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釜山(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电保安入华娱,教内娱学演技》最新章节。

说老实话,陈慧林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做自己。

在电影里面,方洁霞要叫黄副处长叔叔,一个香港警队顶尖人物的侄女,就算方洁霞只是一个小小的督察,也没有人会忽视她的存在。

所以在任大华主动表明和陈慧林的亲近之意以后,陈慧林就自然而然地接过了指挥警方反击记者的指挥权,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

吕文不得不佩服杜琦峰的眼光,陈慧林由于出身比较好,演起这样的角色游刃有余,一点都不怯场。

而任大华的选角也很有意思,他哥哥今年恰好调任警务处副处长,也算是有生活了……

吕文其实很想看看接下来陈慧林和任大华的对手戏,但他没有时间了。

当记者们都在给华宜的公开邮箱发专访邀请的时候,吕文已经坐上了飞往釜山的飞机。

第二天,记者们发现吕文不在片场,他们才知道上当了。

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难道飞到釜山去找吕文讨个说法?

还真有坐飞机去釜山的,不过他们晚了吕文一步,也不知道吕文住在哪家酒店,只能一窝蜂地跑到南浦洞疯找。

吕文正在一家小酒店里听贾科长上课呢,一起跟着学的还有紧张得一批的刁一男。

贾科长瞥了一眼什么都不懂的吕文,介绍道,“釜山电影节是B类,不是比A类差,是分类不同……”

还真是这么回事,所谓国际ABCD类电影节,确实和含金量没什么关系。

A类和B类都是竞赛类型的电影节,有评委的那种,区别就是A类没有固定的主题,更多元,也更包容。

B类电影节就不一样了,通常都是专攻某一个方面,比如釜山电影节,就是专门针对亚洲电影的。

鹿特丹电影节,主打的是“独立”“反叛”“实验”和“创新”,专门针对新人导演和发展中国家的电影。

尤其是那种本国电影市场不发达,年轻导演难出头的国家,尤为推崇,还经常资助。

早期第六代最喜欢的就是鹿特丹电影节,张园、贺建军、王晓帅、娄叶、贾科长都去过鹿特丹电影节。

第一次七君子事件的导火索,就是这帮人没拿到龙标,擅自参加鹿特丹电影节,然后回来上面就都给他们封了……

C类电影节就是没有竞赛单元,纯展映,比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只有一个观众选择奖,其实就是票选观众最喜欢的电影。

但由于加拿大背靠北美,时间上又合适,片商云集,等十年以后,就会成为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也会成为北美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至于D类电影节,就是只接受纪录片和短片的电影节,最有名的应该是芬兰坦佩雷电影节,与德国奥伯豪森和法国克莱蒙费朗并列为欧洲三大最重要的短片电影节。

吕文随意地点点头,他其实不太在乎这些电影节分类。

可能原本大家的想法都是好的,电影节不分大小,大家地位一致,可这玩意只要是人办的,就不可能不分大小。

在一般人的眼中,A类电影节就是比B类牛逼,欧洲三大就是最牛逼的A类电影节,而在欧洲三大之中,戛纳又是公认的最有影响力。

所以陈凯哥的金棕榈才让他吃了这么多年……

上海电影节还是国际A类呢,可你见过有谁吹过自己拿过金爵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