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不太中国的中国电影(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电保安入华娱,教内娱学演技》最新章节。
葛玲被保安拎走了。
倒是也没引起什么轰动,毕竟前两天红毯上,就有人被保安赶了出去,在《天狗》的首映式上,也有人蹭红毯再正常不过了,谁都知道,吕文的电影是今年的大热门。
也是葛玲的知名度太低的原因,要是再过十年,她天天在外网上发疯,估计认识她的大老外会多一点。
两个演员,不是靠作品出圈,是靠奇葩言论出圈,也是没谁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某种投名状,毕竟很多组织在吸收新成员的时候,都会要求他们做一些看似傻逼,但其实能把自己放在很多人的对立面上的事情。
这样他们才能被吸收进去。
比如诬告……
不过现在葛玲肯定还没找到窍门,还处于到处博眼球的阶段,可惜就是直到她被带走,也没收获多少镜头。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天狗》上面,雅各布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反正他的开场白很简单,然后就进入了放映阶段。
电影一开始,就让那些没看过提前场的记者、影评人和观众惊喜了一下,因为《天狗》和那些经常出现在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不太一样。
它不像第五代导演似的,上来就用长镜头来营造一种沉静、压抑或诗意的氛围,喜欢搞什么高度风格化和象征性。
也不像第六代似的,做一个冷静,不介入的观察者,用客观镜头来记录生活的原始状态,强调什么个体的生存体验。
《天狗》反而更像欧洲电影,上来就是一个刺激的单方面屠杀,吕文浑身都是绷带,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然后镜头一转,所有人都说他是杀人犯,杀了三个好人……
这是非常经典的悬疑电影结构。开场就是血案,然后用倒叙和插叙一步步揭开事实真相。
只不过这个案子不是还原凶手杀人的过程,而是在还原“英雄为何被毁?”的过程。
曹宝平的叙事目的极其明确,节奏也非常紧凑。
镜头也非常不一样,虽然曹宝平也采用了大量手持摄影、肩扛跟拍,想要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紧迫感,但目的完全不同。
曹宝平不是为了纪实,他是从警察查案的视角入手,画面不追求唯美,而是追求真实,甚至还有点丑陋,但是足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而不是冷眼旁观。
这一点,吕文的感受非常深。
他在拍《十七岁的单车》的时候,王晓帅也拍过比较激烈的镜头,比如两个少年在北京胡同里追逐打架。
但王晓帅用的是中远景的固定长镜头,冷静地记录整个过程,没有特写去强调愤怒或痛苦,就像是一个陌生人,偶然间拍下来这么一小段视频似的。
《天狗》就不一样了,曹宝平是表现主义的拥护者,他使用特写、升格、主观镜头来“引导”甚至“强迫”观众产生特定的情绪。
比如村民围攻天狗一家,抢走他们水桶的戏份。曹宝平快速切了几个大特写,村民狰狞的面孔、撕扯的手、泼洒的水和孩子惊恐的脸瞬间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剪辑方式极大地强化了冲突的激烈和暴力感。
吕文虚弱地持枪巡山时,镜头常常变得摇晃、模糊、失焦,模拟他濒临崩溃的主观视角,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狗子的绝望和生理痛苦。
还有电影最后,吕文拖着濒死之躯爬向山林,镜头用了慢动作和悲壮的配乐,将他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极具煽情效果。这是第六代电影中极少使用的“煽情”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