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蒙学燎原!稚子开智撼山河(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成皇:开始暴打皇子》最新章节。
“图画入蒙学,已是亵渎圣贤!竟还以匠作、农耕之术充塞其间,将商贾算计之物堂皇入书!长此以往,圣贤微言大义何在?礼义廉耻何存?”宋濂痛心疾首,拐杖重重顿地,“此乃断我华夏文脉根基之毒!岭南王…这是要毁我千年教化啊!”
“宋老所言极是!”一名中年儒生接口,眼中闪动着别样的光,“王爷受奸佞蛊惑,行此谬政。我等饱读诗书,岂能坐视?当联名上书,直谏王府!更要让王爷亲眼看看,此等邪书教出来的,是何等不知礼数的顽童!”
启明蒙学堂的操场上,一场精心策划的“考校”猝不及防地降临。宋濂为首的数名老儒,在几名本地官员的陪同下(其中几人眼神闪烁),堵住了刚刚放学的孩童。方晴将孩子们护在身后,警惕地看着这群来者不善的儒生。
“女流之辈,也敢妄称师表?”宋濂看也不看方晴,目光锐利如刀,直刺她身后一个穿着打补丁衣衫、却眼神明亮的男孩,“你,过来!老夫且问你,可知‘忠孝’二字何解?”
男孩有些紧张,但在方晴鼓励的目光下,挺起胸膛大声回答:“阿爹在军器监打铁,王爷说那是为岭南造甲胄兵器,护佑乡亲,就是‘忠’!我娘生病,我每日下学劈柴担水,照顾娘亲,就是‘孝’!” 质朴无华,却字字砸在人心坎上。
宋濂老脸一僵,这答案虽无引经据典,却无可辩驳。旁边一名儒生立刻抢问另一个女孩:“哼!巧言令色!那你说说,‘君子远庖厨’,何解?莫非尔等整日与工匠、庖厨为伍,便不是君子了?”
女孩眨着大眼睛,毫不怯场:“先生说,格致院的大匠造出水车,让旱地变良田,养活千万人,就是大君子!学堂的厨娘张婆婆,煮的粥救了隔壁饿晕的王爷爷,也是君子!躲在屋子里只会说‘远庖厨’的人,才不是真君子!” 伶牙俐齿,竟暗含机锋!
“放肆!”宋濂身旁一个官员模样的中年男子(正是暗中撺掇儒生发难之人)勃然作色,指着方晴和孩子们,“强词夺理!目无尊长!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学生?这就是岭南蒙学的成果?简直是一群不知礼数的…”
“够了!”
冰冷的声音如同寒泉,瞬间冻结了场中所有的嘈杂。陈锋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人群之外,玄衣如墨,缓步而来。他身后跟着铁鹰和数名亲卫,无形的威压让喧嚣的儒生们瞬间噤若寒蝉。那官员脸色唰地变得惨白。
陈锋没看那官员,目光扫过宋濂等老儒,最终落在那些挺直小胸膛的蒙童身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暖意。“礼数?”他声音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礼,在稚子纯孝之心,在稚子明辨是非之能!数日前,城西老匠王铁锤病倒,其孙年方九岁,凭蒙学所识之字,看懂药铺方剂;凭蒙学所习数算,购药分毫不差!此非礼?此非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目光陡然锐利,如鹰隼般锁住人群中几个试图悄悄后退的京城探子面孔:“尔等所恃‘礼数’,可曾让田垄间的农夫多收一斗谷?可曾让工坊里的匠人多锻一片甲?可曾让岭南稚童,能读家书、算米粮、知家国?” 一连三问,如同重锤,砸得宋濂等老儒面色青白,哑口无言。那几个探子更是如芒在背,冷汗瞬间浸透内衫。
陈锋不再理会他们,俯身从一个男孩手中接过他的小木板,上面用石膏笔歪歪扭扭画着一座冒着烟的炉子,旁边写着“父”、“铁”、“好”三个字。他指尖拂过那稚嫩的笔迹,声音传遍寂静的操场,清晰无比:“传本王令:自即日起,岭南各州县,增建蒙学堂三百所!凡适龄童子,无论男女,无论出身,皆可入学!本王要这岭南大地,处处闻读书声!”
岭南的秋风裹挟着稻谷的醇香和工坊的铁腥气,吹过首府新城鳞次栉比的屋宇。在那些新落成的蒙学堂里,稚嫩的童音齐声诵读着《岭南蒙学第一册》的句子,清越而充满生机:
“水车转,禾苗青;高炉立,铁骨成!识文字,明数理;勤耕读,报家国!”
琅琅书声穿透院墙,飘向远方。首府最高档酒楼“望江阁”的临窗雅座内,几名商人打扮的京城探子面无人色。他们面前摊开的密报上,墨迹淋漓,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岭南蒙学已成燎原之势!其书图文并茂,直指百工农商之实务,童子习之,数月即可识字算数,明晓稼穑工技之理!王府更颁‘师范’新制,广训女流及寒门子弟为蒙师,所费甚廉而成效奇速!长此以往,岭南万民皆可为王耳目、王臂膀!此非刀兵之祸,乃釜底抽薪、绝户之计!其害…更甚八十万铁骑!”
笔锋在此戛然而止,一滴浓墨狠狠砸在“绝户之计”四字上,如同探子心头滴落的绝望。窗外,蒙学堂的读书声随风入耳,字字清晰,声声震魂。探子握笔的手剧烈颤抖,再无法落下一个字。他仿佛看到无数识文断字、明理精工的岭南新血,正从那些简陋的学堂中走出,汇成一股比钢铁洪流更汹涌、更无孔不入的滔天巨浪,即将席卷并彻底淹没那个沉疴遍地、暮气沉沉的大周王朝。
稚子开蒙,惊雷无声!
陈锋颁行图文蒙学,以农工百艺为基,首府州学老儒斥为“断文脉根基之毒”;
商路暗流涌动,《岭南蒙学第一册》成禁书,苍梧关吏惊见贩夫走卒争相抢购;
师范生方晴执笔授课,石膏板书演算农工实务,窗外探子窥见稚子明理,胆裂心寒;
大儒宋濂携众发难,蒙童以“父忠母孝” 质朴之言,驳倒“君子远庖厨”迂腐之论;
陈锋亲临震慑,斥老儒“尔等礼数,可曾多收一斗谷?”,当场下令增建蒙学三百所;
琅琅书声化无形惊雷,京城密报颤笔疾书:“此乃绝户之计,更甚八十万铁骑!”
岭南智慧火种已燃,他日燎原,焚尽九重宫阙愚民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