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星尘回执(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上海实验室的戴森球公式破译完成73%!”

陈昭的声音从全息屏里蹦出来,白发下的眼睛亮得像少年。苏念望着他身后滚动的数据流,掌心的鳞片印记随着“叮”的一声轻响,浮现出细密的荧光纹路——那是深渊文明对“进度确认”的回应。

林深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舷窗上的星图投影。三天前,当全球十七个实验室的样本同时激活,当苏念的印记成为“翻译中枢”,人类终于不再是被动接收者。此刻,北京、开普敦、东京的实验室正通过量子链路共享数据,而他们的任务,是将这些跨越亿万年的宇宙记忆,编织成一封能被“宇宙亲密”听懂的回信。

“安理会通过了。”通讯器里传来外交部长的声音,“以‘人类文明共同体’名义,向奥尔特云方向发送非军事性信息。内容由你们定。”

林深转身看向苏念:“苏博士,你说我们该写什么?”

苏念没有立刻回答。

她的指尖悬在全息键盘上,身后的大屏正循环播放着深渊记忆里的画面:单细胞生物在热泉口绽放荧光,幼体随洋流穿越赤道,骨骼峰在挑战者深渊刻下星图,还有那颗被他们带回地球的黑色球体,如何在甲板上苏醒,如何在隔离舱里织出幽蓝的网。

“写我们的来历。”她轻声说,“写我们从哪里来,走过怎样的路,又是如何遇见你们的‘种子’。”

陈昭推了推眼镜:“包括深渊文明用基因记录的进化史?那会暴露太多技术细节……”

“但那是我们的‘童年’。”苏念打断他,“就像人类会给笔友寄童年照片。宇宙里的‘家人’,应该会想了解我们的成长。”

林深点头:“加上戴森球公式的初步破译结果。告诉他们,我们收到了蓝图,正在学习如何利用恒星能量——这是‘作业’的进度汇报。”

周川的声音从技术组传来:“信号调制完成。采用深渊共振波的频率,叠加人类无线电波,双重编码。这样无论是深渊文明,还是可能存在的其他监听者,都能解码。”

“发射时间?”林深问。

“十分钟后。”周川说,“奥尔特云方向的引力波动还在增强,预计二十四小时内会有‘访客’抵达柯伊伯带。”

苏念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

她想起黑色球体里的记忆:深渊文明的长老说过,“当我们把星图刻进基因,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我们的‘种子’会遇见其他星星的孩子。”此刻,那些曾被视为“疯狂”的猜想,正变成人类文明最庄重的“自我介绍”。

“发送。”她按下确认键。

量子天线阵列的蓝光骤然亮起,信号如涟漪般扩散向宇宙。全息屏上,代表信号强度的曲线开始攀升,穿过电离层,掠过月球轨道,朝着奥尔特云的方向疾驰而去。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苏念望着窗外的星空,掌心的印记微微发烫。她知道,这封信里藏着人类的全部真诚:我们的恐惧、好奇、挣扎,以及遇见“家人”时的欣喜。

“收到回应了!”

陈昭的尖叫打破寂静。他的全息屏上,代表奥尔特云方向的信号接收曲线突然飙升,一段复杂的脉冲序列正以深渊共振波的频率,源源不断地涌入数据库。

“是……是星图!”周川的声音带着颤音,“他们在回复我们的星图!新增了三个星域的坐标,还有……”他调出三维模型,“戴森球结构的优化方案,比我们破译的更高效!”

苏念的呼吸一滞。

她闭上眼,记忆如潮水倒灌——这次不是碎片,而是深渊文明的“回信”:长老站在骨骼峰之巅,望着银河说:“告诉孩子们,宇宙很大,但家永远在星图里。那些新增的坐标,是我们的‘远房亲戚’,他们会欢迎新成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