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文帝刘恒的谨慎登基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现在大伙儿都盼着代王来呢!都说代王仁厚,他母亲薄太后也是个明白人……”
“周太尉和陈丞相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确实是在准备迎立新君的大典……”
“是啊,听说连皇帝的乘舆和印玺都准备好了……”
(市井流言:民心所向)
最关键的一步,是薄昭亲自拜访了核心人物——太尉周勃。在戒备森严的太尉府邸,薄昭见到了这位刚刚以雷霆手段平定诸吕、威震朝野的老将。(直面核心:会见周勃)
周勃显然早已料到薄昭会来,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此刻面对代国的使者,态度却出乎意料的谦逊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薄公一路辛苦!”周勃亲自起身相迎,语气热络,“长安刚经风波,让代王殿下担忧了!请薄公务必转呈殿下,勃等诛灭诸吕,实为铲除国贼,安刘氏江山!拥立代王殿下,更是众臣一致推戴,绝无二心!此心天地可鉴!”(周勃的表态:绝无二心)
周勃言辞恳切,甚至主动向薄昭详细解释了诛吕经过、朝中现状以及废立少帝的理由(强调少帝非刘氏子),并将群臣联名请求代王即位的奏疏副本拿给薄昭看。他还亲自带薄昭参观了正在紧张筹备的登基大典所需物品,包括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帝玺、符、节。那份迫切希望代王入京的真诚,几乎溢于言表。(展示诚意:奏疏与礼器)
薄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勃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他看到了周勃眼中的疲惫,也看到了那份完成“安刘”大业后的如释重负以及对新君尽快稳定局面的渴望。没有虚伪,没有矫饰,这位老将此刻展现的,是一个臣子对社稷稳定的期盼。(薄昭的判断:真诚可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带着周勃的承诺和自己在长安的所见所闻,薄昭星夜兼程赶回晋阳。他将长安的真实情况、周勃等人的态度、群臣的期盼以及民心所向,毫无保留地向刘恒禀报。(返回复命:信息汇总)
“大王!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周勃言辞恳切,行动磊落,确系为国除害,拥戴大王之心,昭昭可见!群臣翘首以盼,长安民心亦望大王如久旱盼甘霖!此乃天时、地利、人和!请大王勿疑,即刻启程入京!”薄昭的语气充满了信心和激动。(薄昭的结论:可行)
薄昭的情报,如同最后一块拼图,补全了刘恒心中的疑虑版图。宋昌的理性分析是正确的,占卜的神谕是吉利的,舅舅带回的消息是可靠的!长安,不再是想象中的龙潭虎穴,而是向他敞开怀抱的帝国权力中心!(疑虑尽消,决心启程)
“传令!”刘恒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准备车驾仪仗,精选护卫!宋昌为骖乘(陪乘,负责安全),张武等随行!即日启程,前往长安!”(正式启程)
代王的车队在初冬的寒风中向南进发。一路之上,刘恒的心情并不轻松。越接近长安,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微妙感就越发清晰。他反复思考着自己该如何面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接。
终于,在公元前180年的闰九月末(汉初历法),代王刘恒的车驾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渭桥(汉唐时期长安城西的重要桥梁,迎接贵宾之地)。(抵达权力门槛:渭桥)
眼前的景象,让刘恒及随从们都屏住了呼吸!
渭桥两岸,旌旗招展!以绛侯周勃、曲逆侯陈平两位首功之臣为首,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刘章之弟)、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等一众开国元勋、列侯重臣,以及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等九卿官员,黑压压一片,身着最庄重的朝服,整齐肃立!(群臣迎候,场面宏大)
看到代王车驾缓缓驶近桥头,以周勃为首,数百位帝国最有权势的大臣,动作整齐划一,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齐刷刷地向着代王的马车方向——跪拜下去!
“臣等拜见陛下——!”(称臣跪拜,承认身份)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渭水河畔!这“陛下”的称呼,如同无形的重锤,敲打在刘恒心上。他没有立刻下车,而是稳稳地坐在车中,透过车窗,冷静地审视着桥头这片跪伏的“人海”。(刘恒的冷静观察)
周勃双手捧着一样东西,高高举起,在众人簇拥下,快步走到代王的马车前,再次深深跪拜:
“臣周勃,谨奉天子玺、符、节!请陛下……受玺登基!”(献上传国玉玺)
那方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玉玺,正是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它曾被秦始皇捧在手中,曾被高祖刘邦置于案头,也曾被吕后牢牢掌控!此刻,它就捧在周勃手中,距离刘恒只有几步之遥!
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只需下车,伸手接过,他便是这九州万方之主!然而,刘恒心中那根名为“谨慎”的弦,绷得前所未有的紧。他深知,这一步踏出去,就再无回头路,而此刻接受得太过轻易,不仅显得不够庄重,更可能让这些刚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功臣们,在未来的君臣关系中埋下骄矜的种子。(内心警醒:不能轻易接受)
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中,刘恒缓缓推开车门,下了马车。他没有立刻去接那近在咫尺的玉玺,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对着跪在最前方的周勃、陈平等重臣,以及身后黑压压的群臣,郑重其事地——深深揖拜下去!(第一次揖让:西向揖让)
“诸公万万不可如此!”刘恒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恳,“寡人德薄才疏,奉守代国边陲,已是勉力。宗庙社稷之重,神器至尊之位,非人臣所敢轻议,更非寡人所能胜任!此天子之位,诸位当另择贤明宗室,恒……不敢奉诏!”(言辞恳切,第一次推辞)
群臣哗然!连周勃和陈平都愣住了。他们想过代王会谨慎,却没想到在玉玺面前,他还能如此克制和谦让!
“陛下!”周勃急了,膝行两步,将玉玺举得更高,“诸吕为祸,社稷倾危,赖高皇帝神灵及陛下仁德之名,天下归心!臣等谨奉高祖宗庙,以死请陛下登基临朝!陛下若不允,臣等……长跪不起!”(群臣再请)
刘恒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为国浴血奋战一生的老将,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恳切,心中动容。但他依旧没有伸手。他缓缓后退一步,调整方向,面向象征着更高尊位的方向(南方),对着群臣,再次——深深揖拜!(第二次揖让:调整方向)
“太尉请起!诸公请起!”刘恒的声音带着一丝感动,但语气依然坚定,“寡人何德何能,承此大宝?惠帝诸子尚在,齐王、淮南王皆贤,诸公当慎重考虑,再择贤者!恒……实惶恐,不敢受命!”(再次推辞,引荐他人)
连续两次推辞,两次郑重的揖拜!这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真切感受到了这位代王非同寻常的谦逊、稳重和……深不可测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