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祸水的源头-烽火戏诸侯(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宣王留下的烂摊子遇上了一个更不靠谱的继承人,一场因帝王昏聩与美人笑靥引发的终极信任崩塌,即将敲响西周的丧钟:

褒城藏玉 - 祸水的源头(约公元前779年,褒国)

**:褒国献美女褒姒入宫,幽王沉迷美色,埋下祸根。

骊山脚下的褒国(今陕西汉中一带),笼罩在一种压抑而惶恐的气氛中。国君褒珦因直言进谏得罪了刚继位不久、脾气暴躁的周幽王姬宫湦(shēng),被囚禁在镐京的暗牢里,生死未卜。褒国上下愁云惨淡。

“父亲……我一定要救您出来!”年轻的褒洪德紧握拳头,眼中含着泪水和怒火。他是褒珦的儿子,深知幽王的昏聩与好色。绝望中,一个铤而走险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

褒国乡野,传闻有一奇女子,名姒。此女非褒国贵族所生,其身世成谜(有传说是龙涎所化或宫女所弃),但容貌之美,惊为天人。只是此女自小性情清冷,不苟言笑,仿佛一块千年寒玉。

褒洪德辗转找到了她。初见褒姒,连他都瞬间屏住了呼吸。眉眼如画,肤若凝脂,身姿婀娜,但那双眼睛,清澈见底却又深不见底,带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和淡淡的忧郁,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的荒谬。

“姒姑娘,”褒洪德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恳求与悲切,“我父褒珦,为国进言,身陷囹圄。幽王……好美人。若姑娘肯随我入镐京,侍奉君王,或能救我父一命,亦免我褒国倾覆之祸!”

褒姒静静地看着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既无欣喜,也无抗拒。过了许久,她才微微启唇,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入宫?不过是从一个牢笼,换到另一个更大的牢笼罢了。救一人?或救一国?于我又何干?”她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淡的嘲讽,不知是对命运的嘲讽,还是对眼前这热血青年的嘲讽。

但最终,也许是那一丝“救父”的孝心触动了她心中某个角落,也许是她厌倦了这乡野的无聊,也许她本就无所谓去向何方,她轻轻点了点头:“走吧。”那份漠然,让褒洪德心头一紧,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当褒姒被带入镐京王宫,出现在幽王面前时,整个大殿仿佛瞬间失色。幽王姬宫湦,这个正值壮年却已显露出荒淫急躁本性的君王,眼睛都看直了。后宫佳丽三千,在褒姒那清冷绝艳的容颜和独特气质面前,都成了庸脂俗粉。

“美人!绝世美人!哈哈哈!”幽王狂喜,一把推开身边献媚的妃子,冲到褒姒面前,“快!快赐座!不……赐寡人身边!”他立刻下令释放褒珦,并重赏褒国。

从此,幽王的心思全系在了褒姒一人身上。绫罗绸缎,奇珍异宝,流水般送入褒姒的寝宫。他使出浑身解数,歌舞宴饮,杂耍百戏,只求博美人一笑。然而,褒姒的反应始终如一:漠然。她像个精致的玉雕美人,安静地看着一切喧嚣,嘴角吝啬于任何弧度。那未展的笑颜,成了幽王心中挥之不去的魔障,也成了点燃帝国灭亡引信的导火索。

美色本无过,贪欲迷人心。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家国责任之上,沉迷于虚幻的追求(如博一笑),往往预示着大厦将倾的开始。保持清醒,明辨主次,是掌权者最基本的素养。

烽燧狼烟起 - 荒唐的初啼(约公元前778年,骊山烽火台)

**首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褒姒展露笑颜,幽王沉迷于“成功”。

幽王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他将案几上的酒器扫落在地,冲着跪了一地的乐师、倡优咆哮,“连让美人笑一下都做不到!要你们何用?!”

一旁的虢(guó)石父,一个以谄媚和诡计上位的佞臣,眼珠滴溜溜一转,凑上前低声道:“大王息怒。臣有一计,或许……或许能成。”

幽王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说!再没效果,寡人砍了你的头!”

虢石父陪着笑脸:“大王,这骊山烽燧(烽火台),本是先王所设,用以警示戎狄入侵,号令四方诸侯勤王的紧要之物。烽火一起,诸侯必以为犬戎来犯,定会星夜兼程,率大军赶来护驾!那万马奔腾、车驾辚辚、旌旗蔽日、诸侯们风尘仆仆却不见敌寇,面面相觑、狼狈不堪的模样……岂非天下第一等滑稽之事?褒姒娘娘见惯了宫中的死物,这活生生的‘大戏’,说不定就能引得娘娘开怀一笑呢?”

