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补贴疑云与内鬼暴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脉之心破渊者》最新章节。

车子驶回工作室楼下时,苏晚看了眼手表,刚过上午十点——距离住建局要求提交补充材料的截止时间,只剩四个小时。两人快步冲进工作室,财务室的同事已经接到通知,正抱着一摞文件在会议室等候,小杨则守在电脑前,屏幕上是绿色建筑补贴申请的电子版材料。

“苏工,顾总,这是所有资金相关的文件!”财务主管递过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有工作室的银行流水、项目各阶段的资金支出凭证,还有顾氏集团按合同支付的设计进度款记录,每一笔都有对应的发票和合同附件。”

苏晚接过文件夹,快速翻到“匿名注资”那一页——顾沉舟当初通过第三方投资机构注资时,特意签订了《委托投资协议》,明确注资用途为“绿色建筑设计研发”,且附上了投资机构的资质证明和资金来源合规说明。她指着这几页对顾沉舟说:“匿名注资的部分最容易被质疑,我们把协议和资质证明单独整理出来,作为补充材料的核心。”

顾沉舟点头,拿出手机给周明打电话:“IP地址查到具体科室了吗?住建局内部的同伙很可能就在审核科,我们需要针对性准备。”

电话那头的周明语气急促:“查到了!IP地址对应的是审核科的公共办公电脑,早上九点十五分登录的匿名邮箱——那个时间点,审核科只有三个人在办公室:李科长、张科员和赵科员。李科长我们之前接触过,为人正直,大概率是张科员或赵科员。”

“张科员?”苏晚突然想起上次提交勘察报告时,审核科里有个戴眼镜的年轻科员,当时就对项目的资金明细追问了好几句,“我记得他之前跟王斌一起参加过行业座谈会,两人好像是同乡。”

顾沉舟眼神一凛:“把张科员的资料发过来,包括他的社交关系和资金往来——如果他和王斌有关联,很可能也收过林浩的好处。”

挂了电话,小杨突然开口:“苏工,我刚才核对补贴申请材料时,发现有一页‘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明细’里,雨水回收系统的预算标注错了!应该是85万,写成了58万,虽然不影响整体,但要是被人抓住把柄,会说我们材料不严谨。”

“立刻修改!”苏晚递过平板,“把电子版和纸质版都改过来,重新打印盖章,确保没有任何错别字。”

工作室里瞬间忙碌起来:财务室核对流水,技术组修改技术明细,苏晚和顾沉舟则梳理补充材料的逻辑——先说明资金流向的合规性,再附上对应的凭证,最后补充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进度,证明项目完全符合补贴申请标准。

中午十二点半,补充材料终于整理完毕。厚厚的一摞文件被分成三册:第一册是资金流水与凭证,第二册是匿名注资的合规证明,第三册是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报告。苏晚把文件放进公文包,顾沉舟递过来一份热好的盒饭:“先吃点东西,不然下午没力气应对。”

两人坐在会议室里,匆匆扒了几口饭,话题又绕回了住建局的内鬼。“如果张科员真是同伙,他肯定会在材料里找漏洞,比如匿名注资的‘资金来源’,或者技术明细的‘实施真实性’。”顾沉舟放下筷子,“等下到了住建局,我来应对资金问题,你负责技术部分,我们分工配合。”

苏晚点头,想起之前光伏幕墙的测试数据,补充道:“我把光伏幕墙的发电量测试报告也带上了,还有雨水回收系统的设计图纸,这些都能证明技术实施的真实性。”

下午一点半,车子抵达住建局。李科长已经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快步迎上来:“苏工,顾总,你们可来了!刚才张科员还在问材料的事,语气不太友好,你们小心点。”

“谢谢您提醒。”苏晚递过补充材料,“我们准备得很充分,应该能解释清楚所有疑问。”

三人走进审核科办公室,其他科员都在低头办公,只有张科员抬着头,眼神锐利地盯着他们手里的文件。“材料带来了?”他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审视,“我们上午收到举报,说你们的资金流向不透明,尤其是有一笔匿名注资,来源不明,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顾沉舟将第二册文件推到他面前:“张科员,这份是匿名注资的全部合规证明。注资方是‘城筑投资有限公司’,具备合法的投资资质,我们有《委托投资协议》,明确注资用途为项目的绿色建筑研发,且资金来源是城筑的自有资金,有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不存在任何利益输送。”

张科员拿起协议,快速翻了几页,眉头皱了起来:“就算注资来源合法,你们的绿色建筑技术实施进度,真的达到补贴申请要求了吗?比如光伏幕墙,只做了样品测试,还没实际安装,怎么证明能达到预期发电量?”

