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李达康的构想(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最新章节。
“以美国为例,他们在1977年就出台了《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对矿区生态修复实施了非常全面和系统的强制性规定。后续又有一系列法案进行补充和强化。”
她话锋一转,指出关键差异:“但是,美国强调原样复垦原则,要求尽可能将开采破坏的土地恢复至接近原始的状态。这套模式目前恐怕难以完全照搬到我们这里。”
“而且他们的采矿企业已经经过了几十、上百年的发展,早已完成原始积累,资金雄厚,现在拿出一点利润进行复垦,相对于其历史收益而言负担较轻。”
“而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资金都紧张,缺乏这样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如此高标准的复垦。”
李达康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陈记者这话说得透彻,很有见地!不能脱离实际空谈洋经验。”
阳继续阐述她的观点:“其实,我们未必总要眼睛向外。我认为更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林城本地条件的治理路径。”
“国家层面对于塌陷区治理并非没有政策支持,有一系列的补贴和扶持措施。只是很多时候......”
陈阳顿了顿,目光直视李达康道:“很多时候,基层觉得申请流程困难复杂,耗时耗力却不易出显绩,往往就选择回避这个老大难问题。”
“说得好!”李达康闻言,手掌在桌面上轻轻一拍,让在场所有人精神一振,“大家都听听!这才是真知灼见!”
“现在各地都在搞开发区,但是圈占良田好地去搞开发区算什么本事?那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你们想想今天看的这几片大的塌陷区,洼地连起来就是天然的湖泊,湖边种上树就是景观带。治理好了,既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还能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
“这才是治理和发展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这时,开发区的主任李为民面露难色,插话道:“李市长,我们也不是没想过这么干,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国家那点配套资金,连挖湖修堤的基础工程都可能不够……”
李达康显然深思过这个问题,他打断道:“我有个初步设想——我们不能单纯就治理谈治理。”
“可以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同步在这个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争取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用未来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和效益,反哺环境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的投入和发展。”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
这个构想魄力极大,但对应的资金需求和政治风险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林城目前的财政状况,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分管副市长周桂春谨慎地开口:“达康市长,这个想法确实很有前瞻性,但……这资金盘子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国家级新区的批文,牵涉部委众多,审批难度极大,能否批下来还是未知数。”
李达康大手一挥,语气很是坚决:“资金和审批的问题,你们不用过多考虑,我来想办法协调、争取。”
“你们的任务,是立刻组织精干力量,抓紧进行科学论证,尽快把这个构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做出来!”
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众人便不再多言。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位市长在政府事务上说一不二的强势风格,毕竟省长是人家老领导!
会议最后,李达康再次转向陈阳,语气诚恳:“陈记者,接下来还要多麻烦你。”
“希望你能继续发挥《华夏日报》的舆论影响力,多为我们林城塌陷区治理和开发区构想造势,多宣传宣传!”
陈阳点头:“李市长放心,这是我的分内职责。我一定会持续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