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酶的旅行(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就在争议平息时,“深海清道夫”号又收到了大虫子的信号。

“它在说什么?”小棠盯着翻译器。

“它在邀请我们去更深处。”林深的声音带着震撼,“坐标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米。”

挑战者深渊,人类从未到达过的深度。

“蛟龙-XXX”号载着团队下潜。深度表跳到米时,舱内的气压声像在敲鼓。

探照灯亮起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海底的景象让他们震撼——这里不是预想中的荒芜,而是一片“发光的森林”。巨大的发光水母像悬浮的灯笼,管蠕虫的触须上挂着发光的孢子,还有各种奇特的生物,身体透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而在这一切的中心,是一株巨大的、像水晶一样的生物。它的身体由无数发光的晶体组成,触须上挂着微小的塑料颗粒——那些颗粒正在被晶体慢慢分解。

“这是……”小棠的声音发颤,“塑料降解者?”

“是深渊的新生命。”苏念的声音带着敬畏,“大虫子说,这是它用‘小棠一号’的基因,结合深渊的环境,演化出的新物种。它们能分解更深海的塑料,甚至是金属微粒。”

大虫子的触须轻轻触碰那株水晶生物。晶体发出柔和的光,将周围的塑料颗粒分解成无害的粒子。

“它在说,”小棠的翻译器传来声音,“这是生命的礼物,要传给所有需要的人。”

五、织工的延续

回到少年科学院,小棠举办了“深海酶的旅行”成果展。

展厅里,摆放着“小棠一号”的菌液样本、分解后的塑料黏液、还有挑战者深渊的水晶生物晶体。孩子们围着展台,睁大眼睛问:“姐姐,这个酶能治好大海吗?”

“能。”小棠摸着他们的头,“只要我们一起努力。”

王雪带着女儿走进来,手里捧着王强的矿工帽:“你爷爷要是看见,一定会说,这是大海的回报。”

林深站在展厅尽头,看着小棠给孩子们讲解。阳光穿过窗户,照在她的贝壳项链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她在延续爷爷的使命。”王雪轻声说。

“不。”林深摇头,“她在创造新的使命。生命织锦的每一根丝线,都在传递希望。”

六、永恒的使命

深夜,小棠坐在实验室的屋顶,望着漫天星斗。翻译器放在膝盖上,屏幕上显示着挑战者深渊的实时画面——水晶生物正在分解塑料,发光的水母围绕在它身边,像一场无声的庆典。

“大虫子,”她对着翻译器轻声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我们,生命的意义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学会与问题共生。”

翻译器传来回音,是大虫子熟悉的“嗡嗡”声。

小棠望着远处的海面。月光下,海浪轻拍着沙滩,仿佛在应和着星星的旋律。

“我们的使命,”她轻声说,“是让每一片海洋,都能重新唱歌。”

(本章完)

扩写说明

问题导向:以“塑料污染”这一现实痛点为核心,用“小棠一号”酶的诞生与投放,展现“生命织锦”计划的实际价值,增强故事的代入感。

科学细节:详细描述PET塑料分解酶的基因来源、培育过程、安全测试,以及挑战者深渊新物种的演化,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代际传承:小棠从“接收者”成长为“领导者”,用爷爷的矿工帽、翻译器等细节,串联起王强→林深→小棠的传承链。

全球影响:引入跨国企业的质疑,用数据与生物信号回应,体现环保议题的复杂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力量。

希望意象:以“挑战者深渊的水晶生物”“成果展的孩子”等场景,将环保升华为“生命的共生”,强调希望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