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刘邦的白马之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然……其心……终不为汉臣!”(道出杀戮缘由)
“朕……岂愿负功臣?然……为子孙……为刘氏江山……不得不然!”(袒露帝王心术,矛盾挣扎)
他停顿了一下,喘息更加急促,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眼神却陡然变得无比锐利,如同鹰隼盯住猎物,死死地看向吕雉的方向,然后又扫视群臣,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诅咒的决绝:
“自今而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抛出核心铁律一)
轰!如同惊雷炸响!整个偏殿死寂一片!所有人都惊呆了!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异姓功臣(如樊哙、灌婴等虽为侯,但非刘姓),更是脸色剧变!这等于彻底断绝了任何非刘姓之人裂土封王的可能!连开国时封的几个异姓王(如长沙王吴芮等)的后代,也等同于被宣判了政治死刑!他们的子孙,永远只能是臣子!
陈平、周勃眼神快速交流,震惊之余,也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是针对所有潜在威胁(包括可能的吕氏称王)的铁血枷锁!
“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抛出核心铁律二)
第二道惊雷紧随而至!这同样冷酷无情!它堵死了凭裙带关系(尤其是外戚)无功受禄、封侯拜相的道路!矛头直指谁?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瞟向了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的吕雉!(剑指吕氏外戚)吕雉的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脸上血色尽褪,强忍着才没有失态。她明白,这道铁律,就是刘邦悬在她吕氏家族头顶的利剑!想封侯?必须靠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军功!她的兄弟子侄,有几个能?
“取……白马!” 刘邦嘶吼着,如同垂死狮王的最后咆哮。
侍卫牵来一匹通体雪白、神骏非常的祭天白马。刘邦挣扎着,在夏侯婴的搀扶下,哆哆嗦嗦地站起身,接过侍卫递来的、沾着新鲜牲畜血的匕首(衅)。他走到白马前,眼神充满了决绝的肃杀之气。
“歃血!” 刘邦低吼,率先用匕首割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滴入盛满清酒的巨大铜樽中。
“诺!” 陈平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上前,毫不犹豫地割指滴血。他深知,这是皇帝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政治遗嘱,必须表态!
周勃紧随其后,沉默如山,动作干脆利落。灌婴、樊哙(尽管是吕后妹夫,但更是刘邦义弟和武将)也面色凝重地上前滴血。所有在场的列侯、宗室重臣,无论心中作何感想,此刻都明白,这是站队的时刻!没有人敢迟疑!一个个依次上前,割指、滴血!
浓烈的血腥味混杂着酒气,弥漫在冰冷的空气中。巨大的铜樽里,鲜血与酒液交融,变成一种诡异而肃杀的暗红色。
“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共鉴此盟!” 刘邦用尽最后的气力,举起血酒樽,声音如同来自九幽深渊:
“背此盟者——天人共戮!身死族灭!”(发出诅咒般的誓言)
“背此盟者——天人共戮!身死族灭!” 群臣齐声应和,声音在殿宇间回荡,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庄严与恐怖!这声音,如同铁水浇筑,正式铸就了守护刘姓皇权的、冰冷坚硬、不可逾越的“白马之盟”!
滴血完毕,誓言已立。刘邦仿佛被抽掉了最后一丝精气神,颓然倒下,被夏侯婴紧紧抱住。他浑浊的目光最后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扫过脸色铁青、眼神怨毒的吕雉,心中默念:“盈儿……刘氏的江山……为父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看天意了……” 两行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过他沟壑纵横的脸颊。
【本章启迪】:铁血盟誓(白马歃血),铸就权力天条(非刘不王)。警示我们:制度的枷锁(白马之盟),比人治更可靠(约束吕后)。残酷的规则(天下共诛),是乱世的无奈(功臣震恐)。明确的核心底线(刘氏皇权),是组织存续的基石(血誓立威)。欲求长久,必立铁律。
4:余烬与寒刃(刘邦驾崩当日/次日 长乐宫)
白马之盟后,刘邦彻底油尽灯枯。几日后的一个清晨,长乐宫丧钟长鸣,震动长安!汉高祖刘邦,崩!享年六十二岁(虚岁)。一代开国之君,带着对江山永固的无限渴望和对身后事的无尽忧惧,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皇宫内外,瞬间陷入一片混乱的哀恸之中。太子刘盈在灵前哭得昏天黑地,六神无主。
而在灵堂帷幕之后,刚刚升格为太后的吕雉,脸上已找不到一丝哀伤。她屏退了所有宫女太监,独自坐在暗影里。那双丹凤眼中,燃烧着冰冷而炽热的火焰:悲痛?或许有,但更多是被压抑多年的权力渴望和对那道白马之誓刻骨的怨恨!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吕雉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令人心寒的冷笑,“非有功而侯……天下共诛之?”
她伸出保养得宜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身边御案上冰冷的镶金玉如意(象征权力),仿佛在抚摸情人的脸庞,眼神却锐利如刀:
“好一个‘白马之盟’……好一个‘身死族灭’……” 声音如同毒蛇吐信。
“刘季……你以为……靠一群死人(指歃血盟誓的臣子)和一匹死马的誓言……就能捆住哀家的手脚?就能困死我吕氏?”(内心独白,挑战盟誓)
她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落在了那些在灵前哭泣的刘氏宗亲身上,落在了陈平、周勃等重臣身上,更落在了自己那些兄弟子侄身上(吕台、吕产等)。
“这天下……终究是强者的天下!” 吕雉缓缓站起身,一股凌厉无匹、唯我独尊的气势从她身上勃然迸发!“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哀家……自有办法!”
她轻轻拿起玉如意,对着殿外晦暗的天空,做了一个虚劈的动作。动作轻柔,却带着斩断一切的决绝!(预示日后吕氏封王、诸吕封侯)
夜色笼罩长乐宫。皇帝的梓宫(棺椁)停放在大殿中央,香烟缭绕,哭声不绝。而在权力的暗影里,刘邦以生命和铁血盟誓构筑的堤坝,已然面临着吕后滔天野心的第一波汹涌暗流。白马的血尚未干涸,祭坛的余烬尚有余温,但一场围绕着那道铁律的、更加残酷的权力搏杀,才刚刚拉开血腥的序幕。冰冷的誓言与更冷的野心,在汉帝国的上空激烈碰撞。
【本章启迪】:余烬未冷(刘邦驾崩),寒刃已扬(吕后野心)。警示我们:再坚固的堤坝(白马盟誓),也需守护者(周勃陈平)。逝者的遗志(刘邦铁律),常遭现实的挑战(吕后冷笑)。规则的生命力(盟约存续),在于后继者的坚守(斗争开始)。警惕权力对规则的腐蚀(吕后扬刃)。
尾声:历史的回响(数年后 长乐宫 / 历史长河)
时间证明了刘邦临终布局的深远。那道用白马之血浇筑的“非刘不王”铁律,如同高悬于大汉帝国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吕后摄政时期(前195-前180年): 尽管吕雉极力打压刘氏宗亲(毒杀赵王刘如意、幽死刘友、逼死刘恢),大封诸吕为王为侯(吕台吕产等),严重践踏白马之盟。然而,“非刘氏而王”的铁誓早已铭刻人心,成为刘氏皇族和忠于汉室的大臣(如陈平、周勃)反抗吕氏最强大的道义旗帜和行动纲领。它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吕氏的咽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