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飞将军的绝唱2(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飞将军的绝唱:李广难封与漠北悲歌》

1:白发请缨,未央宫里的最后机会(公元前119年 春 长安 未央宫)

长安城的春天,杨柳刚抽新芽,未央宫的金瓦在阳光下闪着光。大殿里,空气却像绷紧的弓弦。汉武帝刘彻,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正召集他最能打的将军们开会。目标只有一个:彻底打垮匈奴!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漠北之战。(核心事件:漠北决战决策)

大殿上站满了当红的将星:

大将军卫青:皇帝的姐夫,用兵稳重,是这次大战的总指挥。他站在那儿,就像一座山,让人安心。

骠骑将军霍去病:年轻,锐利得像刚出鞘的宝剑,是皇帝的新宠,风头正劲。

还有一位老将军,站在他们旁边,显得格外扎眼——他就是前将军李广。(人物登场:李广与当红将领对比)

李广,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但腰板挺得笔直。他是陇西成纪人,“飞将军”的名号在匈奴那边能止小儿夜啼!他射箭的本事,传说能射穿石头(“射石没镞”的故事)。他打仗勇猛,对手下的兵特别好,有肉一起吃,有水一起喝。按理说,这样的将军,早就该封侯拜相了吧?(悬念引入)

可偏偏没有!李广打了一辈子仗,少说打了七十多场!他手底下的人,因为立了功被封侯的,都有好几十个!可他自己呢?一次也没封上!为啥?大家都偷偷说,李将军这人啊,打仗没得说,就是“数奇”——命不好,运气太差!(核心矛盾:功勋卓着却难封侯,“数奇”阴影)

听着皇帝慷慨激昂地布置作战计划,目标直捣匈奴单于的老巢,李广的心像烧开的滚水一样翻腾。他知道,自己老了,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错过这次,一辈子“难封侯”的帽子就再也摘不掉了!

“陛下!”李广猛地一步跨出队列,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殿内的安静,“臣李广,从年轻束发(指十五岁成年)开始就跟匈奴打仗,打到现在!今天有幸能跟着大将军(卫青)去打那些匈奴崽子!臣愿为先锋!第一个冲进单于的王庭!请陛下一定答应老臣!”(李广的悲壮请战:最后的渴望)

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砖上,花白的鬓角在微微颤动。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白发老将身上。敬佩?有!同情?有!但更多的是……一丝担忧(关于他的“数奇”)。

汉武帝刘彻看着跪在下面的老将军,眼神有点复杂。他当然知道李广能打仗,也佩服他的忠诚。可是……他更记得李广以前有过带兵迷路的记录(比如元狩二年那次)。这次漠北决战,赌上的是整个大汉的国运,输不起啊!他需要的是稳赢。(武帝的权衡:信任与顾虑并存)

“李将军请起,”武帝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波澜,“将军的勇猛,朕心里有数。不过这次大战,关系太大,先锋的位置,朕……另有安排。将军作为前将军,跟着大将军的主力部队出击,位置一样关键,责任一样重大!”(武帝的决定:婉拒先锋请求)

李广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然后猛地沉了下去!没有责备,没有训斥,只有这轻飘飘的一句“另有安排”,像一盆冰水,哗啦一下浇灭了他心里最后那点滚烫的希望。他默默站起身,一步一步挪回队列。刚才还笔直的腰杆,此刻似乎被千斤重担压得矮了一截。(内心刻画:希望破灭的沉重打击)

【本章启迪】: 机会往往需要主动争取(李广请战),但争取未必都能如愿(武帝拒绝)。警示我们:面对人生可能的关键转折点(李广的最后一战),要勇敢发声表达诉求,同时也要有心理准备接受任何结果(包括不如意)。过往的经历(如迷路记录、“数奇”名声)可能成为别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武帝的顾虑),需理性看待。即使暂时未能站在最渴望的位置(当先锋),也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前将军)尽职尽责,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2:密旨调离,东路迂回的憋屈行军(公元前119年 夏 漠北草原 卫青大营)

