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骄兵必败(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频阳,王翦府邸。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一派闲适的田园风光。王翦正悠闲地坐在庭院中,看似在侍弄花草,实则眉头微蹙,心思早已飞向了遥远的楚地。李信败了!这既在他的预料之中,又让他心情沉重。毕竟,那是二十万秦国儿郎的性命!他虽早已告老还乡,但一颗心,终究系在秦国。

“大王!大王的车驾到府门外了!”管家慌张地跑来禀报。

王翦的手微微一顿,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知道了。”他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布衣。对于这位君王的到来,他心中并无太多意外。只是,这次相见,关系重大,他必须谨慎应对。

嬴政大步流星地走进庭院,甚至没有等王翦行完正式的拜见之礼,便上前一把扶住了他:“老将军!寡人…寡人来看您了!”语气中带着刻意的亲热和难以掩饰的尴尬。

王翦顺势起身,神色恭敬却不卑不亢:“老臣何德何能,竟劳大王亲临敝舍?折煞老臣了。”

两人走进厅堂落座。短暂的寒暄后,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嬴政脸上那强撑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着王翦,这位三朝元老,郑重地、深深地作了一揖:

“寡人不用将军之计,果辱秦军!今闻楚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我没有采纳将军您的计策,果然让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天天向西进逼,将军您即使有病在身,难道就忍心抛弃寡人不管吗?!)(史载嬴政原话)

这番话,充满了自责、恳求,甚至带着一丝君王罕见的无助。对一个极度看重尊严的帝王来说,这几乎是极限的低头认错了。

王翦心中一震。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君王眼中真切的懊悔和焦虑,听着他低声下气的恳求,作为臣子,更深知国难当前,他心中的那点怨气已然消散。但灭楚之事,关乎国运,他必须坚持原则。

“大王!”王翦站起身回礼,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坚定,“老臣老迈昏聩,恐难当大任。况且,大王若必不得已用臣,还是那句话——非六十万人不可!”(史载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六十万!这个数字依旧让他感到窒息!这意味着要将秦国几乎所有的精锐和资源都押在这次南征上!这是倾国之战!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还有选择吗?李信的失败证明了二十万只是去送死!放眼秦国,除了王翦,谁还能担此灭国重任?谁还能有把握战胜项燕?

时间仿佛凝固了。嬴政紧紧盯着王翦那双阅尽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睛,从中看到的是无可置疑的自信和担当。最终,统一天下的渴望压倒了所有的疑虑和肉痛。

“好!”嬴政几乎是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字,“寡人就给你六十万!举国之力,任将军调度!寡人…只求一战灭楚!”(史载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君臣二人达成了共识。但这份共识背后,是君王沉重的赌注和将军如山的压力。六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落入王翦之手,这权力之大,足以震动朝野。王翦深知,自己此刻已站在了风口浪尖。

【本章启示】 嬴政的屈尊请将(放下身段)与王翦的原则坚持(非六十万不可)揭示了关键时刻的务实与担当。这警示我们:面对重大挫折(李信败),勇于承认错误(嬴政认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坚守核心原则(王翦要兵权),是对事业负责的表现;用人不疑(嬴政授权),方能成就大事。

3:自污求田,安君释疑(公元前224年初,咸阳城外)

主要事件: 秦王授予王翦六十万大军统帅之权。大军出征前夕,王翦一反常态,多次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园林等赏赐,甚至行军途中还派人回去提醒秦王别忘了承诺。这种看似贪婪的行为,实则是王翦消除秦王猜忌的高明政治策略。

六十万大秦锐士,在咸阳城外集结完毕!旌旗招展,戈矛如林,黑压压的甲士阵列一眼望不到尽头,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散发出冰冷的杀伐之气。这就是秦国倾尽国力打造出的灭国重锤!站在点将台上的王翦,身披玄甲,白发飘动,目光如炬,一扫在频阳时的“老迈”之态,仿佛战神复苏,气势磅礴。

秦王嬴政亲自为大军送行。他将象征着最高军权和生杀予夺的虎符郑重交到王翦手中(史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看着眼前这支前所未有的大军,嬴政眼中既有期待,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这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家底了!交给一个人统领……哪怕这个人是王翦,他内心深处那一缕属于帝王的猜忌,也如同藤蔓般悄然滋生:功高震主,鸟尽弓藏……这些典故,在权力场上从不罕见。

就在这庄严肃穆、大军即将开拔的紧张时刻,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王翦接过虎符,并未立刻下达出征命令,反而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过身,对着高台上的嬴政,深深一揖,脸上堆起了近乎谄媚的笑容:

“大王!承蒙大王信任,授予老臣如此重任!老臣感激涕零!只是…”他搓了搓手,像个期待糖果的老小孩,“老臣年事已高,也想为后世子孙谋点产业。大王您看…咸阳附近那几处良田沃土,还有城西那座带园林的宅子……能否……嘿嘿,赐予老臣啊?”(史载王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送行的百官面面相觑,李斯等大臣更是皱紧了眉头。这王老将军,莫不是老糊涂了?如此关键时刻,不想着如何行军打仗,反而索要田产?这成何体统!

嬴政也愣了一下。看着王翦那张堆满讨好笑容的脸,听着他那市侩的话语,嬴政心中那根紧绷的猜忌之弦,竟然莫名地松弛了一下!原来这老家伙,惦记的是这点家产啊?

“哈哈!”嬴政难得地大笑起来,心头轻松了不少,“老将军为国家操劳一生,这点要求算什么!寡人准了!待将军凯旋,寡人亲自为你划地封赏!”(史载始皇大笑)

大军浩浩荡荡开拔。行至半途,刚安营扎寨,王翦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他召来几名亲信使者,仔细吩咐道:“你们几个,速速回咸阳一趟!”

使者们精神一振:“将军有何紧急军情禀报大王?”

王翦摆摆手,一本正经地说:“军情暂无。你们回去,就替老夫再问问大王:上次答应给我的那几块好地,还有那处靠近上林的园子,可千万别忘了!再帮我问问,大王能不能再多赏几处?”

使者们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将军…这…这合适吗?”这简直是去触怒龙颜啊!

王翦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叫你们去就去!务必把话带到!”

使者硬着头皮回到咸阳,向嬴政转达了王翦这近乎“无赖”的请求。朝堂之上,众人窃窃私语,都觉得王翦太过分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嬴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再次开怀大笑:

“王老将军这是担心寡人亏待他啊!哈哈,告诉他,寡人一言九鼎,给他的赏赐只会多,不会少!让他安心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