苏晚立刻拿出第三册文件,翻到光伏幕墙那一页,指着上面的测试报告和设计图纸:“张科员,我们的光伏幕墙样品已经通过第三方检测,实时发电量达到280W/㎡,比设计预期还高3%。目前之所以没安装,是因为核心筒的钢框架还在搭建,按施工计划,下个月就能开始幕墙安装——这符合补贴申请里‘技术方案已通过验证,具备实施条件’的要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又翻到雨水回收系统的页面,补充道:“雨水回收系统的设备已经进场,昨天施工队刚完成基础浇筑,这是现场照片和监理记录,您可以核对。”

张科员看着照片里的设备和监理签字,脸色沉了沉,却没打算放弃:“还有你们的成本控制报告,里面写着‘节省30%建造成本’,这数据太夸张了,会不会是为了申请补贴故意虚报的?”

“这个数据有详细的计算依据。”顾沉舟拿出一份《成本对比分析报告》,“这是我们和同地段、同规模的建筑项目对比的数据:传统项目的单方造价是8500元/㎡,我们通过优化设计(比如核心筒的钢筋用量计算优化)、采用绿色建材(比如光伏幕墙替代部分玻璃幕墙),单方造价降到了5950元/㎡,正好节省30%——每一项优化都有计算明细和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的审核意见。”

张科员拿起造价咨询报告,反复查看审核人的签字和公章,找不到任何漏洞。他的手指在文件上轻轻敲击,眼神闪烁,似乎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刁难。

就在这时,李科长走了过来,拿起补充材料翻了几页,对张科员说:“小张,这些材料很齐全,资金流向清晰,技术实施也符合要求,没什么问题——我们按流程提交给上级审批吧。”

“可是科长……”张科员还想反驳,却被李科长打断:“之前王斌的事已经给审核科敲了警钟,我们不能再因为个人偏见耽误项目审批。要是有疑问,我们可以再找第三方机构复核,但不能无理由拖延。”

张科员的脸涨得通红,却不敢再说话。苏晚看着他的反应,心里更加确定——他就是那个内鬼,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借口驳回材料。

顾沉舟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突然开口:“对了,张科员,周明刚才给我发了条消息,说查到你上个月和林浩有过两次通话,还收到过一笔从‘城通建材’转来的2万块钱——‘城通建材’是林浩之前控制的公司,这笔钱是什么用途?”

这句话像一颗炸雷,在办公室里炸开。张科员猛地抬起头,眼神慌乱:“我、我不认识林浩!那笔钱是我朋友借我的,跟林浩没关系!”

“是吗?”顾沉舟拿出手机,调出周明发来的聊天记录截图,“这是你和林浩的微信聊天记录,你说‘补贴的事我会盯着,只要你那边到位,我就找机会驳回’——还有这笔2万块的转账记录,备注是‘辛苦费’,你怎么解释?”

张科员看着截图,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周围的科员都停下手里的工作,好奇地看过来。李科长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小张,你跟我说实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收了林浩的好处,故意针对这个项目?”

“我没有!”张科员还在狡辩,却没人相信他。顾沉舟继续拿出证据:“周明还查到,你和王斌是同乡,去年王斌帮你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林浩就是通过王斌找到你的,让你在补贴申请上刁难我们,对不对?”

所有证据摆在面前,张科员再也无法抵赖。他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捂住脸,声音带着哭腔:“我错了……林浩找到我,说只要我能驳回你们的补贴申请,就再给我5万块,还说王斌已经收了好处……我一时糊涂,才答应了他……”

“糊涂不是犯错的理由!”李科长气得发抖,“你身为住建局审核科的科员,本该为企业做好服务,却收受贿赂,故意拖延项目审批,你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吗?”

说完,李科长立刻拨通了纪检组的电话:“喂,纪检组吗?审核科的张科员涉嫌收受贿赂,干扰项目审批,你们赶紧派人过来!”

挂了电话,张科员被限制在座位上,脸色惨白如纸。苏晚看着他,心里没有丝毫同情——如果今天他们没有准备充分的证据,补贴申请很可能被驳回,项目的资金链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施工停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