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古镇寻韵,生辰暖意(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脉之心破渊者》最新章节。
周六清晨的高铁站,人潮还没完全涌来,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在地面洒下一片透亮的光。苏晚拖着行李箱,站在检票口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拉杆上的贴纸——那是上次庆功宴后,小周给她的“古镇十二时辰”定制贴纸,印着小小的采茶姑娘。
“在想什么?”顾沉舟拎着早餐袋走过来,把一杯热豆浆塞进她手里,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指腹,下意识攥了攥,“是不是担心考察的事?李总刚才发消息,说已经在古镇入口等我们了。”
苏晚回过神,喝了口温热的豆浆,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刚才莫名的紧张消散了大半:“有点担心戏台的结构问题,昨天张工说,AR设备需要固定在戏台柱子上,怕老木头承重不够。”
“放心,我让陈默联系了古镇的文物修复团队,他们今天会跟着一起考察,专门评估承重和安装方案。”顾沉舟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眼神里带着笃定,“你只管专心看设计细节,这些杂事交给我。”
苏晚抬头看他,晨光落在他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让他平时沉稳的轮廓多了几分柔和。她突然想起,上次跟他提过一句“古镇戏台是明清时候的建筑,怕破坏原貌”,当时她自己都没放在心上,他却记在了心里,还提前安排好了修复团队。
“你总是这样,”苏晚轻声说,嘴角忍不住上扬,“把所有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我都快变懒了。”
顾沉舟笑了,伸手接过她的行李箱,自然地牵起她的手:“能让你变懒,也是我的本事。走吧,检票了,别误了车。”
高铁缓缓驶出站台,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变成田野,绿油油的稻田在风里起伏,像铺了一层绿绸。苏晚靠在窗边,翻看着平板里的古镇资料,顾沉舟坐在旁边,没有看文件,只是偶尔帮她把滑落的毯子往上拉一拉,或者递颗剥好的橘子。
“你不处理工作吗?”苏晚咬了口橘子,甜丝丝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昨天看你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
“都安排好了,”顾沉舟指尖蹭过她嘴角沾到的橘子汁,动作自然又亲昵,“这两天的重点是陪你考察,顺便……给你庆生。”
提到生日,苏晚耳尖微微发烫。她其实不太习惯热闹的生日会,小时候家里忙,很少特意庆祝,后来开了工作室,更是年年都忘了日子。可自从认识顾沉舟,她连自己都忽略的小事,都被他妥帖记着。
“其实不用太麻烦的,”苏晚小声说,“跟你一起在古镇走走,看看戏台,我就很开心了。”
顾沉舟没接话,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她。封面是浅灰色的,上面印着极小的船锚图案——跟他送她的项链吊坠一样。苏晚翻开,里面夹着几张古镇的老照片,还有手写的笔记,记着“西街的糖画摊,下午三点出摊”“河边的民宿,二楼窗台能看到老桥”,字迹工整,带着他独有的沉稳。
“我查了古镇的资料,把你可能感兴趣的地方都记下来了,”顾沉舟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要是有遗漏的,咱们再慢慢逛。”
苏晚的指尖拂过纸上的字迹,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一样软。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睛亮得像含了星光:“沉舟,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
顾沉舟看着她的样子,悬了两天的心终于放下。其实这个本子他写了三个晚上,怕记错时间,怕漏了她喜欢的手工艺品店,反复跟古镇的民宿老板确认了好几次。现在看到她喜欢,所有的紧张都变成了满足。
高铁抵达古镇所在的县城时,已经是中午。李总带着助理在车站外等,看到他们,笑着迎上来:“苏总监,顾总,一路辛苦!古镇的午饭我已经订好了,是当地最有名的私房菜,咱们边吃边聊考察路线。”
私房菜的馆子藏在巷子里,白墙黛瓦,门口挂着红灯笼,推门进去,满是淡淡的桂花香。菜很快上齐了,清蒸小河虾、笋干烧肉、野菜豆腐羹,都是当地的特色菜,味道清淡却鲜美。
“下午咱们先去戏台,”李总夹了一筷子笋干,“戏台刚做过基础维护,但老建筑的结构还是要小心,修复团队已经在那儿等着了。然后去西街,那里有很多老手艺作坊,说不定能给IP设计加些新元素。”
苏晚点头,拿出平板记下重点,顾沉舟坐在她旁边,悄悄把剥好的虾放进她碗里:“多吃点,下午要走很多路。”
李总看在眼里,笑着打趣:“顾总对苏总监真是体贴,我们这些老家伙看着都羡慕。”
苏晚的脸一下子红了,顾沉舟却坦然地握住她的手,语气认真:“她值得。”
饭后去戏台的路上,苏晚忍不住问顾沉舟:“你怎么不怕李总笑话?”
“实话实说而已,”顾沉舟捏了捏她的手心,“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女朋友,我疼你是应该的。”
苏晚心里甜丝丝的,跟着他走进戏台院子时,脚步都轻快了不少。戏台坐落在古镇中心,木质结构,飞檐翘角,上面雕着花鸟图案,虽然有些斑驳,却透着岁月的韵味。修复团队的王师傅已经在戏台柱子旁等着,手里拿着测量仪。
“苏总监,顾总,”王师傅递过测量报告,“柱子的承重没问题,但表面的漆有些脱落,安装AR设备前,我们得先补漆,避免损伤木头。”
苏晚接过报告,仔细看着数据:“补漆的颜色要跟原来的一致,不能破坏戏台的原貌。”
“放心,我们有原来的漆样,能调配出一模一样的颜色,三天就能补好。”王师傅笑着说,“顾总昨天特意跟我强调过,要保护古建筑的韵味,您放心。”
苏晚回头看顾沉舟,他正站在戏台台下,抬头看着上面的雕花,眼神里满是认真。她走过去,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你连补漆的事都跟王师傅说了?”
“怕你担心,”顾沉舟低头看着她,“你总想着把设计做得完美,我不想让这些小细节影响你的思路。”
考察完戏台,一行人去了西街。巷子不宽,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两旁是挂着幌子的小店,有卖糖画的、扎风筝的,还有做木雕的。苏晚停在一家木雕店前,看着橱窗里的小木船,眼睛亮了起来——船身雕着细致的花纹,船头还挂着小小的红灯笼,跟她设计稿里的“舟”元素很像。
“喜欢吗?”顾沉舟走过来,注意到她的目光,“进去看看?”
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到他们,笑着迎上来:“小姑娘眼光好,这小木船是我亲手雕的,用的是老樟树的木头,能放很多年。”
苏晚拿起小木船,指尖触到光滑的木面,心里满是喜欢:“爷爷,这个能卖给我吗?”
“当然能,”老人笑着说,“看你喜欢,算你便宜点。”
顾沉舟抢先付了钱,把小木船放进苏晚的包里:“就当是提前给你的生日小礼物。”
“你已经送我本子了,”苏晚小声说,“不能再让你花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