幽王愣住了。用国家最紧急的军事警报系统来……开玩笑?这个念头太大胆,太荒唐了!一丝犹豫掠过心头。但当他转头看向身边依旧面无表情、眼神空茫望着窗外的褒姒时,那份犹豫瞬间被“博美人一笑”的疯狂渴望淹没。规矩?祖宗法度?诸侯的看法?在美人的笑靥面前,都不值一提!

“好!妙计!”幽王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病态的兴奋,“立即传令!点燃骊山所有烽燧!擂起告急鼓!”

呜——呜——呜——

咚!咚!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凄厉的号角伴着沉闷震天的鼓声,撕裂了骊山宁静的黄昏。紧接着,一座又一座烽火台上,冲天的狼烟浓烈地翻滚升腾,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条狰狞的黑龙,迅速向远方蔓延!这是最紧急的敌袭信号!

镐京畿内(王城附近)以及临近的诸侯国(如晋、郑、卫等)最先看到烽烟!

“烽火!是骊山烽火!犬戎大军来了?!”

“快!集结军队!保护大王!”

“动作快!违令者斩!”

诸侯们大惊失色,顾不上细想,立刻点齐本国最精锐的部队,马不解鞍,人不卸甲,火急火燎地向着骊山方向狂奔!烟尘滚滚,战车隆隆,士兵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以为是生死存亡之战!

当各路诸侯汗流浃背、盔歪甲斜、气喘吁吁地率领大军赶到骊山下时,看到的却是一副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景象:骊山之上,丝竹之声隐隐传来,幽王正搂着褒姒,在烽火台下方的宫苑高台上饮酒作乐!四周歌舞升平,哪有半点犬戎的影子?!

“这……这是怎么回事?”郑伯友(郑国国君,较为亲近王室但也正直)看着自己疲惫不堪、满身尘土的将士,又看看台上醉醺醺的幽王,一股怒火直冲头顶。

“大王……犬戎……”晋侯疑惑地高声问道。

“哈哈哈!”幽王得意地大笑出声,醉眼惺忪地指着山下狼狈的诸侯大军,“诸位爱卿辛苦啦!看看你们这模样,真是……哈哈!寡人今日无事,只是与美人赏景,觉得烽火燃起甚是壮观,故而点燃,想请诸位一同观赏观赏!顺便……看看能否逗美人一笑!”他谄媚地转向褒姒,“美人,你看他们,像不像一群被耍得团团转的猴子?可笑不可笑?”

此刻,褒姒的目光终于有了焦点。她看着山下那些尘土满面、惊愕、茫然、继而转为愤怒的诸侯,看着他们身后疲惫不堪却强忍着怒火的士兵,看着这宏大而荒谬的一幕……她那冰封般的嘴角,极其缓慢地,向上勾起了一个弧度。不是温婉的笑,而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带着强烈讽刺意味的、看透世间荒诞的冷笑!这笑容在她绝美的脸上绽开,诡异而惊心动魄。

“笑了!美人笑了!哈哈哈!她终于笑了!”幽王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根本没在意那笑容背后的寒意,也没看到台下诸侯们瞬间铁青的脸和眼中喷薄的怒火。

“大王!烽燧乃国家重器,用以传警御敌!岂能……岂能如此儿戏戏弄臣等!”郑伯友强压怒火,声音都在颤抖。

“哼!扫兴!”幽王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被这一质问,立刻拉下脸来,“寡人天子!想点就点!你们来了,看到寡人无恙,难道不该高兴吗?都滚吧!别在这碍眼!”

诸侯们面面相觑,胸中的屈辱和愤怒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他们默默转身,率领着同样感到被愚弄而士气低落的军队,踏上了归途。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背影拉得很长,充满了悲凉和愤怒的阴影。第一次“烽火戏诸侯”,在一片狼藉和怨恨中收场。幽王只记住了褒姒那昙花一现的笑,却亲手撕开了王室与诸侯之间信任的第一道巨大裂痕。

信任如琉璃,珍贵而易碎。将维系安危的信任基石当作儿戏,为一时之乐透支信用,最终必将自食苦果。尊重规则,敬畏责任,是任何组织或个人立足的根本。轻诺寡信者,终遭反噬。

狼烟再三举 - 信任的灰烬(约公元前777年 - 公元前771年初,骊山)

**幽王为看褒姒笑容,屡次点燃烽火,诸侯被反复戏耍,信任彻底破产;废嫡立庶,激化矛盾。

“笑了!她真的笑了!”幽王像着了魔一样,反复回味着上次烽火戏诸侯时褒姒那抹讽刺的笑容。虽然那笑冰冷刺骨,但在他看来,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为了再次看到这“美景”,那点诸侯的愤怒和祖宗的规矩,算得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