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新王拭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一些较开明的贵族和官员也纷纷点头表示支持。守旧派虽心有不甘,但面对宣王的决心和尹吉甫、仲山甫这两位新锐重臣的力挺,加上宣王抬出的“强兵御外”的大义名分,也只能暂时闭上了嘴。

“不籍千亩”的诏令,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沉闷已久的周王朝大地!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的取消,更是一次对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僵化现状的勇敢挑战!它点燃了底层农夫心中沉寂已久的希望之火。

变革如破茧。敢于打破华而不实的陈规旧俗,直面现实痛点,尊重底层民众的生存智慧和改善生活的渴望,才能真正激发活力,为复兴注入源头活水。

.烽火砺剑 - 尹吉甫北伐定边疆(约公元前823年,盛夏,西北边境)

**核心事件:尹吉甫统帅大军北伐猃狁(匈奴前身),取得重大胜利,暂时解除西北威胁

“不籍千亩”的变革推行了几年,效果如同春风吹过冻土,缓慢却坚定地显现。登记在册的私田和新开垦的荒地面积明显增加。虽然贵族们依旧在想办法捞取好处,但农夫脸上的绝望少了,田间地头的劳作身影多了,镐京的粮仓也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国库不再跑老鼠,虽然仍不宽裕,但总算有了点底气。

然而,西北的天空,却始终笼罩着一片阴云——猃狁(xiǎn yǔn)。

这些来自草原的彪悍骑兵,如同贪婪的狼群。他们趁着周室衰弱,不断南下侵扰。烽燧台上狼烟一次次燃起,带来的都是边境村落被焚毁、百姓被掳掠杀戮的噩耗。凄厉的哭喊声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传到了宣王的耳中,也撕扯着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大周。

“陛下!猃狁又犯边了!云中、朔方数村被屠戮一空!男女老幼……无一生还啊!”边境告急的使者浑身浴血,扑倒在宣王面前,泣不成声。

朝堂上一片死寂,继而爆发出愤怒的声浪!连那些之前反对改革的贵族,此刻也感到了切肤之痛——他们的封邑也在边境地带!

宣王猛地站起,眼中燃烧着怒火和决绝!召公的遗言再次回响:“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内”稍稍安定,囤积了一点粮草,训练了一支勉强可用的军队,是时候亮剑了!不是为虚幻的荣耀,而是为了守护那些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边民!

“尹吉甫!”宣王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

“臣在!”尹吉甫大步出列,甲胄铿锵。这位文武全才的重臣,早已厉兵秣马多时。

“寡人命你为帅,总领六师(周朝军队主力),北伐猃狁!犁庭扫穴,扬我国威!”

“臣,领命!”尹吉甫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不破猃狁,誓不还朝!”

战鼓擂动!号角长鸣!一支主要由重新招募的国人农夫子弟组成的军队,在尹吉甫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开出镐京。他们装备或许不如全盛时期精良,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守护家园的坚定。沿途百姓箪食壶浆,眼含期盼。宣王亲送至郊外,看着远去的旌旗,手心攥出了汗。这一仗,不仅关乎边境安宁,更关乎新政的威信,关乎他能否真正坐稳王位,实现复兴!

战场在西北的朔风旷野展开。尹吉甫深知猃狁骑兵的机动优势。他没有贸然深入草原,而是采取“筑城固守,步步为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稳健战术(史载其“薄伐猃狁,至于太原”,采取筑城防御与适度反击结合)。

烈日当空,尘土飞扬。一处预设的决战山谷。

“报!大帅!猃狁主力约五千骑,已被诱入葫芦口!”斥候飞马来报。

尹吉甫立于指挥战车上,眼神如鹰隼。他放下手中的《诗经》草稿(尹吉甫亦是着名诗人,《诗经·小雅·六月》即歌颂其北伐),拔出佩剑:

“传令!伏兵尽出!战车堵死两头出口!强弩手,覆盖射击!步兵方阵,长戈向前——杀!”

