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星海的对课(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苏老师,这个给你。”男孩递过来一枚发光的水母标本,“这是我们海洋里的‘信使’,能带着我们的问候,去地球。”
苏晚接过标本,水母的触须轻轻颤动,发出微弱的星轨频率——那是汐星的孩子们在说“谢谢”。
她又拿出汐星种子结的星子,放在男孩手心里:“这是地球的礼物,种在你们的海洋里,会长出会唱歌的珊瑚。”
五、星轨的“共鸣”
下课的时候,汐星的意识传来消息:“孩子们想和你一起,给地球的孩子们写回信。”
苏晚跟着汐星的孩子们来到珊瑚礁后的沙滩。
汐星的孩子们用触须蘸着海水,在沙滩上画星轨——不是汐星的,是地球的。他们画了椰林湾的沙滩,画了双星海洋学校的教室,画了扎羊角辫的女孩举着贝壳。
“苏老师,这是给地球孩子的信。”男孩指着沙滩上的画,“告诉他们,汐星的星星,也想和他们一起玩。”
苏晚的眼睛湿了。她蹲下来,用手指在沙滩上添了几笔——画了逐光号的帆,画了汐星种子的嫩叶,画了自己笑着挥手的样子。
汐星的孩子们围过来,用触须碰了碰她的手。他们的皮肤带着淡蓝的光,像地球海洋里的发光水母,像汐星母星的晨雾,像两个文明,轻轻碰了碰彼此的指尖。
尾声
返航时,逐光号穿过汐星的星门。
苏晚望着窗外的星海,手里攥着汐星孩子们送的水母标本。标本的触须还在颤动,发出地球鲸鱼的歌声——那是汐星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给地球的回应。
林深递过来一杯热可可:“汐星的意识说,要把你们的‘对课’写成星轨故事,传给整个宇宙。”
苏晚笑了。她望着越来越近的地球,望着海面上泛起的淡蓝光——那是汐星的种子在发芽,是孩子们的笑声在传递,是两个文明的“对课”,永远的开始。
回到双星学校时,孩子们围过来,举着画满星轨的纸:“苏老师,汐星的孩子们给你写信了吗?”
苏晚蹲下来,拿出水母标本:“写了。他们说,下次要来地球,看你们的贝壳墙。”
孩子们发出欢呼。小夏抱着投影仪,把汐星孩子们的画投在沙滩上——画里有地球的沙滩,有双星学校的教室,有两个文明的孩子,手拉手,一起看星星。
苏晚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轻声说:“妈,你看。我们做到了。”
海浪声传来,像母亲的回答,像汐星的问候,像两个文明的孩子们,一起唱的《星尘谣》。
本章完
【本章亮点】
“对课”的仪式感:将苏晚与汐星孩子的互动写成“上课”,用“贝壳礼物”“星轨画”“水母标本”串联,让“连接”变成具体的“分享”,温暖又有童趣;
细节的“双向性”:汐星孩子的淡蓝皮肤、发光水母,地球孩子的贝壳画、星轨歌词,两个文明的“不同”里藏着“相同”——都对星星、对海洋、对彼此充满好奇;
情感的“闭环”:苏晚带着母亲的愿望而来,带着汐星孩子的回信回去,母亲的“想见汐星家人”,变成了“两个文明的孩子们手拉手”,完成跨代际的“传承”;
伏笔的“延续”:汐星种子发芽、水母标本的歌声、孩子们的“对课”,既呼应上一章的“双星课堂”,又为后续“宇宙文明交流”埋下新的起点。
下一章预告:苏晚带着汐星孩子们的回信回到地球,双星学校的“星轨课”成了全球网红。林深研发出“星轨信使”——能将地球的声音传到宇宙的装置。苏晚和孩子们一起,用贝壳、歌声、星图,给宇宙里的其他文明写“地球的信”……
(放下笔,望着窗外的海浪——那是汐星的“回信”,也是故事的“新对课”。)
—— 致所有相信“文明会相遇”的你,海洋的故事,永远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