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声音的密码(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四、珊瑚的回应

他们在斐济海域做了试验。

当声波信号传入海水,潜水器里的摄像头记录下了奇迹——珊瑚的触手慢慢张开,荧光变得更亮,水中的pH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成功了!”小夏盯着仪器,“珊瑚自己分泌碱化酶,pH值从7.8回到了8.1!”

小棠看着眼前的珊瑚礁,想起爷爷当年的话:“大海是有记忆的。你对它好,它会加倍还给你。”

这时,翻译器传来大虫子的回音——是一段复杂的声波,像一首歌。小棠翻译出来,是:“谢谢你们,让我的孩子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织工的课堂

回到少年科学院,小棠开设了“声音的密码”课程。

她教孩子们用声呐设备记录海洋生物的信号,用翻译器解读这些“语言”。小夏的团队甚至开发出了“生物聊天软件”,能让人类与珊瑚、鱼群“对话”。

“老师,珊瑚说它喜欢这首歌!”一个小朋友举着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珊瑚的声波图谱。

小棠笑着点头:“那我们每天都给它放这首歌吧。”

王雪带着女儿走进来,手里捧着王强的矿工帽:“你爷爷要是看见,一定会说,这是大海的回应。”

林深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小棠给孩子们上课。阳光穿过窗户,照在她的贝壳项链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她在教孩子们,如何与大海对话。”林深说。

“不。”王雪摇头,“她在教孩子们,如何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六、永恒的回响

深夜,小棠坐在实验室的屋顶,望着漫天星斗。翻译器放在膝盖上,屏幕上显示着斐济海域的实时画面——珊瑚礁的荧光连成一片,像海底的星河。

“大虫子,”她对着翻译器轻声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让生命自己学会解决。”

翻译器传来回音,是大虫子熟悉的“嗡嗡”声,像一首温柔的歌。

小棠望着远处的海面。月光下,海浪轻拍着沙滩,仿佛在应和着星星的旋律。

“我们的使命,”她轻声说,“是让每一片海洋,都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本章完)

扩写说明

问题升级:从“塑料污染”转向“海洋酸化”,紧扣全球环境热点,展现“生命织锦”计划的持续性。

科学深度:详细描写“碱化酶”的基因来源、导入珊瑚的过程,以及“声音密码”的技术逻辑,增强科学严谨性。

代际传承:小棠从“解决问题”到“教别人解决问题”,通过课程、学生参与,体现“传承不是复制,是赋能”。

冲突与和解:引入渔业部长的质疑,用数据与生物信号回应,展现环保议题的复杂性,以及“用生命的语言沟通”的力量。

意象闭环:贝壳项链、翻译器、矿工帽等细节贯穿始终,呼应“王强→林深→小棠”的传承链,强化情感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