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天下之中的定海神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营建洛邑——天下之中的定海针
公元前1041年,镐京王宫
镐京的深秋带着刺骨的寒意,连王宫朱漆大门上新绘的云纹似乎都凝滞了几分。寝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和压抑的悲恸。年仅十三岁的周成王姬诵,穿着一身素麻孝服,小小的身躯跪在巨大的棺椁前,肩膀抑制不住地颤抖。父亲周武王姬发,那个曾经如高山般巍峨、如烈日般照耀他的英雄,在平定天下仅仅两年后,竟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庞大而根基未稳的王朝和他这个懵懂的孩童。
“叔父……”成王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声音带着无助的哽咽,望向身旁唯一能让他感到安稳的身影——周公旦。
周公旦一身缟素,清癯的面容比往日更加肃穆,眼眶深陷布满血丝。他轻轻拍了拍侄儿的肩膀,那手掌沉稳依旧,传递着无声的力量。“王上,”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感,“先王虽去,天命未改!臣旦受先王重托,必竭股肱之力,辅佐我王,守祖宗基业,安天下万民!” 他口中誓言铿锵,内心却如同坠着千钧巨石。武王骤然离世的打击,如同抽走了王朝的擎天柱。那些表面上恭顺的诸侯、那些被强行压服的殷商旧族、还有那些心怀叵测的“自己人”……暗流汹涌,风雨欲来。
1,暗流汹涌——三监之叛
果然,风暴来得比预想的更快、更猛。
被分封在商朝核心旧地、负责监视纣王之子武庚的“三监”——管叔鲜(武王三弟)、蔡叔度(武王五弟)、霍叔处(武王八弟),这些周公旦的亲兄弟,率先发难。
“周公旦!”管叔鲜的声音在镐京街巷间隐秘传播,充满了煽动性的愤懑,“他算什么?不过是老四!竟敢摄政当国,独揽大权!成王年幼,谁知他安得什么心?怕不是想学那伊尹放太甲,行篡逆之事吧?”(注:伊尹放逐商王太甲是着名权臣典故)
流言犹如毒蛇的信子,迅速蔓延。连远离镐京的东方诸侯也开始窃窃私语。
决定性事件:殷商王族武庚,这位表面恭顺、内心无时无刻不燃烧着复国野火的纣王之子,敏锐地嗅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秘密遣心腹,穿越戒备森严的关卡,将密信送到了管叔、蔡叔手中:
“管叔、蔡叔在上:周公摄政,周室离心!此乃天赐良机!二位身为王室至亲,岂能坐看他鸠占鹊巢?吾武庚虽为前朝余孽,然商民百万之心未尝忘旧邦!若得二位叔父振臂一呼,内外并举,共伐那欺主寡嫂(指周公辅佐成王及其母)之奸佞,则商祀可复,二位亦不失裂土称尊!机不可失!”
王宫内,周公旦紧握着那封截获的武庚密信抄本,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窗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棂咯咯作响。他闭上眼,脑海里闪过牧野之战前夜,他与武王在军帐中秉烛夜谈的兄弟情深;更闪过父亲文王姬昌临终前,将他们兄弟的手紧紧叠在一起的殷殷嘱托……信任与背叛的剧痛,如同淬毒的匕首绞动着他的心脏。
“叔父……”年幼的成王怯生生地拉了拉他的衣角,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依赖,“管叔、蔡叔他们……真的会和武庚一起反叛吗?他们可是我们的亲叔叔啊!”
周公旦睁开眼,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冰冷的决绝取代。他蹲下身,平视着侄儿,一字一句,清晰而沉重:“王上,此刻,他们首先是觊觎王权的叛贼!兄弟情义,在国家存亡、社稷安危面前,必须让位!若优柔寡断,周室的江山,文王、武王的毕生心血,都将毁于一旦!”
恐惧过后,是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杀伐果断。周公旦亲任统帅,以成王名义发布《大诰》(着名的动员令),集结王畿精锐六师(周天子直辖军队),并征召忠于王室的诸侯之兵(如鲁、卫、齐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平叛之战!
