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第319章色素密码与族群史诗(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正文

“声呐显示,前方300米处有高强度生物荧光。”林深盯着屏幕,指尖在操作台上划出弧线,“能量波动符合大王乌贼族群聚集的特征——陈博士说,这里可能是它们的‘家族领地’。”

潜艇的探照灯调暗至与深海同频的频闪模式,周川抱着小蓝(充电海蛞蝓)凑过来:“所以…我们是要当‘偷窥’的?”

“是‘观察’。”苏念纠正,手里的全新生物色谱仪正在预热,“陈博士在进化观测区布置了隐形摄像头,但野生族群的活动更复杂,需要近距离记录。”

泡泡的触须在控制台跳跃:“已开启被动声学监测,屏蔽所有机械噪音。祝各位…好运。”

潜艇缓缓驶入一片由热液喷口沉积物形成的“平原”,四周的火山岩泛着暗红与墨黑交织的纹路。突然,林深的瞳孔微微收缩——屏幕上,数十道巨大的阴影正从不同方向游来,它们的身体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灰色,触腕间流转着细碎的荧光斑点。

一、色素斑纹:刻在皮肤上的族谱

“看它们的花纹!”苏念的声音带着兴奋,“每只乌贼的色素斑块形状、位置都不一样!”

林深调出生物特征比对程序,屏幕上立刻弹出数据:

编号A-01:背部主斑呈扇形,边缘有放射状细纹;

编号A-02:腹部有三条平行横纹,与A-01的扇形斑有73%重合;

编号B-07:斑纹呈螺旋状,与A系差异显着…

“这是…家族标识?”周川瞪大眼睛,“就像人类的姓氏?”

“更复杂。”林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大王乌贼的色素细胞由数千个独立色素囊组成,每个囊的收缩频率受神经控制。它们的斑纹不是随机的,而是基因编码的‘家族徽章’——母系遗传的基底斑纹,加上个体发育时的随机变异,形成独特的‘身份证’。”

正说着,一只体长近30米的雌性乌贼游近潜艇。它的背部主斑是罕见的菱形,边缘镶嵌着金色荧光点。小蓝突然从周川怀里探出触须,轻轻触碰观察窗——它的蓝光与雌乌贼的金斑产生了微弱的共振。

“它在打招呼!”泡泡翻译道,“雌乌贼说:‘陌生的小生命,欢迎来到我们的海域。’”

“小蓝的野生同类在回应它!”周川激动得声音发颤,“它的基因里还保留着对同类的感应!”

苏念的色谱仪发出蜂鸣:“检测到小蓝的共生菌活性激增——它在分泌与野生海蛞蝓相同的荧光物质!”

林深快速记录:“实验体的基因记忆被激活了。野生环境的‘同类信号’,比人工干预更有效。”

二、幼崽课堂:生存技能的代际传承

潜艇继续靠近,一群拇指大小的幼年乌贼从岩缝里钻出来。它们浑身半透明,斑纹尚未完全显现,像会发光的小幽灵。

“那是幼崽!”苏念的眼睛发亮,“它们在…排队?”

镜头拉近,二十多只小乌贼正用触腕勾住彼此的吸盘,排成一条歪歪扭扭的队伍,跟着一只体长15米的雄性乌贼游动。雄乌贼的斑纹是粗犷的闪电状,每游一步,触腕就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卷曲、伸展、快速抖动。

“它在教学。”林深调出行为分析图,“看幼崽的触腕——它们在模仿!第一只幼崽学会了卷曲,第二只开始练习伸展,第三只…在尝试抖动频率!”

周川凑过来:“像幼儿园排队做课间操…”

“更严格。”苏念的显微镜对准幼崽的神经节,“幼崽的触腕神经突触正在快速发育,模仿动作能强化神经连接——这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预演’。”

突然,雄乌贼停下动作,触腕猛地拍向一块凸起的岩石。一只藏在暗处的发光鱿鱼被震飞出来,幼崽们立刻散开,又迅速聚拢成更紧密的队形。

“这是…防捕食演练?”林深心跳加速,“雄乌贼在模拟天敌袭击,训练幼崽的应急反应!”

泡泡的翻译器里传来雄乌贼的低频信号:“记住,弱小不是错,但麻木是。”

三、族群危机:暗流中的守护

观测持续到黄昏(热液喷口的周期性降温期),意外发生了。

声呐突然发出刺耳鸣叫,屏幕上的生物荧光大面积熄灭——一股强烈的上升流裹挟着泥沙涌来,能见度骤降至五米。

“是海底滑坡!”陈博士的声音从通讯屏炸响,“观测区东南方出现裂隙,可能引发局部海啸!”

林深猛地攥紧扶手:“幼崽们在哪?”

“在岩缝区!”苏念调出最后定位,“但上升流会冲散它们的队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