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东进梦碎,崤山的血色黎明(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礼崩乐坏 - 春秋的霸业与纷争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东进梦碎,崤山的血色黎明(公元前628年冬 - 公元前627年夏)

核心事件: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欲趁丧偷袭郑国;蹇叔哭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出兵;弦高犒师;秦军袭郑未果,灭滑而归;崤山之战惨败。

公元前628年,一个消息震动了列国:晋文公重耳,这位城濮之战的胜利者,践土会盟的霸主,薨逝了!几乎是同时,晋国的坚定盟友、扼守中原门户的郑文公也去世了。晋国新君晋襄公(驩)尚在服丧,晋国笼罩在悲伤与权力交接的微妙气氛中。

消息传到秦国都城雍城,秦穆公的心立刻躁动起来。“机会!”他猛地一拍案几,“郑国新丧,晋国亦丧!郑国守城者必松懈!若我大军能悄悄穿过晋国防区,千里奔袭郑国,拿下其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岂非在晋国门口钉下一颗钉子?东进中原,指日可待!”(秦穆公的东进野心由来已久,曾助晋文公返国并嫁女,但晋国强盛后压制了秦的发展空间)。

这个大胆且冒险的计划一出,朝堂哗然。老臣蹇叔,这位以智慧着称的肱骨之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声音颤抖:“主公!千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秦穆公眉头紧锁。

蹇叔扑通跪下,老泪纵横:“奔袭千里,劳师袭远,臣闻所未闻!我军一出,郑国焉能不知?劳苦而无所得,士卒必有懈怠怨恨之心。况且千里行军,路经何地?必经晋国控制的崤函古道(今河南三门峡一带)!那里山高谷深,地势险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晋人若在彼处设伏……臣恐……臣恐此一去,非但不能得郑,将士们将……将有去无回啊!请主公三思!”(《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人御师必于殽[崤]…必大捷焉!”)

秦穆公被泼了冷水,心中不悦,厉声道:“尔老矣!焉知天时地利?寡人心意已决!”他任命心腹爱将孟明视(百里奚之子)为主帅,西乞术、白乙丙(蹇叔之子)为副将,尽起精兵,准备穿越晋境,突袭郑国。出兵那日,天气阴沉。蹇叔送别自己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孟明啊!吾今日看着你们率军出征,却再也看不到你们活着回来了啊!”(“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又转向秦军将士哀叹:“崤山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晋军必伏兵于此二陵之间,那里将是你们的葬身之地啊!”(“晋人御师必于殽…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哭声凄厉,响彻郊野。孟明视等年轻将领只觉晦气,秦穆公更是勃然大怒:“老匹夫安敢乱我军心!”命人将蹇叔赶走。

公元前627年春,秦军浩浩荡荡向东进发。他们跋山涉水,穿越荒凉的晋国西部边境(晋国此时正忙于文公丧礼,未加阻拦)。眼看即将抵达郑国边境,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郑国商人弦高!他正赶着牛群去周王室做生意,恰好撞见杀气腾腾的秦军。弦高心中一凛:“不好!秦军这是冲着郑国去的!郑国新丧,毫无防备,危矣!”他急中生智,舍弃了自己的货物,挑选十二头肥牛,换上华丽的衣裳,冒充郑国使者,径直前往秦军大营求见孟明视。

“郑国使臣弦高,奉国君之命,特来犒劳远道而来的秦军!”弦高不卑不亢,言辞恳切,“敝国国君听闻贵国大军路过敝境,唯恐招待不周,特命小臣献上薄礼。敝国虽小,但日夜警备,不敢懈怠,愿为贵军效犬马之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面面相觑,大吃一惊:“郑国竟已知晓我军动向?还做好了准备?这……这还如何偷袭?”弦高的出现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偷袭的希望之火。孟明视强作镇定,收下犒劳,敷衍道:“多谢贵国国君美意。我军此行乃为滑国(郑国西边的小国)而来,非为郑也。”弦高一面稳住秦军,一面火速派人飞马回郑国报信!