2,血沃东方——平定乱局
战场在广袤的东方大地上展开。厮杀声震天动地,青铜戈戟在阳光下划出刺目的寒光,战车奔驰卷起的烟尘遮蔽了天空。
在一场决定性的平原决战中,周公旦的“王师”与叛军主力遭遇。周公身着玄甲,立于战车之上,亲自擂鼓。鼓声沉重而急促,如同他此刻沉重如山的心跳——他的对面,叛军阵中飘扬的正是管叔和蔡叔的旗帜!
“杀——!” 喊杀声如同雷霆炸响。
战车轰然对撞,长戈奋力突刺。鲜血染红了黄土,惨呼声不绝于耳。周公旦的目光死死锁定叛军帅旗之下那个熟悉的身影——蔡叔度。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名亲卫车兵,红着眼,将一柄锋利的长戟,狠狠刺入了蔡叔战车的御手胸膛!御手惨叫倒下,战车瞬间失控侧翻,蔡叔度狼狈地滚落脚边堆积的尸体之中……
“不——!” 一声凄厉的嘶喊从周公旦喉咙深处迸发出来,那声音扭曲变形,饱含着无法言说的悲怆与愤怒。亲手将兄弟推向绝路的痛苦,瞬间撕裂了他强撑的盔甲。泪水混合着战场的血污,模糊了他的视线。
一旁的年轻统帅召公奭(驻守北方的燕侯,被紧急召回助战)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公情绪的剧烈波动。他策马靠近,在震耳欲聋的厮杀声中大声疾呼:“周公!此刻心软不得!想想镐京年幼的成王!想想天下苍生!叛逆不除,后患无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声断喝如同惊雷,将周公旦从兄弟相残的悲痛深渊中猛地拉了回来。他狠狠抹了一把脸,眼神重新变得坚硬如铁,再次擂响战鼓,仿佛要将所有痛苦和犹豫都砸进这鼓声里:“进攻!叛首伏诛者,重赏!”
决定性事件:周公平叛之战最终取得惨胜。武庚在逃亡中被杀,管叔鲜被俘后处死,蔡叔度被流放囚禁于郭邻(后死于流放地),霍叔处被废为庶民。周公以雷霆手段,用兄弟的鲜血和囚笼,浇熄了这场差点颠覆周室的大火!
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站在被战火蹂躏过、满目疮痍的商墟故地上,空气中浓烈的血腥味和焦糊味尚未散去。周公旦的心却比这战场更加荒芜凄凉。平叛成功并未带来丝毫喜悦,只有无尽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东方,这片广袤、富庶却又离心力极强的土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仅仅依靠分封在卫、鲁等地的几个诸侯国,依靠他们隔着遥远距离的遥控震慑,够吗?下一次叛乱的火星,又会在何时何地燃起?
一个念头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必须在东方的心脏地带,钉下一枚绝对忠诚、强大无比的钉子!一个由周王室直接掌控的、强大的战略支点!他的目光,越过残破的城垣,投向了遥远的西方——那个传说中的“天下之中”。
3,卜问天地——洛邑奠基
“天下之中?” 年轻的召公奭(因功绩卓越且忠诚可靠,被周公委以重任)看着神情凝重、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划过的周公旦,面露疑惑。地图标识的位置,是洛水与瀍水、涧水交汇的一片广袤平原(今洛阳盆地)。
“对!就是这里!洛邑!” 周公旦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灼热,“你看,镐京偏西,鞭长莫及。而此处,东控殷商故地,北望晋卫,南通荆楚,西连王畿!四通八达,居于天下要冲!若能在此筑一大邑,驻以重兵,如同在东方巨龙的咽喉处,扼住它的命脉!看谁还敢有异动?”
这个宏大的构想,让召公奭的心猛地一跳,随即涌起一股澎湃的激情:“臣明白了!此乃定鼎天下、永固基业的千年大计!臣请命先行勘察!” 召公奭本就是心思缜密、踏实肯干之人。他深知此行事关重大,立刻挑选精干随员,携带测量工具(绳尺、圭表、水平仪等原始工具),风尘仆仆地赶赴洛水之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