塞外的夏天,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吹着草浪翻滚。卫青统领的大军像一条巨龙,在辽阔的漠北草原上快速前进。探子报告,匈奴单于伊稚斜的主力就在前面不远了!(战场态势:大军逼近决战地)

李广作为前将军,领着本部最精锐的骑兵,走在整个大军的最前面(前锋)。他像鹰隼一样扫视着草原的每一处起伏。这是他一辈子战斗的地方,他太熟悉了!他憋着一股劲,要在这次决战中找到单于,亲手打败他,打破那该死的“数奇”诅咒!(李广的状态:渴望证明的决心)

就在大战马上要打响的节骨眼上,卫青的中军大帐里,气氛有点怪。卫青收到了从长安加急送来的、汉武帝亲笔写的密旨。(关键转折:皇帝密旨到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卫青打开一看,眉头立刻锁成了疙瘩。密旨的意思很清楚:皇帝还是担心李广的“数奇”命格,怕他当先锋正面碰上单于时“运气不好”,坏了擒贼先擒王的大事!皇帝直接命令卫青——“李广年纪大了,运气又差,别让他正面打单于,免得耽误了抓单于的大计!”(密旨核心:避用李广战单于)

卫青放下密旨,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皇帝的意思,他必须照办。但同时,他看向帐中的另一个人——中将军公孙敖。公孙敖是他的老朋友,以前也是侯爷,后来犯了事,爵位丢了。这次跟着打仗,就指望立个大功,把爵位捞回来呢。(卫青的处境:皇命与私谊的交织)

卫青脑子飞快地转着:既要执行皇帝不让李广正面打单于的命令,又得给老朋友公孙敖一个立功的机会……(决策动机浮现:公私兼顾的方案)

很快,李广和公孙敖被叫进了帅帐。

“李将军!”卫青指着铺在案几上的羊皮地图,语气不容置疑,“刚得到最新情报,单于的主力可能不在我们正前方,往东边跑了!本帅命令你部,立刻改变路线,绕远路走东路,从侧面迂回包抄过去!”(军令下达:强行调离主战场)

李广一听,脑袋“嗡”的一声!东路?那条路又远又偏,水坑少得可怜,地形七拐八绕,最容易迷路!更要命的是,这等于把他从最能立功的主攻位置上,一脚踢开了!

“大将军!”李广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强压着火气和不甘心,拱着手争辩,“末将本来就是前锋!从年轻娃娃开始就跟匈奴干仗,好不容易等到能跟单于面对面干一场的机会!末将愿打头阵,跟单于拼命!走东路?路太远,草都没几根,大军走散了咋办?那地方看着也不像有单于主力啊……”(李广的力争:经验判断与担忧)

“李将军!”卫青声音一沉,打断了李广,“军令如山! 东路是战略要地,除了你这样的老将,别人去我不放心!这是帅令!公孙敖!”(卫青的强硬:强调军纪)

“末将在!”公孙敖立刻挺胸应答。

“你部跟着本帅主力,直接往北插!给我狠狠打!”(卫青的安排:公孙敖顶替)

李广的目光在卫青坚定的脸上和低头不语的公孙敖身上来回扫了两遍,刹那间,他全明白了!这哪是什么“最新情报”?这分明是皇帝不信任他(密旨),再加上卫青要照顾老朋友(公孙敖)!他这个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将,就这样被硬生生地调离了主战场,扔到一条充满未知危险的岔路上!(李广的醒悟:双重打击下的悲愤)

“大……将军……”李广的声音像砂纸磨过,花白的胡子抖动着。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把冲到喉咙口的怒火和委屈咽了下去,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末将……遵命!” 他猛地一抱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然后豁然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了帅帐。他那挺直的背影,此刻透着一股让人心酸的孤绝。(悲壮领命:服从下的痛苦撕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