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心跳的节拍(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3℃,北极冰盖缩减速度再降35%,亚马逊雨林的氧气输出量增加18%。”
联合国气候峰会现场,大屏上跳动着醒目的绿色数据。苏念站在发言席前,腕间的银锁随着全球"生命互联网"的脉动微微发烫。这是"生命互联网"启动以来的最大成果——它不再只是被动修复,开始主动调节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这不是技术奇迹。"她的声音透过话筒传遍全场,"是地球生命学会了'协同呼吸'。当亚马逊的树多释放一分氧气,北极的冰就多融一分;当敦煌的红柳固住一粒沙,非洲的草原就多绿一分。整个地球,正在成为一个会调节体温的生命体。"
台下掌声如潮。
各国代表纷纷点头,有人拿出手机拍摄数据,有人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气候学家詹姆斯教授举手提问:"苏博士,这种'协同调节'是如何实现的?是人工智能在控制吗?"
苏念笑了。
她望向台下的陈昭,老人正在调试量子计算机。"不是AI,是更古老的智慧。是地球生命用了四十亿年时间,写进基因里的'自平衡程序'。深渊文明只是帮我们删除了'病毒代码',让这个程序重新运行。"
峰会结束后,苏念回到休息室。
周川递来平板,上面显示着"生命互联网"的最新状态:"亚马逊雨林开始主动向撒哈拉沙漠输送水分,通过大气循环形成降雨;北极的地热能量通过地壳传导,为格陵兰岛提供稳定的热源;太平洋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正在吸收大气中的多余二氧化碳。"
"最神奇的是时间节律。"陈昭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整个网络开始按照统一的'生物节拍'运行——亚马逊的白天对应非洲的夜晚,北极的夏季对应南极的冬季。它们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学会了协调呼吸。"
苏念的掌心印记发烫。
这次不是数据,不是回应,是"共鸣"——她能感受到地球的"心跳",那种亿万生命共同跳动的节拍。就像母亲怀里婴儿的胎动,温暖而有力。
"我们在见证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林深的视频通话接入,"生物学界正在讨论,要把地球定义为'盖亚2.0'——一个拥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超级生命体。"
当晚,苏念独自来到北京郊区的观星台。
夜空繁星点点,她仰望着银河,腕间的银锁与天上的星光产生微妙的共振。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星星,此刻感觉如此亲近——因为它们都是"生命互联网"的一部分,是地球向宇宙发出的"心跳信号"。
手机震动,是林深的消息:"'生命互联网'开始向宇宙发送'地球信号'了。"
苏念调出监测数据。
地球的大气层中,正在形成一种复杂的电磁波模式,包含着"生命互联网"的运行数据、各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甚至地球整体的"情绪状态"。这不是刻意的"外星联络",是地球作为生命体,自然产生的"生理信号"。
"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苏念轻声说,"当身体健康时,也会向外界散发健康的信号。"
第二天,苏念回到敦煌。
红柳林里,护林员老张正在教新来的志愿者识别菌丝星图:"看这里,这道蓝线表示地下水充沛,这道红线表示需要更多雨水。红柳的菌丝会告诉我们该怎么照顾这片林子。"
年轻的志愿者睁大眼睛:"这比看天气预报准多了!"
"因为这是大地自己的预报。"老张笑着说,"我们现在是跟着大地的心跳在种树。"
苏念蹲下身,触摸着红柳的根部。
印记与菌丝共振,一段清晰的记忆涌入:类人守墓人站在月球表面,望着地球说:"最好的守护,是让生命自己学会守护自己。"
"它在教我们'放手'。"她轻声说,"不是不管,是相信生命自己有能力找到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