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地基异物排查与绿化暗患(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脉之心破渊者》最新章节。
车子在工地入口急刹停下时,苏晚几乎是立刻推开车门冲了下去。核心筒的地基刚浇筑完一天,混凝土表面还覆盖着保湿膜,阳光下泛着潮湿的光泽,可在她眼里,这平整的表面下仿佛藏着一颗定时炸弹——林浩埋下的“东西”,若真在关键受力区,轻则导致墙体开裂,重则需要凿开重筑,至少耽误一个月工期。
“苏工!顾总!”监理工程师王工举着超声波检测仪跑过来,仪器屏幕还亮着,“我们已经按核心筒的轴线,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标了20个检测点,现在就能开始测!”
顾沉舟点头,目光扫过围过来的施工人员:“所有人退到检测区外,无关人员不准靠近——检测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干扰数据。”
苏晚蹲下身,小心掀开一处保湿膜,露出青灰色的混凝土表面。王工拿着探头,在标记好的“1号检测点”上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紧紧贴在混凝土上:“超声波检测仪能穿透5米深的混凝土,要是里面有异物,屏幕上会出现‘反射波异常’的峰值。”
仪器发出轻微的“嗡”声,屏幕上的波形曲线平稳跳动。苏晚盯着屏幕,指尖无意识地攥紧——前五个检测点的波形都很规则,没有任何异常。直到第6号检测点,也就是核心筒西侧的框架柱下方,曲线突然出现一个尖锐的峰值,像一把尖刀划破了平稳的线条。
“有异常!”王工立刻停下,调整探头角度重新检测,“反射波的强度很高,异物应该是金属或硬质塑料,直径大概在10厘米左右,深度1.2米。”
苏晚的心猛地一沉——1.2米正是框架柱的箍筋层位置,若异物卡在钢筋之间,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长期受力后可能出现裂缝。她立刻拿出核心筒的地基配筋图,在6号检测点对应的位置画圈:“这里是HRB400E直径20mm的箍筋,间距150mm,异物很可能卡在两根箍筋之间,必须确认是什么东西。”
顾沉舟立刻安排:“王工,用钻芯取样机在6号点旁钻一个小孔,取芯查看——注意控制钻孔直径,别破坏钢筋。”
钻芯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工地的宁静。苏晚站在旁边,看着钻头缓慢钻进混凝土,每一秒都像在煎熬。十分钟后,一根圆柱形的混凝土芯样被取了出来——芯样中间果然嵌着一段暗黄色的管道,表面已经开始发黑,不是项目使用的任何一种建材。
“是劣质PVC管!”苏晚用手摸了摸管道表面,一刮就掉渣,“这种管的抗压强度只有0.6MPa,根本不符合建筑用管标准,埋在地基里会慢慢老化碎裂,导致局部混凝土空鼓。”
就在这时,周明带着审讯记录跑过来,脸色凝重:“顾总,苏工,那个男人招了!他叫张强,是林浩的远房侄子,上个月跟着孙凯的施工队混进工地,趁夜间浇筑地基时,把20根这种PVC管埋在了核心筒的西侧和北侧,每根长1米,里面还灌满了沙子,就是为了让混凝土内部形成‘空洞隐患’。”
“20根?”顾沉舟立刻拿过审讯记录,“他有没有说具体位置?”
“只记得西侧5根,北侧15根,但具体坐标记不清了,只说‘跟着箍筋走’。”周明指着地基北侧,“我们得扩大检测范围,把北侧的30个点都测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检测范围从20个点扩大到50个点。太阳渐渐升到头顶,苏晚的额头上渗满汗水,却没顾上擦——她跟着王工逐个检测,每出现一个异常峰值,就立刻标记、取样。最终排查出18根PVC管,其中12根在北侧的非关键受力区,6根在西侧的框架柱附近,万幸没有埋在核心筒的桩基础位置。
“非关键区的PVC管可以用‘压力注浆’处理,把水泥浆压进管道和周围的缝隙,填满空鼓;框架柱附近的6根,需要先凿开表层混凝土,取出PVC管,再用高一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修补。”苏晚拿出平板,快速画出处理方案,“我现在联系设计院,出正式的加固图纸,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要到场见证,确保处理合格。”
顾沉舟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递过一瓶冰水:“先歇会儿,加固方案可以慢慢出,不差这半小时——你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午饭,再撑下去该低血糖了。”
苏晚接过水,喝了一口,才发现肚子确实在叫。她看着远处正在整理检测设备的工人,忽然笑了:“幸好发现得早,要是等混凝土完全凝固,处理起来更麻烦。”
“也是好事,”顾沉舟帮她擦掉脸颊的汗水,语气温柔,“至少林浩的最后一个后手被我们找到了,以后不用再提心吊胆。”
两人坐在工地的临时休息区,吃着简单的盒饭。顾沉舟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李科长打来的,语气轻快:“顾总,告诉你们个好消息!绿色建筑补贴的审批通过了,下周就能拨款到账,金额比申请的还多了5%,因为你们的光伏幕墙测试数据超标,被评为‘优秀示范项目’!”
苏晚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惊喜地看向顾沉舟——补贴顺利到账,不仅能缓解项目的资金压力,还能证明项目的绿色建筑资质,后续的招商和宣传都会更顺利。
“太谢谢李科长了!”顾沉舟笑着说,“等项目完工,一定请您来参加竣工仪式。”
挂了电话,顾沉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周明和王工,工地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施工队的张队跑过来,兴奋地说:“顾总,苏工,有了这笔补贴,我们就能提前采购后续的建材,不用再担心资金周转了!”
苏晚点头,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拿出平板,开始草拟加固方案的要点:“王工,明天早上让施工队先清理西侧框架柱的表层混凝土,设计院的图纸中午就能到,下午开始修补;北侧的压力注浆安排在后天,必须用P.O42.5级别的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5,确保注浆密实。”
“放心,苏工,我都记下来了!”王工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下午三点,设计院的加固图纸准时送达。苏晚和顾沉舟一起核对图纸,确认修补范围、混凝土标号和注浆参数都没问题后,签字交给王工。就在这时,周明拿着一份文件匆匆走来,脸色又沉了下去:“顾总,苏工,张强还有个情况没交代——他说林浩还联系了负责项目后期绿化工程的供应商,叫‘绿景园艺’,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在‘土壤改良’上动手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