试试看吧,”鲜儿语气平静,“总比干坐着强。”

张金贵想了想,也确实没别的路子,便点了头。鲜儿拿出些钱,让张金贵去置办了些简单的家伙事——一个旧铁皮桶改成的炉子,一口小铁锅,几张歪歪扭扭的矮桌和条凳。她又凭着前世在关东各地奔波时尝过的味道,和面、调馅,做了些山东人拿手的棒子面饼子和杂烩汤。汤里没什么好料,不过是些便宜的下水、萝卜、白菜,但舍得放盐和辣椒,热乎乎的一大碗,在这冻死人的天气里,闻着就勾人馋虫。

摊子就支在离住处不远的街口,挂了个简陋的木牌,写上“张记热汤”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第一天开张,鲜儿系着粗布围裙,站在呼呼冒白气的汤锅后,看着街上行色匆匆、面带菜色的人群,心里也没底。

“热汤!热饼子!”她学着旁边摊贩的样,清了清嗓子,喊了一声,声音不大,带着点山东口音。

许是那热腾腾的蒸汽和食物朴实的香味吸引了饥肠辘辘的路人,很快就有几个穿着破旧棉袄的汉子围了过来。鲜儿手脚麻利地盛汤、拿饼子,收钱找钱,脸上没什么表情,动作却利索。

“嘿,这汤味儿正!辣乎乎的,驱寒!”一个汉子吸溜着喝了一大口,赞道。

“饼子也实在。”另一个附和。

小小的摊子,竟也慢慢有了些人气。鲜儿话不多,但算账清楚,给的分量也足,渐渐的,有了些回头客。张金贵负责采买和打杂,李氏身子好些时,也帮着洗刷碗筷。粮儿则乖乖坐在摊子后边的小马扎上,不吵不闹,只是偶尔用那双清澈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一天下来,竟也赚了些铜板,虽不多,但足够一家人当天的嚼谷,还能略有盈余。张金贵数着那些带着油渍的铜钱,脸上多日来的阴霾总算散开了一些:“鲜儿,还是你有主意。”

鲜儿没说话,只是默默擦洗着锅灶。她的手在冷水里冻得通红,心里却盘算着明天要多备些什么料。活下去,在这陌生的城市里,用这最微末的营生,先扎下根来。

哈尔滨的局势同样不稳。街上时常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巡逻,气氛压抑。关于前线战事的消息真真假假,传得人心惶惶。鲜儿在摊子上,听着南来北往的食客压低声音交谈,零碎地拼凑着信息。奉天丢了,吉林危殆,日军还在往北推进……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她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传武在奉军里,他此刻会在哪里?是在抵抗,还是已经……她不敢深想。只能把所有的焦虑和担忧,都化作忙碌的动力。她把小摊打理得越发整洁,汤饼的味道也尽力维持着水准,甚至还在汤里偷偷加些提鲜的山菌粉——那是她从放牛沟带出来的少量存货之一。

一天傍晚,收摊比平时晚了些。鲜儿正低头收拾碗筷,忽然听到一阵急促杂乱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她抬头望去,只见一队穿着灰布军装、浑身带着尘土和倦意的士兵,默不作声地从街口经过。队伍很长,许多人都带着伤,绷带上渗着暗红的血迹,眼神空洞麻木。

是撤退下来的部队。

鲜儿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目光急切地在那些疲惫不堪的脸上搜寻。没有,没有那张熟悉的面孔。她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庆幸,只觉得胸口堵得厉害。

“鲜儿姐,”粮儿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边,轻轻拉住她的袖子,小声说,“回家吧,俺冷。”

鲜儿回过神,看着粮儿被冻得发红的小脸,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头的纷乱。“好,回家。”她拉起粮儿冰凉的手,推起收拾好的家什车,步履沉重地朝着那个狭小的院落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