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灯火可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龙骧谷分配给陈烬和孟瑶的居所,与谷内其他社员并无二致,简单的土坯房,陈设朴素,唯一的特殊或许就是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与地图。
此刻,这张兼作书桌的方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家常菜:一盆热腾腾的粟米粥,一碟咸菜,还有孟瑶特意用自己工分换来的、煎得金黄的鸡蛋。饭菜的香气与油灯昏黄的光晕交织,将小小的房间填满了一种寻常却珍贵的暖意。
小石头坐在桌前,扒了一大口粥,感受着久违的、属于“家”的味道,一路的风尘与紧绷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他顾不上细细品味,便开始兴奋地讲述邺城之行。
“社长,瑶姨……呃,社长夫人……”他挠了挠头,对这个新称呼还有些不习惯。
孟瑶温柔地笑了笑,给他夹了一筷子菜:“还是叫瑶姨吧,听着亲切。”
陈烬也含笑点头:“在家里,不讲那些虚礼。慢慢说,详细些。”
小石头精神一振,从如何利用商队掩护潜入,说到地窖里第一次组织学习时同志们迷茫的眼神;从王铁匠如何运用“剩余价值”理论算清工账,引发工匠共鸣,说到苦力们低声传诵道理的场景;最后说到那场小小的罢工胜利,以及新成员宣誓时眼中燃烧的火焰。
陈烬和孟瑶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打断他,询问细节。
“那个王铁匠,领悟得很快,是个好苗子。他对于工匠行会内部的层级分化怎么看?”陈烬问。
“星火社的同志们,对《纲领》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有没有提出疑问或不解之处?”孟瑶追问。
这不像是一次上级对下级的任务汇报,更像是一场家人之间关于共同事业的深入探讨。
小石头一一解答,也提出了自己观察到的、星火社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比如如何在高压下更有效地扩大组织,如何应对曹魏可能更狡猾的舆论反扑。
饭桌成了另一个形式的议事厅,只是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推心置腹。
饭毕,孟瑶收拾碗筷,陈烬却起身,从内室取出一个用粗布包裹的长条物件。他走到小石头面前,神色变得庄重。他缓缓打开粗布,里面露出的,正是那把石夯留下的、被岁月和手掌磨得光滑无比的旧柴刀。
“石头,”陈烬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把刀,是你父亲留下的。他用它砍过柴,护过身,最后,用它守护了能让大伙儿活下去的土豆种子。他守护的,是生存的希望。”
他将柴刀双手捧起,递向小石头。
“你这次去邺城,带着它,也用它防过身,更重要的是,你用它‘劈开’了思想的迷雾,为那里的同志带去了光。你用它开辟的,是思想的战场。”
他的目光灼灼,充满了期许与托付:“现在,我把它正式交还给你。它不仅是父亲的遗物,更是信念与使命的传承。拿着它,继续走下去。”
小石头看着那柄熟悉的柴刀,眼眶瞬间湿润。他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无比郑重地接过,感受着刀柄上仿佛还残留着父亲掌心的温度,以及此行新增的、属于自己的印记。他紧紧握住,如同握住了两代人的誓言。
这时,孟瑶也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本装订好的、不算太厚的册子,封面是手写的标题:《邺城星火——小石头同志纪实》。
“石头,”她将册子递给他,眼神温柔而欣慰,“这是我根据你的口述和零散情报,整理的你此次行动的完整记录。里面有你的决策,你的思考,也有你的成长。这不仅仅是档案,”她顿了顿,声音清晰而坚定,“这是你的历史,由你亲自书写下的、浓墨重彩的第一页。”
一本档案,记录的是一次行动;而孟瑶的话语,却赋予其历史的意义。小石头接过册子,与柴刀一起抱在怀中,只觉得胸口被一种滚烫而充实的情感填满,几乎要溢出来。
三人走出屋子,站在小小的院落里。夜已深,龙骧谷却并未沉睡,工坊区的灯火依旧星星点点,远处公社的聚居区,家家窗口透出温暖的光晕,与天空的繁星交相辉映。一片安宁,一片生机。
陈烬自然地揽住孟瑶的肩膀,孟瑶轻轻靠着他。两人一同望向那片璀璨的灯火。陈烬对着站在身旁的小石头,轻声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最简单又最深刻的真理:
“石头,你看。我们奋斗,我们流血牺牲,我们付出所有……最终的意义,或许就是为了让这千千万万的灯火,都能像今晚这样,可亲,温暖,并且……永远、永远地亮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