“杀——!”震天的怒吼在山谷中回荡!预先埋伏在山脊后的士兵如同猛虎下山!战车轰隆隆堵住狭窄的谷口,强弩箭矢如飞蝗般射向猃狁密集的骑兵!猃狁的战马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惊嘶乱窜,阵型大乱!

尹吉甫身先士卒,乘指挥车冲锋在前。他挥舞长剑,怒吼着激励士兵:“将士们!身后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是刚开垦的田地!绝不能让豺狼践踏!为了大周!为了家园——杀啊!”

士兵们看到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为了家园!杀!”昔日田间的农夫,此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长戈如林,捅翻马背上的敌人;战车轮毂,碾碎敌人的阵型!

这是一场艰苦的血战!猃狁人极其悍勇,困兽犹斗。但尹吉甫指挥若定,周军凭借地利、纪律和保家卫国的信念,逐渐占据了上风。战斗从正午持续到黄昏。

夕阳如血,映照着尸横遍野的山谷。猃狁的旗帜被踩在泥泞中,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向草原深处逃窜。

尹吉甫站在战车上,浑身浴血,甲胄破损,但脊梁挺得笔直。他望着西沉的落日和溃逃的敌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役虽未彻底歼灭猃狁主力,但给予了其前所未有的重创!西北边境,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消息传回镐京,举城欢腾!压抑了数十年的屈辱一扫而空!宣王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旋之师。当他看到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的尹吉甫和虽然疲惫却洋溢着胜利喜悦的士兵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爱卿!辛苦了!你们是大周的英雄!”宣王紧紧握住尹吉甫的手。

“托陛下洪福!赖将士用命!猃狁,已不敢再窥我边境!”尹吉甫的声音带着沙哑的豪迈。

这一刻,“宣王中兴”的光芒,似乎真的穿透了阴霾,照亮了镐京的天空!北伐的胜利,如同给新政打了一针强心剂,证明了变革带来的力量!

和平从来不是祈求而来,是实力铸就的盾牌。内部的改革与凝聚,是抵御外侮的根基。敢于亮剑,善于用兵,方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希望与安宁。

淮水余烬 - 武功背后的阴影(约公元前822年,秋,东南战场 & 镐京王宫)

**:宣王派兵南征淮夷获胜,但诸侯借机坐大(如郑国),埋下隐患(回光返照)

北伐猃狁的胜利余晖尚未散尽,东南的天空又燃起了告急的烽烟——淮夷诸部,趁周室主力北调,再次大举进犯!他们沿着淮水水系袭扰,攻城掠地,气焰嚣张。

宣王刚刚舒展的眉头再次紧锁。他深知,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军队和国库,实在难以支撑两线大规模作战的消耗。但淮夷之患不除,东南膏腴之地将永无宁日,漕运受阻,赋税难收,复兴大计将成泡影!

“仲山甫!”宣王的目光投向这位以干练和务实着称的重臣。

“臣在!”仲山甫出列,神情凝重。

“东南之事,牵涉众多方国,寡人命你为统帅,不必强求大规模决战!可调集王师一部,联合当地诸侯军队(如南方的申、吕、东方齐鲁等),以驱逐、震慑为主!务必打通漕运,安定地方!同时……”宣王压低声音,带着告诫,“务必留心诸侯动向!不可使其借机坐大!”

“臣明白!”仲山甫心领神会。他深知东南战场水网密布,地形复杂,与西北截然不同。而且那里诸侯林立,心思各异,仗并不好打。他的策略是:依靠王师精锐作为核心震慑力量,协调、督促诸侯军队出力,稳扎稳打,逐步挤压淮夷的活动空间。

东南的战事远不如西北那般惊心动魄,却更加冗长和耗费心力。仲山甫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枢纽,一面指挥部队击退淮夷的袭扰,一面周旋于各路诸侯之间,晓以利害,催促粮草兵员。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役上的胜利,将淮夷的势力范围逐步压缩,但过程极其艰难。

**隐患,就在这艰难的进程中悄然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