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破晓之光(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爱情六十四封》最新章节。
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连知了的鸣叫都带着几分慵懒的倦意。学期即将结束,校园里弥漫着期末考试前的紧张气息,但也夹杂着对即将到来的暑假的期待。
陈平坐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批改着学生的期末论文。他的目光不时飘向窗外,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自从那次雨中的谈话后,他与刘欢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平衡状态——既不越界,也不疏远,就像夏日午后恰到好处的阳光,温暖而不灼人。
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研究组例会。陈平特意提前结束了会议,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准备期末考试。当其他学生陆续离开后,刘欢却留了下来。
“教授,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她问道,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平点头:“当然,请坐。”
刘欢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信封,放在桌上推给陈平:“这是下学期的导师更换申请表,我已经签好字了。王教授也同意接收我。”
陈平的心猛地一沉。虽然他早知道这一天会来,但当真面对时,还是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他拿起信封,却没有立即打开。
“你确定这是最好的决定吗?”他问,声音比自己预期的要沙哑。
刘欢直视他的眼睛:“这是唯一能让那些谣言彻底平息的方法。而且...”她停顿了一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平等的身份相处,而不是师生。”
陈平沉默了片刻,最终在导师意见栏签下了“同意”二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谢谢您,”刘欢轻声说,眼中既有失落也有希望,“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是的,一个新的开始。”陈平重复道,心中五味杂陈。
暑假开始了,校园一下子空荡了许多。陈平原本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新书《周易与现代人生哲学》,却发现自己的心思完全无法集中。刘欢的身影总是不请自来地闯入他的脑海,带着她那明亮的眼睛和智慧的笑容。
七月中旬的一天,陈平接到一个学术会议的邀请,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他原本想推辞,但想到可以借此散心,最终还是接受了邀请。
让他意外的是,在会议的嘉宾名单上,他看到了刘欢的名字。她以独立研究者的身份提交了一篇论文,并被会议接收了。
会议第一天,陈平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从后门悄悄进入会场。他找到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下,目光却在人群中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了她。刘欢坐在前排,正专注地听着发言。她穿了一套专业的西装套裙,头发挽成了一个优雅的发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但当发言者讲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时,她眼中闪现的那种兴奋光芒,还是那个他熟悉的女孩。
茶歇时间,陈平故意避开人群,走到露台上欣赏山庄的美景。夏日的避暑山庄绿树成荫,湖面上荷花盛开,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
“教授?是您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平转身,看见刘欢站在不远处,手中端着两杯咖啡,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刘欢?真巧。”陈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不是巧合,”刘欢走上前,递给他一杯咖啡,“我看到参会名单上有您的名字,就猜您可能会来这个露台。您总是喜欢安静的地方。”
陈平接过咖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如此了解他的习惯,仿佛他们已经相识多年。
“你的发言在什么时候?”他问,抿了一口咖啡,发现正是他喜欢的口味——不加糖,少许奶。
“明天下午。”刘欢的眼睛亮了起来,“正好是关于大有卦的阐释,特别是六五爻‘厥孚交如,威如,吉’。我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希望不会让您失望。”
“我相信一定会很精彩。”陈平真诚地说。
就在这时,几个与会学者也来到露台。看到陈平和刘欢在一起,他们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陈平立刻感到一阵不适,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刘欢注意到了这个细微的动作,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一些:“我应该回去了,还要准备明天的发言。”
陈平点头,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矛盾和自责。
第二天下午,刘欢的发言被安排在一个能容纳百余人的中型会议室。陈平提前到达,选择了一个靠后的位置。让他惊讶的是,会议室很快坐满了人,甚至还有不少人站在后面。
刘欢走上讲台时,显得镇定自若。她打开PPT,开始了发言。陈平很快就发现,她的论文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仅观点新颖,论证严谨,而且表达流畅自信,完全不像一个学术新人的表现。
她提出,“厥孚交如”不仅意味着以诚信待人,还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交融;“威如”也不是简单的威严,而是内在道德力量的自然外显。只有当二者完美结合时,才能达到“吉”的状态。
“在大有卦的丰盛时期,”刘欢总结道,“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如何持有。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控制他人,而在于赢得他人的心悦诚服;真正的爱情不在于占有对方,而在于相互成就和尊重。”
发言结束后,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提问环节,刘欢应对自如,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幽默感。陈平看着她,心中充满了骄傲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最后一个提问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刘女士,您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我好奇的是,这些见解是否与您的个人经历有关?特别是关于爱情与尊重的那部分?”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欢身上。陈平感到自己的手心出汗,为她捏了一把汗。
刘欢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所有的学术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研究者个人的视角和体验。但我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应当超越个人局限,触及普遍真理。正如《周易》本身,它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共通的体验和智慧。”
这个回答既坦诚又得体,再次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