郑国新君郑穆公接到弦高密报,惊出一身冷汗,立刻派人去探查秦国安插在郑国的内应——住在都城北门的秦军将领杞子、逢孙、杨孙等人的馆舍。只见馆舍内铠甲兵器都已磨亮,战马正在喂食,一片整装待发的景象!郑穆公果断驱逐了杞子等人。内应已除,郑国全城进入紧急戒备状态。

偷袭郑国计划彻底破产!孟明视望着郑国方向坚固的城墙,知道强攻无望,心中懊恼又不甘:“徒劳无功,如何向主公交代?”他目光转向邻近弱小的滑国。“灭滑!取其财宝,也算对三军将士有个交代!”秦军铁骑瞬间踏破滑国都城,大肆劫掠而去。然而,这一泄愤之举,却彻底激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晋国!

忽视逆耳的忠言,常是走向深渊的第一步。蹇叔的哭谏如同悲鸣的警钟,却被野心和侥幸蒙蔽。弦高的急智挽救了郑国,也昭示了一个真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冒险的奇袭往往毁于意外的变数。成功需要的是稳健的判断,而非侥幸的赌博。

崤谷悲歌,匹轮无返(公元前627年夏四月)

核心事件:晋国紧急决策;先轸力主伏击;晋襄公墨缞(穿黑色丧服)出征;崤山设伏;秦军全军覆没,“匹马只轮未返”;孟明视等被俘;文嬴(穆公之女,襄公嫡母)求情放归。

滑国的烽火和秦军满载而归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到晋国都城绛城(今山西翼城)。此时晋文公的灵柩尚未安葬!晋国朝堂炸开了锅。

“秦贼!欺我大丧,越我之境,灭我同姓(滑国姬姓),掠我财货!此仇不报,何以为霸?”年轻的晋襄公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但立刻有老成持重的大夫如栾枝提出异议:“主公!秦穆公有恩于先君(助文公复国),未报其德而伐其师,是为忘恩!且先君新丧,大动干戈恐于礼不合?”

关键时刻,中军元帅、名将先轸挺身而出,他须发贲张,声如洪钟:“主公!此言差矣!秦穆公不哀我丧,而伐我同姓(滑),秦之无礼,何施之为(还谈什么恩惠)?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为国长远计,必须出击!此天赐良机,岂能错过?”(“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成为千古名言)。

先轸的远见和决断说服了晋襄公。一个大胆而致命的计划敲定:在秦军回师的必经之路——崤山峡谷,设下天罗地网!晋襄公毅然脱去丧服,身着黑色战袍(墨缞),亲率大军秘密开赴崤山。

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位于黄河与洛河之间,险峻异常。峡谷狭窄,两侧山崖壁立千仞,林木茂密。晋军精锐在先轸的周密部署下,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埋伏在峡谷两侧的高地密林中。晋襄公亲临前沿指挥所,目光紧锁谷口。

公元前627年夏四月辛巳日(据推算),满载滑国财宝、士气低落(劳而无功且归途忐忑)的秦军,终于踏入了死亡之地——崤山峡谷。主帅孟明视虽知此地险要,也派出斥候探查,但连绵的春雨让山路泥泞难行,将士疲惫不堪。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仍存一丝侥幸:“晋国国丧当头,新君即位,应无暇顾及我军吧?”况且此前穿越晋境也顺利通过。然而,他低估了晋国的愤怒和先轸的杀伐果断!

秦军长长的队伍像一条蠕动的蛇,缓缓进入狭窄的谷底。车轮在泥泞中艰难滚动,战马打着响鼻,士兵们疲惫地低着头,只想快点走出这压抑的山谷。

突然!一声震天的战鼓撕裂了山谷的死寂!

“杀!”

“为滑国复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