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一粒“驯化”的麦子(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这一粒饱满,像小太阳!”

“这颗有点瘪,不要了,留着吃吧。”

“这颗最大!穗姐你看!”

每一粒精选的种子都被郑重其事地放入一个小巧的皮袋里。播种的日子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穗虔诚地跪在翻好的土地上,用手指在松软的泥土里戳出一个个小坑,然后郑重地将一粒麦种放入,再用土轻轻掩埋。整个过程充满了近乎神圣的仪式感。

“麦神保佑……”穗低声祈祷,“请让这些珍贵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吧。”

冬去春来。穗几乎每天都要跑到那片小小的“麦田”边查看。当第一抹嫩绿顽强地顶破湿润的泥土钻出来时,她欣喜若狂!“出来了!阿姆!种子发芽了!”她指着那纤细的绿芽,仿佛看见了整个世界。

然而,考验远未结束。野草的竞争异常激烈,穗带着族人一遍遍地弯腰拔草。旱季缺水,她们就从溪流里一罐罐地提水浇灌。贪吃的鸟儿是最大的威胁!族人轮流值守,挥舞着绑着破兽皮的棍子,敲打陶罐发出刺耳的声响驱赶鸟雀。孩子们也成了“守护麦田小卫士”,一整天都眼睛瞪得溜圆地盯着天空和草丛。

“走开!臭鸟!不许吃穗姐姐的宝贝!”

“看那边!有只麻雀溜进来了!”

“敲罐子!快敲罐子!”

麦苗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抽出了健壮的麦秆。穗惊喜地发现,这些植株似乎继承了母株的“倔强”,麦秆比野生的更加粗壮,能更好地支撑沉甸甸的麦穗!终于,麦穗扬花了,灌浆了,渐渐染上了诱人的金黄色。收获的季节到了!

那一天,整个聚落的人都屏息凝神地围在麦田边。穗拿着她的石镰,手微微颤抖。她割下了第一株麦穗——沉甸甸、金灿灿,饱满的麦粒几乎要撑破薄薄的颖壳!她学着当初发现它们时的样子,用指尖轻轻拂过麦穗。

麦粒纹丝不动!牢牢地长在穗轴上!

“哇——!”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族长岩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捧起一把金黄的麦穗,高高举起:“成了!穗!成了!这是我们的麦子!是神赐给我们聚落的根基啊!”

女人们一拥而上,小心翼翼地收割着这些珍贵的“家麦”(区别于野生小麦)。脱粒也变得前所未有地轻松!只需轻轻敲打,饱满的麦粒就纷纷落入陶盆中,再也不用担心四处飞溅浪费。看着陶盆里堆积起来、闪烁着金光的麦粒,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自豪!这一小片田地的收获,竟然远远超过了往年整个聚落妇女们在野外辛苦奔波采集野生小麦的总和!

“这么多!这么多麦子!”云抚摸着盆里的麦粒,声音哽咽,“这个冬天…娃娃们不会饿哭了…”

峰抓起一把麦粒,感受着它们沉甸甸的份量,咧嘴大笑:“哈哈!以后打猎空手回来也不怕了!有麦子吃了!”

孩子们好奇地抓起几粒新麦,塞进嘴里嚼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浓郁麦香在口中弥漫开来:“甜!香!”

人工选择和定向驯化的奇迹之门,就在穗和族人们充满希冀的眼神中,被这“第一粒驯化的麦”彻底撞开了! 他们不知道,这一刻的意义何等重大。这种不易落粒、穗大粒饱的突变性状,是人类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年复一年,刻意挑选并播种那些具有优良性状(不易落粒、大穗、大粒)的后代,淘汰那些“小气”的野生型。在无数个春秋轮回中,麦穗变得越来越饱满,麦粒越来越不易脱落,小麦的基因库在人类无意识的筛选中悄然改变,最终完成了从野生植物到驯化作物的华丽蜕变!

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风,在邻近的聚落间流传开来。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这“神迹般的麦子”,交换珍贵的种子。驯化小麦的技术如同星火燎原,伴随着人群的迁徙与交流,开始向外扩散。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最核心的一环——谷物的驯化——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世,这些被驯化的小麦品种(包括单粒小麦、二粒小麦,最终进化到普通小麦)将从这片新月沃土出发,沿着贸易路线和人群迁徙的足迹,向东缓慢传播,未来将与东亚独立驯化的粟与稻一起,奠定人类几个伟大文明的根基。

穗不再是当初那个蹲在麦丛边叹息的少女。她成了聚落真正的“麦母”,负责掌管麦田的选种、播种和看护。她常常站在丰收的麦田边,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如同阳光凝固成的海洋。她抚摸着饱满的麦穗,眼前浮现出那个风雨交加的午后,那几株倔强的麦秆。正是那一次的发现与坚持,改变了聚落的命运,也为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驯化的光芒,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人类通往未来的道路。

平凡中的伟大发现源于观察与坚持: “第一粒驯化的麦”并非天降神迹。它源于穗对风雨后幸存麦株细致入微的观察,源于她对“麦粒易落”这一困境的不甘心,更源于她排除众议、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与坚持(从守护变异株到精心播种看护)。这启示我们:改变往往始于对日常困境的敏锐洞察和对微小差异的珍视。 当我们对被他人视为“理所当然”或“无法改变”的事物心存质疑,并愿意付出耐心和汗水去守护那一点微小的“不同”时,就有可能点燃改写命运的星火。伟大,常常孕育于对平凡细节的执着追求之中。

驯化是双向的旅程,选择塑造未来: 人类驯化了小麦,小麦也同样“驯化”了人类。当我们选择播下那不易落粒的种子,我们也在选择一种定居耕作的生活方式,选择与大自然的节奏更紧密地绑定。每一次刻意的选择(选种、育种),都是对未来形态的塑造。 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培育作物、养成习惯还是经营人生,我们今日的选择标准(留下什么,淘汰什么),决定了明日收获的果实。 如同穗选择饱满不易落的麦粒,我们也应时刻审视自己的“选择标准”——是选择短视的便利,还是长远的坚韧?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守护那看似微弱却代表进步方向的“变异”?塑造命运的力量,就蕴藏在我们每一次审慎而充满希望的选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