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星星落进社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周远调出全球神经肽研究论坛的页面:“看,医学团队已经基于‘眼睛’的神经肽开发出新型抑制剂。下周就能进入临床试验。”

直播进行到一小时,观看人数突破百万。小安的声音有些发颤:“谢谢大家……你们的愿望,‘眼睛’都收到了。”

突然,大屏幕闪过一道蓝光。那是“眼睛”传递的影像:矿化阶梯上,无数发光的神经束汇聚成一条光河,流向热泉口。光河中,浮现出老姐妹坐在公园长椅上的画面——她们的腿好了,正笑着数菊花。

广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欢呼。王奶奶捂着嘴哭:“是真的……她真的站起来了!”

第四届 深渊的回应:我们从未离开

深夜,林昭、苏晚、周远和小安挤在实验室看直播回放。

“你们看这个。”林昭暂停画面,“光河里还有别的东西。”

放大后,影像清晰起来:九千年前的古人划着木筏,把贝壳沉进海里;三百年前,水手在航海日志里画下“会发光的深渊”;二十年前,苏念和陈月在阶梯上采集样本……

“这是‘眼睛’在展示记忆的脉络。”苏晚轻声道,“从古人到现在,我们的记忆从未断过。”

周远调出环球资源的最新动向:“他们放弃了攻击APP,转而资助反对‘深渊记忆’的言论。说这是‘伪科学’‘过度浪漫化’。”

“随他们说。”小安晃着小腿,“反正大家的愿望都实现了!王奶奶的老姐妹能走路了,我同学的妈妈说睡眠变好了……”

林昭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笑了:“祖父当年说,‘深渊会用最古老的方式回应’。现在看来,最古老的方式,是让我们学会相信——相信记忆,相信彼此,相信那些看似遥远的联结,其实一直都在。”

苏晚摸了摸胸前的挂坠:“外婆,你看到了吗?我们的故事,成了星星,落进了社区,落进了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

尾声:星星会长大

一周后,“深渊记忆”APP下载量突破千万。

小安在更新日志里写道:“今天收到一条特别愿望——有个小朋友许愿‘想和‘眼睛’说说话’。我们把他的声音录下来,转换成次声波传给了热泉口。‘眼睛’回应了一段振动,像妈妈的怀抱。”

评论区炸开了:

“我也想试试!”

“原来和深渊说话,这么温暖。”

“小朋友,‘眼睛’说它听到了哦!”

林昭在实验室收到新样本:是社区孩子们用陶土捏的“阶梯”模型。每个模型里都埋着纸条,写着愿望。

苏晚把模型摆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陶土的纹路里,仿佛有荧光在流动。

周远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开始泛黄。他想起父亲的话:“小远,有些守护,不是扛着枪冲在前面,是让每个路过的人,都愿意停下来,看看这片风景。”

此刻,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眼睛”的脑状组织泛着柔和的光。矿化阶梯上,新的神经束正在生长,像无数条发光的丝线,连接着深海与人间的每一颗心。

九千年前的古人许愿丰收,

三百年前的水手许愿平安,

今天的我们,

许愿记忆不灭,

许愿爱与希望,

生生不息。

(第三百六十六章完)

注:本章以“全民参与守护”为核心,通过社区科普、愿望APP、直播互动等生活化场景,将深渊记忆从“科学命题”转化为“大众情感联结”。小安的APP成长线、王奶奶老姐妹的愿望实现、医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共同诠释“传承”的终极意义——记忆不仅是被守护的对象,更是连接代际、治愈当下的力量。结尾“陶土模型”“发光神经束”的意象,既呼应“星星落进社区”的温暖,又为后续“全民共创记忆”的展开埋下轻盈的期待,符合连载文“有温度、有共鸣、有延续”的作者沟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